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在八里桥之战中,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导致北京城门洞大开

之前看周星驰电影与一本涉及中国近代史的书,里面的僧格林沁,一个是用人不当、目中无人又很胆小怕事的,另一个是屠杀起义军的刽子手。然而的,前一个是假的,后一个只能是这个历史人物的一个侧面。真实的僧格林沁,除了他是屠杀起义者的这一点外,他还是个反侵略战争中的英雄。

道光五年,因为叔伯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膝下无子,僧格林沁便被过继了过去,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

此时,僧格林沁还成了道光皇帝的外甥,这更加注定了他未来非凡的命运。僧格林沁的战绩是实打实战场上打出来的,这点也让他成为晚清镇国级别的军事名将。这位名将的一生有三个转折点,一是过继,二是鸦片战争时力主抗英,三是讨缴捻军。

1855年击溃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获林凤祥、李开芳

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痛击英军,赢得鸦片战争以来清军的第一次胜仗

1860年,八里桥之战

僧格林沁率3万骑兵对抗英法8000联军,面对英法炮火,蒙古骑兵在冲锋中纷纷倒下,而英法方面最终只阵亡5人。

为何英法那边,只阵亡了5人?自然是僧格林沁打仗只用了传统的冷兵器,而那边用的可是枪。很多人说僧格林沁愚昧无知,用弓箭对抗火枪,自寻死路!

但在19世纪,步枪的威力远没有现在强大,其主要问题是射速慢,射程近,精度低。传统的骑兵部队在近距离格斗上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因此,僧格林沁的计划是有一定道理的!

按照他的估计,英法联军的火炮,会在500到200米的距离上,杀伤他一千多名骑兵,然后冲到一百米左右的时候,敌人的排枪射击,可能会打倒他一两千名骑兵,但是他们只有一次射击机会,剩下他的一万多骑兵就可以冲入大阵,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了。

于是他挥动了黄旗,两万多骑兵同时发动了冲锋,但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敌人的火枪兵,不是在一百米左右才开始射击,是在四五百米外就开始了齐射,他不知道英法联军使用的并不是老式的滑膛枪,而是先进的线膛枪和米尼弹。

而且由于使用了火帽技术,装填速度加快,每次齐射的间隔只有七八秒钟。这意味着他的保马军冲到对方阵前,要遭遇对方十几轮齐射,而不是想象中的一两轮齐射。

僧格林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将是清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发动全线冲锋的将领,从此以后,清军将彻底放弃冲锋战术,没人再会拼命。保马军的溃败意味着清军全线溃败,这是僧格林沁最大的失误。

随后,北京门洞大开。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法军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中八里桥5000多蒙古骑兵战死和那个传说中的"不死旗手。

"桥头站着一个身材极为高大的鞑靼人,他看起来象是总司令的旗手。他手执一面写有黑字的大黄旗,并且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所有的方向。此乃僧王之旗,所有官长的眼睛都注视着它,因为它正在向全体中国军队下达着命令。此刻,敌人已告全面撤退,而且战场上,全军精锐亲自所保卫的那座桥也业已堆满尸体,然而这个鞑靼人尽管已孑然一身,却仍挺立在那里,可能正在传达僧王的最后命令。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呼作响,飞啸而过,而他却依然镇静不动。"

小时候,"不死旗手"是我的童年偶像,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所有英豪在战斗开始一瞬间的灵魂附体。但是现在,我逐渐看清了这场战争的真相和背后的残酷。满清军队从装备后勤到训练战术,都已经极大的落后于世界,所以即使勇气超群,也只不过在阵亡名单上增添一些数字罢了。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一部叫《火烧圆明园》的电影,里面有关于八里桥之战的片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