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传先生一路走好
正当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之际,四方宾朋纷纷到来,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如火如荼,也成了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就在忙碌于论坛之时,突然惊闻我的老师常家传先生于2021年7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享年88岁。作为学生的我无比悲痛,痛失了一位好老师好尊长,心中泛起无尽的波澜。
想起与常家传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像在昨天,历历在目。那时的平淡,却成了今天永恒这记忆。
30多年前(1985年),16岁的我从南方到了东北林业大学,那是与故乡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环境,语言、生活习惯、包括那些哥特式建筑物,无不令我新鲜,但同时也对我是极大的考验。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有些恐惧。尽管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友善,像亲人一样照顾着不廨世事的我,但想家的感觉却浓烈地充斥着心灵,在人前摆出一幅笑脸,独自一人时却总是独自暗暗地流泪。那白桦林中那一张张“眼睛”,更像是我内心流泪的脸。
我们班有三个少数民族学生,我(土家族)、老姜(朝鲜族)和老黄(广西的壮族)。同学们更愿意称我为“老土”,老姜还称老姜,老黄则称为“老广”。由于语言不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那时候学习鸟类学不仅要学鸟类分类知识,还要学鸟类学名的命名法,也就是拉丁名的命名法。常家传老师作为我们的鸟类学老师,不仅要教鸟类学知识,还要教授我们命名法。对于我们三个连中文都讲不清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难懂,更何况拉丁名?常家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甚至将那些物种的拉丁名一句一句的读给我们听,我们只能吃力地记忆着,老姜则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回到寝室一遍一遍的听。到今天,30多年过去了,而我能记住的那些鸟类的物种拉丁名正是出自于常家传先生的发音。为了让我们记住这些名称,常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很多的技巧,把拉丁名发音与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联系起来,这一办法屡试不爽。
北方的冬天是漫长的,寒冷得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而对于学习野生动物的学生来说,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这些物种的行为是必要的课程,冬天也不例外。每天天不亮,我们班同学会分成几个小组到学校的实验林场去观察林场内可能出现的鸟类,看它们的活动行为,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认识鸟类。碰到有不认识的鸟类就将它们的特征记录下来,再去请教常先生。每当发现了新奇的行为,或是又认识了一种曾经不认识的鸟类,都会兴奋不已,那种寒冷与热情让我记忆犹新。
学习过程中总是“小插曲”不断,有同学看到了不认识的物种,来问常先生“那种红头白脖的鸟类是啥?”这一问把常先生也问懵了,因为这样的描述太不专业。后来常先生教我们要学会记录鸟类的典型特征,可以用笔记本将鸟类的大概形象简单的绘出来,然后将不同的位置的颜色和典型特征标出来,这样就有利于鉴别鸟的种类了。这种方法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里非常管用。即使到了今天,每个人的手机都充当了照相机的功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环境中的一切。野外工作的人们总会注意到,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都能记录的下来,用那种手绘的“笨办法”恰恰是最有用的。
记得那一年在胜山考察,寒冷与激动充斥着每位同学的心灵。尽管在大兴安岭的深部有很多的沼泽,但却因为冰冻缺少了水。常先生与我们一起在野外记录着各种痕迹,收集动物的粪便,以便了解种群与群落的组成,了解动物在冬季的食性。中午时我们停下来吃东西,才想起没有水可以洗手,常先生告诉我们,你把那冻的僵硬的馒头没有弄脏的部分吃掉,把手指捏的地方丢掉也就可以了。尽管生活极艰苦,但有常教师在,就有欢声笑语。就这样常与大家一起度过了20多天的实习时间。
在猫耳山实习的时候,常先生教会了我们怎么听鸟叫,什么是鸟类的鸣式,怎么看鸟类的飞行姿势。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鸟的叫声有专门的“鸣式”。什么“滋滋赫”、“赫滋滋”、“光棍好苦”代表着不同的鸟类类群。当同学们起了争执,常先生也总是循循善诱,温文尔雅中把同学们说得哈哈大笑,所有的隔阂都烟消云散。
大学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毕业以后长期在基层的一线工作,受用者常先生教会我们的各种知识。
毕业20多年以后,有一次有机会重回校园,在主楼后面的小树林里碰到了正在观察鸟类的常先生,那时候常先生已经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坚持观察着校园内每个时节活动的鸟类。最为感动的是常先生第一眼看到我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常先生说,“那时候你的记性那么好,告诉你的那些鸟类名称你居然都记住了,应该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多为生态保护作贡献。”我不骄傲于我自己的记性,却骄傲于常先生的记性,他手下那么多的学生毕业,可谓桃李满天下,但他却能够记住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学生的名字。
再后来我有更多的机会回到哈尔滨,但却没有能够再见到常先生,因为每次去的时候,问到常先生在哪里时,得到的答案都是他在猫耳山或者在凉水在戴岭。他一直退而不休,一直坚持着鸟类的环志工作。
直到今天听闻到常先生已经仙逝,悲从心起,但同时也为常先生而骄傲!他的众多的弟子没有让他失望,弟子中很多成为了中国的鸟类专家,很多人在为中国的生态建设贡献力量,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常先生不善光鲜亮丽的言词,但他却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育了他所有的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好自己的本分。常先生已经永远离我们远去了,但我相信他的为人、他的知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青山呜咽,苍宇垂眸。愿常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为他的学生们的成就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