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503期:成长与成材若有秘诀,那肯定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就是关注三个方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03期#
有一首诗我相信大家都会背。我只要讲出第一句,各位肯定脑子中立刻就会接上后几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碧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这首诗的作者是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7岁,所以这首诗又被称为“神童诗”。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在7岁的时候是写不出这样作品的。我自己7岁的时候应该还没有上小学,那个时候别说写诗了,就是编个顺口溜我估计都编不下来。要是硬写的话,估计写出来也是这样的水平。“鹅鹅鹅,伸脖子要过河,游得还挺快,数量还挺多。”
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在教育过程中,对于神童是非常推崇的,一些智商超高、智力超常的神童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羡慕的对象。这个本来也是一个挺美好的事,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就不那么美好了。
在看完神童的表现之后,很多人就希望自己或者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也会有神童的那些表现,当然了这种期待十有八九会落空。那么落空之后在一个人的身上有可能就会产生绝望、失落、暴躁甚至攻击这样的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对人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
羡慕神童、望子成龙,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一段梦想。不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神童,我们做不到“7岁写诗,10岁拿奥赛冠军,12岁就读博士”。如果一个人拿神童的标准要求自己和要求自己的孩子,恐怕接下来的教育过程就不是培养,而是摧毁。按照心理学的标准描述,所谓神童实际上就是一些智力特别超常的人。
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培养模式,都不能按照神童的标准或者神童的模式去安排。这一点现在全社会已经达成共识了。不过也许有人会感觉到失落,看看人家多优秀,看看人家多聪明,跟人家相比,自己什么也不是。显而易见,自己成功和进步的机会已经很渺茫了。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都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基本规律。智力超常的神童也有可能平平庸庸、一事无成。而智力平常的普通人也有可能创造辉煌、有所作为。智商特别高,这是一个挺好的事。智商没那么高、表现平平这也没关系,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件事纠结。
我记得之前我们讲过,推孟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一个非常棒的研究。这个研究是人类心理学研究领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纵向研究,对1500多名儿童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追踪观察,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成材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后来又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即使智商特别高,如果非智力因素不好,这个人未来也不会成材或者成功。相反即使智商平平,只要非智力因素很好,将来这个人也可以成材和成功。关注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想办法、做文章、找突破,这才是决定一个人进步与否的关键所在。
我们的教育培养过程或者自我管理过程都要关注非智力因素这个重要领域,那么非智力因素都包含什么?经典的研究认为有十多个方面,这个听起来有点多。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就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是稳定性和持久性,第三是独立性和创造性。我们平时所讲的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兴趣爱好、毅力耐心、专心专注、责任担当,这些基本的心理因素都包含在这三个方面当中了。
说到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事就需要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日常小事入手,培养耐心和细心,磨练意志品质。大家翻翻历史,再看看当今时代那些典型案例,我们就不难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取得成功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经过这样的磨练和锻炼的人。
就像我们讲过的陶侃搬砖,曾国藩每天坚持写日记,他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克勤小事,富兰克林强调美德十三条,要日日去落实。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我们九思书院给同学们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其出发点、落脚点和关注点也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个人每天读十页书,写一篇简短的日记,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来、锻炼出来的非智力因素,就可以让一个人将来去成就大事。
如果你问我成长和进步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秘诀就在这里。当然了在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可以去做,这个内容我们就要留给明天了。
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