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出来的病,消气!!! 2024-06-20 18:55:01 怒伤肝中医说,肝为女子先天之本,肝的藏血,肝的疏泄,都是女子非常依赖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肝小叶中丰富的血宝,不仅可以贮藏血液,还能调节血量,佐证了中医肝藏血的理论,而且还有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中医又说,怒伤肝,暴怒大怒都会对肝功能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伤害,影响肝的藏血和疏泄。《黄帝内经》很早就有“怒则气上”的观点,人在火冒三丈时,愤怒的情绪会导致体内的“气”失去平衡,逆乱出错,上冲于脑,引起头晕,目眩,胁胀痛,甚至耳鸣,目赤,昏厥等症状,扰乱肝的正常工作。并且,暴怒还会降低肝的解毒能力,抑制肝分泌胆汁,减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以至于中医有“生气如服毒”的说法。生气已经这么伤感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种情绪,比生气暴怒更伤肝,女人的内分泌失调,痛经,乳腺病等等,都和它脱不了干系。比怒更伤肝的是,忍气吞声为什么忍气吞声比怒更伤肝?这一切只因为肝有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肝气。肝气,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肝的精气与功能,肝气的特点是激情澎湃,勇猛冲锋。它喜欢自由自在,尽情释放,反过来最讨厌的就是压抑,淤堵。比如一个人有了气,忍气吞声,发泄不出去,那么肝气也就被堵住了,于是肝郁气滞。好像一罐汽水,你不停摇晃,里面的气就会涌动,但是被盖子堵死了,于是越积越多,好像要炸锅。肝气堵的时候就是类似的情况,胸口会感觉闷闷地说不出的难受,轻则闷闷不乐,重则抑郁,这样憋出来危害,比暴怒对肝的影响更大。1、憋出内分泌失调女人最怕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影响女人的排卵,受孕,气色皮肤等等,都会受其影响。内分泌失调和什么有关呢?主要是卵巢,而卵巢所在的位置——小肚子,正好与肝经交汇。因此人一旦闷闷不乐,肝气郁结,卵巢这里的气血也必然受影响,干扰其巢功能和内分泌,那么排卵,受孕,经期等等,都跟着遭殃了,痛经,不孕不育什么的也就不足为奇。2、憋出乳腺病乳腺病是困扰当代无数女性的一大症结,这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只怕也是由于女子乳腺的位置,恰巧与肝经遭遇。乳腺本就是气血集中的区域,加上现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女子更容易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自然很容易导致女子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包括乳腺癌成为女子第一大癌症,也不是没有道理的。3、憋出胃病肝经虽然不过胃,但是别忘了,中医还有五行理论。五行中肝木脾土相生相克,一旦肝气郁结,脾胃功能跟着也就委靡了。好比生气了人会没胃口,消化能力变差一样。提高消气能力总而言之,忍气吞声对肝的伤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更关键的是,现实生活中,忍气吞声的情况要远远多于愤怒。生活中,你的家人,朋友,舍友,同事,领导,包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家在相处过程中,难免做一些或者说一些让彼此不开心,甚至窝火的事。多数时候,为了维持家庭或者工作的和睦,人们不可能尽情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你的肝经,卵巢,乳腺,就会经常因为肝郁气滞而受伤。怎么办呢?我们看有的人,生气可以生很久,念念不忘。而有的人前脚生完气,后面很快就忘记了,没心没肺。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消除肝郁气滞,核心还是我们自己,你的体质决定了你有没有豁达的情绪,能不能快速消气。4个消气穴,让你不再“忍气吞声”1、百会穴当你的情绪不好,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失眠等情况时,温灸头顶,有助于排气。因为头顶有个百会穴,专门调节人的情志,提神醒脑。 2、膻中穴闷闷不乐时,揉一揉胸口,往往会舒服不少,全因为这里有个膻中穴。膻中也叫“上气海”,能通达身体内外,调气宽胸,是调理气病的要穴。平时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都可以按揉膻中,缓解身心压力。3.足三里所谓足三里,即“ 理上、理中、理下” 。肝和胃同属于中焦,按揉足三里,除了养胃,对肝脏也有好处。且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好,肝血才足,肝气才能有力,容易冲破束缚。所以经常按揉足三里,不仅能补益脾胃,还能疏肝消气,养护肝脏。4、太冲穴太冲穴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是人体重要穴位之一,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中医说气走肝经,而太冲又是调控肝经气血的重要,按揉太冲调节情绪,效果不要太好。 赞 (0) 相关推荐 辨证论治(五五) 我们前面学了肝阴虚证,现在我们来学习肝郁气滞证,首先我们来对肝郁气滞证进行一下解释: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而导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肝郁气滞证在临床上,病人常表现为胸胁或者少腹胀满窜 ... 肝气郁结是乳腺病的主要原因 从中医角度而言,肝经上络于胸,通于乳房.我们知道女性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很容易生怒气,发怒会导致肝郁气滞,进而会引起胸部胀痛.如不能及时化解郁气,久了就会导致乳房内气血瘀滞,进而产生乳腺增生.通常来讲,女 ... 经常生气憋出一身病,一个穴位消气快,常按气顺人健康 经常生气憋出一身病,一个穴位消气快,常按气顺人健康 经常敲打三焦经,气顺百病消,注意这3点,效果才会好。 经常敲打三焦经,气顺百病消,注意这3点,效果才会好。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源源于气,经络通百病消! 导读:"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的. 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一旦身体被"堵" ... 气血足百病消,最常见的补气养血之妙法 中医辨证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第一位. 望诊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观察病患气(脸)色,气色是我们身体的一面镜子,能窥视机体内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气色是气血在体表的最直接表现. ... 当人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心,气顺血畅百病消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1.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 ... 气血足百病消, 最常见的补气养血之妙法 中医辨证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第一位. 望诊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观察病患气(脸)色,气色是我们身体的一面镜子,能窥视机体内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气色是气血在体表的最直接表现. ... 气顺百病消!艾灸一个穴位,排浊气,通肺气,未来一年少生病! 今天 充溢一身者,无非清浊二气 清气就是人体之中的元气,正气,生生之气,是人体赖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清气充旺,则精力旺盛,健康无病,反之则虚弱无力,疾病缠身.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的, ... UC头条:气血足百病消, 最常见的补气养血之妙法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辨证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排在第一位. 望诊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观察病患气(脸)色,气色是我们身体的一面镜子,能窥视机体内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气 ... 充溢一身者,无非清浊二气,气顺百病消!艾灸一穴排浊气通肺气,一年不生病 充溢一身者,无非清浊二气 清气就是人体之中的元气,正气,生生之气,是人体赖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清气充旺,则精力旺盛,健康无病,反之则虚弱无力,疾病缠身. 浊气是相对于清气而言的,清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