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中)

昨天在公众号“凡人之力”中,发了一篇文字,按照非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待浠水方言、甚至是黄冈方言中的“打”字现象,没有想到形成了共鸣共振,引得众多惯用同频率语调的浠水乡亲们的关注和兴趣。

特别是来自浠水籍文化圈的名士:毛菊元、何存中、严强华、程梅兰、王峰、刘鸣飞、胡海容、洪春贵、兰花草、老妖等,他们发表了诸多高见,让我的小思路一下子大大地“打”开了。

我受到了极大鼓舞的同时,也深知自己在方言领域还真是才疏学浅,闯入了浠水方言的一大热门话题,这是自己主动闯进了朋友们的“伏击圈”,不需要放牛的王二小领路呢。

我眼前浮现一个画面,正如李清照的一首词的意境:“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还有,来自上海的冯云龙、武汉的申佳、新疆的刘荣、广西的费昌明等,是我不同时期的同窗也是好友,同样给予了热情关注,还参与探讨之中,我倍感亲切。网络时代,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电磁波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自自然然地想到,唐代大诗人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从读者和网友的留言和探讨中,我获得了很多切实的帮助和启发。比如:打破迹(打破迹),毛菊元女士和严强华先生认为应该是“打破嘴”。特别是主持《长江商报》“笔政”多年的严强华兄,还留言充分论证“打生着”等方言的正确书写形式,简直非要让我臣服为“门下走狗”才罢休(齐白石语)……

而黄冈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浠水籍著名作家何存中老师,他是用浠水方言写作小说的积极践行者,也是极大的成功者。他认为方言“打主意”应该写作“打举意”,因为有举债的意思。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的刘鸣飞老师,也是熟悉浠水人文历史和方言俚语的写作者,一口气为我列出了几十个“打”字开头的浠水语汇,唯恐我笔下缺素材,足见为人师者的善良和热心……

还有更严谨的胡海容女士,好心好意地质疑起我这方言研究的“业余选手”来,劝我不要谬种流传。因为我写作或许具有一定的“煽动性”,万一从我这里起头,把一些方言词语就此写错了,“毒害”更大范围的浠水老乡,那岂不是大大的罪过呀?

担心归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了。你转念一想,浠水是个么地方?浠水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如果能因为小小的我,一人之错,居然还能“指引”错误的方向,那算是我这小人物的“巨大”人格魅力吧?

因为毛泽东同志振臂高呼“写闻一多颂”,外界以为,现当代和“浠水”这一地名可以划等号的闻一多先生,在一两千年的浠水建县历史上,他也只是众多名家之一,决不是一枝独秀呀。

浠水至今是个穷地方,但是“君子固穷”,穷得硬肘、穷乡僻壤更显名士风流。但是,从文化地理学上讲,浠水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地名。

浠水的武将和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地域化的人文基因:个性中“刚”性偏多,“柔”性偏少,“不缺钙”,宁折不弯,宁死不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浠水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太多的、有气节的文化名人,他们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甚至拍案而起、横眉冷对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代代共同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浠水县志随便一翻:北宋医王庞安时、明朝阁老(宰相)姚明恭、清朝状元陈沆、民国政要汤化龙、现当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从黄冈县但店迁居浠水团陂)、徐复观……

弱弱地问一句,胆敢在浠水文化名人面前吹牛的,那不是自己找死的节奏呀?

再扯一点,我们身边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的家伙还真不少。就连过去视为“人民的教科书”的新闻媒体上,一些不注意学习的小记者小编辑(我曾经教过4年大学新闻,责任难逃),也经常犯错误,且看两个例子: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却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大大地异化。

“万人空巷”,出自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意思是说,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而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本来想续写浠水方言的“打”字的下篇,看来今天早上的时间不允许了,明天再写吧。今天就随意写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感想,也算是与众多热心的读者和网友互动一把。

孔圣人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实,在我业余地网络和微信写作过程中,因为移动网络技术的优势,有了及时反馈信息的种种便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交到了很多朋友,认识了很多老师,真心谢谢你们!

末了,来一句让您(尤其是异性吧)热心沸腾的话:我爱你们!


(0)

相关推荐

  •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这是谁唱的浠水方言歌,太好听了吧!

  • 【宁海话】正打正样

    正打正样 敬请聆听小包车讲述故事 在城里在乡下,在坊间在山里,文化人也好,目不识丁者也好,正打正样的宁海方言曾经用得相当普及,或许是普通话的推广,时下这句方言渐渐淡忘了,这很可惜.正打正样,这是一句最 ...

  • 【西斐话】做松箍儿

    做松箍儿 我老记得小时候在家吃早饭,掌厨的祖母总要做出干稀搭配的两锅饭食,并不时地提醒我们这些做孩子的:"灶台靠里头小锅里的干饭是做松箍儿的大人吃的,读书的伢儿吃外边大锅里的稀粥!" ...

  • 【浠水话】俗了,缩了,还是速了?

    俗了,缩了,还是速了? (法国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此图来自网络) 北京时间4月16日凌晨,法国巴黎地标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突遇大火,全世界为之惊呼痛惜!咱浠水人也不例外,隔着手 ...

  • 【西斐话】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阎老师在西藏工作的那些年,风华正茂. 我跟着阎老师学方言 不少人离开生长的地方冇得几大时,在外面咬文嚼字才几天,就以为自己接触了新的文化,可以改头换面,不认可自己从小说到大的老家方言了.对于这样的人, ...

  • 【留住乡愁】浠水方言“打”天下(下)

    这一回,我就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吧.按照我的理解和朋友们的建议,我再说一些与打相关的浠水方言,诚恳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打鸣--公鸡叫.天快亮了,鸡打鸣了,赶扫起床. 2.   打水--指家禽交配 ...

  • 【留住乡愁 】浠水方言“打”天下(上)

    昨天早上,在公众号"凡人之力"中,发了一篇文字<用心还原楚方言>,真是万万冇想到,引得众多浠水朋友的关注,我也从留言和探讨中获得了很多教益.比如:打露卡,应该是&quo ...

  • 【留住乡愁】 用心还原楚方言

    本周,我的散文集<留住乡愁>就要付印了.即使是到最后的关头,还是像猫头鹰用那发亮的眼睛捕食田鼠一样,发现一些小的错漏,及时得以修改,不至于给读者留下"吃苍蝇"的感觉. ...

  • 【留住乡愁】 浠水人打亲客

    桃园中的花儿,枝头开得正浓正艳.备好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祭告天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 ...

  • 嫘祖故里西平县这一千年古村在蝶变中留住乡愁

    (本文作者陈富立(前)和文友赵付友.张富存在冶炉城遗址) 穿越千年的铁炉合庄村,以其厚重的文化内涵书写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沧桑与新生并存,传承与变革交织,虽世代更替.日月轮回,仍改变不了它的史诗般的 ...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

  • 【光明图刊】留住乡愁 让古建筑“延年益寿”

    来源:光明图片2021-04-28 11:16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多地不断加大对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力度,使这些古建筑.古民居重现光彩,留 ...

  • 《留住乡愁的门等村》八桂传统村落古建文化踪影系列之二十九

    传统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和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它正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这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 ...

  • 留住乡愁的记忆 ——薛河源头的变迁

    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大河流域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在枣庄市山亭区与滕州市羊庄镇连接地,有一条枣庄境内最大的清水河--薛河.它诞生于史前太古时期造山运动,流淌万年,生生不息,哺育了两岸生灵,孕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