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细思极恐,顾廷烨应该庆幸曼娘搅黄了他的前两次姻缘

朱曼娘与顾二郎之间没有爱情,只是各取所需。

顾二郎自幼丧母,天生缺爱。父亲对他非打即骂;继母表面慈爱,也只是表面上文章,又有亲儿需要照顾,一家子需她料理,二郎能得到的虚情假意都非常有限;大哥对他满心的厌恶和仇恨,只要是给他能填堵的事情都不会错过。这样的顾二郎遇到了心怀不轨,千娇百媚的朱曼娘。眼见着她娇娇弱弱,温柔体贴,眼里心里似乎只有他二郎一个。这种事无巨细地关爱,满身心地崇拜让二郎沦陷了,“温柔乡是英雄冢”,如果说那时候,顾二郎还有理智的话,他知道,他不能许曼娘以正室,只能给他妾位,照顾她一生。朱曼娘让顾二郎感受到了被认可被需要的幸福。

曼娘出生低贱,在戏园子里唱过曲儿,迎来送往皆是达官贵人,挥金如土,她想要攀高枝儿,成为人上人,而顾二郎就是他向上的阶梯。二郎在她被人调戏之时帮她解围,但对她无意。她就追到白鹿洞书院,百般体贴,千般关爱,让二郎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曼娘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可怜可爱的女子,成了顾二郎甜蜜的负担,不得不说,这一步,她赢了。她幸运地遇到了顾二郎,这个看似狂悖,叛逆的纨绔子弟,实际上却着有一颗不为人知的,最为柔软善良的心。

如果她不是野心太大,妄想成为正室,她会成为第二个林小娘,无论谁嫁给顾二郎都会是一场恶梦,包括盛明兰。她与顾二郎有着多年情份,她是二郎最空虚无助时照亮二郎心灵的那束暖阳,她与二郎已育有一子一女,庶长子与庶长女她都有了,只要她不自己作死,顾二郎的后院谁能与其争锋?

庆幸的是曼娘心太大了,她看得明白但不够通透。她知道顾二郎对她有怜有爱,但绝不是男女之间海誓山盟的爱情,她只是二郎的菟丝花,攀附二郎而生。她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二郎,却不能与他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二郎从未许她以正室之位。她不服气,她自觉并不比名门闺秀差多少。如果真的差的话,那也只是自己运气不好,投胎没投好,未投入官宦之家。既然自己已育有二郎的一子一女,为什么就不能博一把大的,博一个侯府嫡子的正室之位?妾室和外室有什么区别,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都是主母可以随意打骂,随意发卖的奴婢。从小的贫贱生活让曼娘自来就没有安全感,正如顾二郎科考前一晚她问的话:“二郎,你不会金榜题名之后就不要我了吧?”

她真的怕,真的害怕目前所拥有的稳定富有的生活是镜花水月,南柯一梦,梦醒后皆成泡影。只有成为侯门嫡子的正室夫人,她才真正一劳永逸地成为人上人,不再被欺凌,打骂,发卖。

不能不说朱曼娘差点儿博赢了,如果不是遇到了顾二郎的奶妈常嬷嬷。

她以为自己比那些名门闺秀不差什么,那是她自己以为。在常嬷嬷眼里,她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破绽。长年处于内宅的常嬷嬷一眼就看出了曼娘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心怀坦荡之人怎么会有躲躲藏藏的眼神?心思清明之人怎么会说跪就跪,哭哭啼啼地哀求?只有居心叵测,用心不良之人才会有这种拿腔作势的做作。这些小动作小眼神儿能骗得了顾廷烨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却瞒不了浸淫内宅多年的火眼金睛。所以,常嬷嬷一见面就觉着朱曼娘心术不正;所以,盛明兰一交锋,就知道朱曼娘不是好人;所以,小秦氏扫一眼,就知道此女可作为她掌中利刃。

顾二郎在欺瞒中长大,一生最恨背叛。而朱曼娘欺骗在前,背叛在后。二郎是善良的,也是重情的,在得知事情真相后,一次又一次地给曼娘机会,希望她能坦白。可惜,曼娘抵死抵赖,还妄想着继续欺瞒。顾二郎善良但不傻,重情却不愚笨,他看清了朱曼娘的本来面目,忍无可忍,驱逐朱曼娘离开京城。

曼娘为什么要带着儿子离开,留下女儿呢?

其一,是为了给二人之间留下扯不开,斩不断的羁绊;

其二,留下女儿,是为了顾二郎见到女儿,就会想起自己,不至于把她忘得干干净净;

其三,带走儿子,就是为了顾二郎找她,求她,二人还有破镜重圆的机会。

至于在儿子和女儿间选择带儿子离开,朱曼娘也是深思熟虑的。一来,儿子对于世家大族来讲比女儿有份量,二来,时人对男子相对宽容,就算是跟她流浪江湖,只要回到侯府那就还是侯府公子。而女儿却不行,曾经跟着一个戏子流浪江湖的女子,很难再为世家大族所容,以后找婆家都是难事。

从这一点上来讲,朱曼娘为儿女还算思虑周详。

只是她没想到儿子一场小病就客死他乡;也没想到顾二郎在得到高官厚禄之后很快就与盛明兰结婚,二人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她是见识过盛明兰的面貌和口才手段的。她了解顾二郎,知道盛明兰正是顾二郎心中正室妻子的模样。知书明理,温柔大气,贤良淑德。从此以后,顾二郎的心里再也不会有她的一点位置。

她恨自己,怎么就把一局好棋下得稀巴烂,明明就差一点点,她就能成为侯爵夫人。一念之间,云泥之别。早知如此,就让二郎娶了嫣然或者嫣红也好呀,那样二郎就不会发现她的欺瞒。就算是为妾,为外室也比现在朝不保夕,风餐露宿的强呀,还搭上了她儿子一条性命!她恨顾廷烨,她那么温柔小意,百依百顺,就算是欺瞒过他,想要携款潜逃,也不是什么大错,为什么他顾二郎就不能大人有大量地饶了她,为什么一定要不依不饶地赶她走。毕竟,她为他生了一儿一女,不看僧面看佛面,就不能看在孩子面上留下她吗?如果不是顾二郎非要赶她走,她的儿子又怎么会病死?这些都是顾二郎的错,是顾二郎始乱终弃,是顾二郎杀死了亲生儿子!

就这样,朱曼娘疯了,她被自己的执念和妄想逼疯了。她漫天的懊悔化成了一股难言的仇恨,她恨顾廷烨,恨盛明兰,她更恨自己,她没有得到的,凭什么别人可以得到。既然她没有得到,那就谁都别想得到,杀了盛明兰,杀了他们的孩子,毁了顾廷烨,把他们全都毁了。朱曼娘凭着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意气最终把自己作死了。

顾二郞虽然从曼娘和孩子身上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但他从未爱过曼娘,也从未想过迎她为正室。正如原著中明兰所言的“你瞧着放荡不羁,骨子里却是最守规矩的。”

虽然父亲自小见他非打即骂,两人势如水火,但是他最爱的人是父亲,最在乎的人也是父亲,父亲在他幼时对他的种种嘉许和期望早已深入骨髓,期望之一就是娶一房好妻室。可究竟怎样才算是好妻子呢?“家世清白,品行端方,温善贤良,大方得体。”总之不是朱曼娘的样子。

“怯怯柔弱的神情虽很惹人怜爱,但哪家的高门正室是这幅模样;出身卑微不是错,但缺乏足够的教养,无法大方得体地待人接物;曼娘擅女红,能唱会跳,还懂些经济学问,然而见识浅薄,每每诉苦毕,接下来,就跟她无话说了。”

而明兰不同,明兰看着循规蹈矩,实际上是最不喜欢规矩的。她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就算是朝堂见闻和人情来往,明兰也能剖析得入木三分,吐槽得头头是道。

朱曼娘那点小聪明如果单在顾二郎的后宅可能会在男主人的庇护下混得风声水起,只要哄得二郎高兴就好。可是如果面对在内宅已经熬成精的小秦氏的话,估计骨头渣子都会被啃得干干净净,最后还得笑问安好。这就是一个人格局大小,见识高下的区别。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如果想站得高,走得远,那就要多读书,多增广见闻。虽然,有些坑非要自己跳进去,才知道什么感觉,才晓得怎么应付。但万不能迷失本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