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 拜谒潭柘寺

拜谒潭柘寺

邵超

一个浅秋的周末,三十公里两个小时的颠簸,让我和摄友郭子已置身潭柘山麓。秋天的潭柘寺是一处静谧而清幽之地,偏居京西一隅,远离浮世的喧嚣,时光在这里仿佛蜿蜒流转,流淌千年的光阴恍惚就在转身之间,黄叶片片,飘落无声。遥望山峦秋色,我和郭子一边拍照,一边探讨着摄影该不该留白。郭子非常专业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应该留白,摄影也不例外。只有留白,才能带给人们更大的想像空间。”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陪同我们的老北京小吴对留白的话题兴趣不大,他无时无刻不在引经据典,叙述着潭柘寺的古老和厚重。潭柘寺气势恢弘,总面积一百二十公顷。北京城的故宫有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九百九十九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初修建紫禁城时,就是参照潭柘寺设计的。眼下潭柘寺拥有古建筑六百三十八间,是北京郊外一处最大的古寺庙建筑群。  

一入山门,彩绘的牌坊、御题金匾、精细巍峨的石碑,显示着寺庙与皇家千丝万缕的瓜葛,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非凡气度;那两棵谦恭的千年迎客松,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松香气息,松枝相依相倾,犹如一个绿色的廊道遮天蔽日,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寺庙的距离,宛若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中。牌楼前的一对石狮,威武高大。“摸摸狮子头,吃喝都不愁;摸摸狮子背,活到一百岁。”随着小吴的话声落地,我们双手合一,冲着狮子拜了拜,满心虔诚的摸了摸狮子头和背,看来到此一游者都会禁不住讨这个彩头。

天王殿前一处花坛里,一丛开得正艳的蓝色的无名花牵引住了我们的目光。郭子俯下身去,连连拍起了微距。其实旅途中,我们只要多花一秒留心一番脚下的小花小草,它们往往都能给我们一个大惊喜。驻足沉吟,一首短章竟从心底泛起:  

“虔诚地来到一座寺院,虔诚地要拜一拜佛/空荡的寺院里,一片小草开着幽蓝的花,迎接我/情不自禁弯下腰,对着小草拜了三拜/勿忘我,我许愿;勿忘我,花还愿,我和小草形成了某种默契/小草私下悄悄说:不要四处求佛,佛就在身边,一棵草都是用来度化你的/佛在殿堂之上,轻叹了一口气,竟然有了变成一株草的感觉/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想象。/佛必须是佛,我拜完草定然要去拜佛/只是虔诚的脚步,有先有后,或急促或缓慢”

天王殿內供奉着弥勒像。佛像神态自若,庄严生动。背面供奉韦驮像,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像。走岀大殿,总有典故与我们邂逅在这寺庙中。殿前的一口专供僧侣们炒菜用的铜锅,竟然深一米一、直径一米八五,堪称潭柘寺的镇寺二宝之一。据说寺里原有三口锅,最大的煮粥,其次是做饭的,这口最小的是用来炒菜的。几经战乱,那两口锅已荡然无存,只剩下这口最小的。古时候,潭柘寺香火极盛,僧侣众多,“有名和尚三千,无名和尚无数”,单从这口大铜锅,便可想像当日繁盛景象了。最大的那口粥锅在设计上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锅底中央有一个小碗大的凹陷,妙处在于当水煮开时,水和米会向上翻腾,而米中的沙子随着水流沉在那个小凹坑里,煮出来的粥就不会牙碜。可足见古人心思精妙。见郭子冲着大锅拜了又拜,我不解:“怎么什么都拜?”“民以食为天,锅是用来做饭的。况且这口大锅又是潭柘寺镇寺之宝,岂有不拜之理。”郭子边拜边解释:“关键我们都姓郭(锅)啊。”

进得大雄宝殿,无不被宝殿的恢弘气势所震撼,门额上挂有乾隆皇帝手书的“福海珠轮”金字横匾。殿脊上的琉璃鸱吻虎视耽耽,彰显着雄姿,两侧各系有一条康熙皇帝御赐的鎏金长链和镀金宝剑。传说鸱吻是龙生九子之一,属水,克火,故而置于屋脊用作防火镇灾。康熙皇帝初来潭柘寺时,看见鸱吻跃跃欲动,大有腾空而起之势,于是命人打造金链将它锁住,并插一镀金宝剑以防其展翅飞离。大殿正中,佛主释迦牟尼端坐在金莲宝座之上,气宇轩昂,神态岸然。见众香客在佛祖面前顶礼膜拜,我在心中吟起小诗一首:  

“我不是香客/香客的虔诚里面/燃着我的香火//我是游客/我恭恭敬敬地许愿/却被香客的祷告淹没//佛深沉地站在那里/盯着香客中的我多看了两眼”

恍惚中,走过大雄宝殿,青石阶旁,古树高峻突兀,峥嵘葱茏,在秋色笼罩下散发岀一缕缕清静寂定的禅意。那棵几人合抱粗的银杏树,树干笔直挺拔,颇有帝王之气,据说这棵银杏树很有灵气,大清朝每有一位皇帝继位时,这棵帝王树就会生出一支旁株,渐渐与主枝合抱,乾隆皇帝驾临潭柘寺,闻此大喜,御笔亲封为“帝王树”,即树中帝王。皇帝还在这里做了一回月老,却有乱点鸳鸯的嫌疑,原来,帝王树旁边的那棵银杏树,乾隆皇帝封它为“配王树”,就是王妃之意。银杏树本是雌雄异株,雄树旁多有一棵雌树,可这棵银杏树却也是一棵雄树,乾隆皇帝本是好意,却封错了对象,让这两棵树有名无实的“帝王”、“配王”打了几百年光棍。听说,末代皇帝溥仪来潭柘寺来拜遏时,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弯弯的细干,对随行戏言:“这大概就是我吧,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了歪脖树。”

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殿宇巍峨,佛塔林立,整座寺院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群山拥抱环绕,加之秋韵淡雅,黄栌泛红,草木崴蕤,风光极为幽深峻美。我和郭子举起相机,在毗卢阁上抓拍了许多宽幅的潭柘寺景色。而长在这里的“百事如意树”,却一直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棵柏树与一棵柿子树相依相偎,俨然一对夫妻紧紧拥在一起,叶叶相覆盖,枝枝互沟通,奇特斐然。据说摸摸百事(柏柿)如意树,就可以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特别是新婚夫妇,共同摸了百事如意树,就可以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现在树身中部,已被摸的油亮锃亮。摸摸吧,我们心照不宣,在浑然一体的柏树、柿树前,暗暗许下了各自的美好夙愿。    

龙王殿前廊上悬有一石鱼,是潭柘寺的第二宝。石鱼长一米七、重一百五十公斤,颜色似铜,敲打它能发五音。传说石鱼是南海龙宫的宝物,龙王献给了玉帝。后来人间发生旱灾,玉帝又赐给潭柘寺求雨消灾。据说石鱼身上每一个部位都代表一个省份,哪个省如遇旱情,敲击该省所处部位便可降雨。导游边介绍边敲石鱼,竟奏岀了一支深沉而又苍凉的乐曲。倾听着,突然想起一句无名诗来应景:忧伤的美,从来只关乎灵魂。郭子双手合一,对着石鱼拜了三拜。他的虔诚让人起敬。  

西观音洞景区的敞厅有尊神秘的来客。2008年6月,潭柘寺附近意外发现了一尊神秘佛头,经众多文物专家鉴定,认为佛头是元朝早期的文物石刻,于是“佛头”被正式安家到西观音洞敞厅。这尊神秘的来客给潭柘寺带来一个不解之谜,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思。敞厅后面是一道陡峭的山崖,山崖上长满了青藤,如同绿色的瀑布在飞泻。崖下的石缝间有一股涓细的泉水汩汩流下,注入一个叫着“莲池”的深潭里。西南角有两眼水井,左右对称,像一双老虎的眼睛,虎虎生威。水井西侧,塑有一只卧虎,生动传神,忠实地守护在水井旁边,所以人们称水井为“神虎泉”。西观音洞座落在院子西侧半山腰上,洞上方镶有一块写着“慈灵默佑”的汉白玉白横匾。洞内供奉着一尊汉白玉观世音坐像。观音面目生动,鼻翼宽下,双目俯视,两耳宽厚,耳饰垂肩。无论香客,还是游客,此时都在虔诚的膜拜。 

跟随小吴的步履,我们从西观音洞景区走岀,从东观音洞、流杯亭等著名景观穿堂而过,碧瓦朱栏、幽静雅致、流泉汩汩、翠竹丛生,颇有几分苏州园林的幽雅和悠然。诸如摄影要留白、画画要留白,看景也亦然吧。看景中的留白或许夹杂的多是遗憾,但不到之处的留白反倒更多一层对潭柘寺想像的空间。其实不管是看景,还是生活、生命、人生,我们都要适当留白,才能有更丰富的耐品空间。

我和郭子都是摄影迷。返回途中,我一遍遍回翻着相机里的照片,古寺、古树和鸟巢……这便是我们此行拜谒潭柘寺的饱满之笔,或许留白和饱满彼此呼应,才能让灵魂深处的惬意和收获更长情。愿我们都能带着一颗留白的心行走,在光阴里饱满和从容。

                                                                      图来于网络版权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

邵超,汉族,60后,河南省周口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南诗歌学会理事,河南散文诗学会理事,周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诗歌学会会长。曾在《诗刊》《词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绿风》《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海外诗刊》《北京文学》《莽原》《散文选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等作品1600余首(篇)。著有诗集《心箫如水》《十家诗选.邵超卷》《花韵》《另一种目光》《周口散文诗九家.邵超卷》《魅力诗人.邵超卷》《一阵风吹来》《沉浸》,散文诗集《碎片》等。诗文入编多种选集和中学辅助教材,并数次获得《诗刊》《星星》等颁发的诗歌奖项。现供职于河南某县人大常委会。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 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征稿启事

“桂林杯”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大赛开始啦!

“桂林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二届文学艺术全国大赛旨在激励更多文学创作者,以美学眼光审视祖国大好河山,以真情实感抒情达意,挖掘更多的生态旅游文化、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

国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协办单位:

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东方旅游文化网

广西旗袍研究会桂林分会

当代诗选刊

赞助单位:
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

桂林市临桂东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桂林市百巨商贸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博海书香文化艺术有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