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手丁衍庸的葫芦画

葫芦小鸟图(国画) 丁衍庸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丁衍庸的葫芦画

 朱万章

  丁衍庸(1902—1978)无疑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画坛多面手,举凡油画、水彩画和中国画无不精擅。在中国画方面,又于花鸟、人物、山水兼擅,且笔精墨妙,独具特色。在花鸟画方面,他可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中师法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成功的案例之一。他能将八大山人式的水墨发挥得游刃有余,以简洁、冷峻而富有诗意的笔触,将己意与八大山人笔意融会贯通,独树一帜。与八大山人不同的是,他在题材上更为丰富,技法上愈见新颖,色彩上更加多样。单就花鸟一科而论,就广涉梅兰竹菊、蔬果草虫、飞禽走兽等,而在赋色方面,并不仅限于水墨一道,于赭色、花青、朱砂、鹅黄、藤黄、曙红等均有涉猎,因而在意境上显然已与八大山人的冷寂大异其趣。在其为数不多的葫芦题材绘画中,大抵可见一斑。

  一根垂藤贯穿在一幅纵179.5厘米、横48.5厘米的狭长条幅上,藤上有墨色浓淡相宜的大片叶子,疏密有度,三只葫芦悬挂于藤蔓中,葫芦的黄色与葫叶的浓墨交相辉映,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垂下的藤蔓中,一只小雀伫立其上,悠然自得,为整个画面增添鲜活的气息。这就是丁衍庸笔下为我们呈现的葫芦形象。这幅名为《葫芦小鸟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作品,作者题识曰:“丁衍庸画”,钤朱文方印“叔旦”,在收藏机构印行的《丁衍庸艺术回顾展》图录中,被确定为1958年所作。虽然不知何据,但从笔法气韵看,确乎是其由油画、水彩画而转向中国画之后的风格,代表其中晚年以后常见的画风。在该画中,所绘葫芦介于亚腰和纺锤葫芦之间,所用色彩为藤黄与鹅黄的混合色,画中小雀的神态颇类八大山人,而葫芦的色彩则与齐白石(1864—1957)相类。他以奇特的构图、大片的留白和恣肆的泼墨形成独有的画格,在冷逸中不乏萧散之趣,萧散中又具空灵之感。垂下的藤蔓错落有致,飞白中隐约可见老辣,虬曲中蕴涵劲健之力,很有书法线条的韵味。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展现了作者清雅宁静、端庄幽寂的文人情怀。类似的笔情墨趣也出现在其相似的绘画题材中,如作于1977年的《瓜瓞绵绵》(香港艺术馆藏),疏落的丝瓜与浓叶、交织的藤蔓以及双飞的蜜蜂相映成趣,以花青与淡墨为主色调,再辅之以朱砂点染的瓜蒂为装饰,画面作斜三角构图;另一件也作于同一年的《豌豆蚱蜢》(香港艺术馆藏)则纯用水墨写就,浓墨枯笔写两支斜十字交叉的竹竿,藤蔓顺杆而下,飘逸的藤叶中栖息一只蚱蜢。被图录编写者定名为《豌豆蚱蜢》的画作,实则所绘为豆角。成排的豆角为焦墨干笔所写,并无水墨晕染,与淋漓的大块墨叶高低错落,而淡墨枯笔所绘的细藤则环绕竹竿,将豆角、墨叶与蚱蜢维系在一起。两画与《葫芦小鸟图》相比,则更显清新自然,而《葫芦小鸟图》则冷峭幽静,可谓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