子午流注系列丛书之《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从现代解剖组织学角度全面分析经脉,指出经脉呈节段性,经脉、络脉、穴位之间的关系正是经脉呈节段性的具体体现;解释了经隧、经脉、经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十二经脉的解剖位置与其气血多少的情况;指出经脉的深浅、管辖范围,指出经脉是运动的,其动力源是动脉的跳动;通过经脉的双向性说明经脉与内脏器官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首次引入现代组织学研究成果,对经络与血管、经络与神经、经络与肌肉、经络与免疫细胞、经络与汗腺等经络周围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什么是“行气血”,解释了什么是经络“不通”,对一些病症的发生进行了解释。表明经络并不是神奇的、不可触摸的,经络是物质的,是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学把经络放在核心位置,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络理论是科学的。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从新认识根结理论,指出根结指的是同气经脉之间的连接关系,以足部经脉的井穴为根,以同气经脉之间的链接点为结,正是由于同气经脉之间的这种根结关系,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经脉之间的关系:阳经之间的交接规律,阴经之间的交接规律;表里经脉之间的连接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同气经脉之间的连接规律。从新认识十五络与络穴在表里关系经脉之间的意义。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结合《黄帝内经》《外经微言》《难经》等全面认识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所属穴位或交会穴,主要病候。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关系。特别指出肾经与任督二脉之间的结构关系类似河车的结构,任督二脉的循环带动肾经的运动。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从现代解剖组织学角度分析穴位的深浅以及运用原则。子午流注纳甲法经常运用的穴位:五输穴、络穴、募穴、下合穴、颈部穴位等。 合理分析十五络与络穴在表里经脉之间的关系及意义,为“阳日治腑,阴日治脏”提供合理依据。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依据《黄帝内经》和《外经微言》原文,遵循原文字义详细解释了十二经脉的正常循行路线,特别指出左右手足阳经在人体中线进行交叉循行走向对侧头颈部,这种交叉循行是其他著作所没有认识到的,这种认识开创了先河,是对《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记载的经脉循行最完美、最合理的解释。这种认识为临床应用经脉理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头颈部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子午流注理论按时取穴演绎成的一种独特针灸方法,是我国古代最深奥的针灸方法之一。是遵循《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的具体体现与运用。是阴阳五行原理、天干地支规律与十二脏腑特征等结合的产物与应用。《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学习路径。简化了“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和补穴的取穴”方法,规范了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的应用、补穴的运用规律及其它相关规律;对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的注意事项,经脉补泻的方法及规律的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组穴原则,子午流注纳甲法针灸取穴的具体应用程序及实战进行了详尽介绍。

总之,《黄帝内经十二经脉与子午流注》 新 知识点 丰富,临床实用性强,是针灸、刮痧、按摩等临床工作必备的工具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