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旧照,带你回眸“1948年的上海”:领工资用麻袋装钱,黄包车或汽车运输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组旧照,带你回眸

1948年的上海

领工资用麻袋装钱

黄包车或汽车运输

自抗战中后期开始,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合法货币——法币的价值即日渐下跌,通货膨胀的速度越来越快。

刚印好的法币。

10亿法币。

抗战胜利后,随着内战爆发,国民党的军费开支逐渐增多,加之战场的形势越加不利。于是,国民党开始陷入了财政囧境。

某公司“发薪日”自银行提款情形。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国民党只能依赖增加法币发行量来平衡财政赤字。

企业人员在整理即将发放的工资。

如此过量的发行,自然刺激物价持续走高,每天甚至每小时都在变化。

企业人员在整理即将发放的工资。

据记载:1948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客人在路边小店吃饭。刚进店时问明是两万元一碗米饭,到了客人吃完第一碗想要第二碗时,老板说米饭已经涨价到了两万五一碗。

企业人员在整理即将发放的工资。

《中国物价史》曾记载了民国时期的一段货币历史,说的是100元法币在不同时期可以买到的物品:1937年两头大牛;1938年一头大牛一头小牛;1939年一头大牛;1940年一头小牛;1941年一头猪;1942年一条火腿;1943年一只母鸡;1944年半只母鸡;1945年一条鱼;1946年一个蛋;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1948年4粒大米。

企业人员正在整理即将发放的纸币。

企业人员正在整理即将发放的纸币。

企业会计正在发放工资。

企业发放工资。

企业发放工资。

企业发放工资。

麻袋装工资。

麻袋装工资。

拿着麻袋排队领薪水的职员。

正在点数工资的工人。

蹲着数工资的职员。

数工资。

数工资。

数工资。

工人正在整理麻袋中的钞票。

领完工资的工人一起合影。

黄包车拉工资。

汽车拉工资。

百姓在排队等待分配粮食。

上海街头的人们,他们身后的广告牌告诉你这里的生活仿佛一切如常。

上海市民排队领取美国援助的粮食。

下面这组照片主要记录了1948年寄居在上海义庄的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及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

1948年6月29日,七百多名教师在上海教育局门前静坐示威。他们要求每人获得1000万元法币贷款以及每人10万元法币口粮定额配给。

对于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蒋介石极为忧虑。1948年5月,国民党政府推动进行酝酿已久而迟疑不决的币制改革。

1948年8月下句,蒋经国以太子之威,担任京沪区经检副督导员,驻进上海,施展铁腕整顿经济,并实行物价管制。考虑到上海各大势力盘根错节,对即将推行的经济改革势必百般阻挠,蒋经国将此次行动定名为“打虎”。

为挽救经济危机,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发行金圆券。金圆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财政部长王云五(图中)提出。左图为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右图为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

蒋经国被派往上海稳定物价、主持改革,时年三十八岁。他在上海出演的这一场风风火火的大戏——史称“上海打虎”。只不过,电闪雷鸣中华丽登台的这位主角,转眼间身上便是秋风落叶。图为手持《币制改革》的蒋经国。

蒋经国在办公室倾听小商贩的投诉。

赴任之前,蒋经国曾对蒋介石说:“上海金融投机机关无不与党政军要人有密切关系,故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斩乱麻到底不可。”图为上海中央银行内办公场景。

到上海后,蒋经国挑选1万多名青年组成上海青年服务队。在动员会上,蒋经国鼓励他们,对付那些抵制币制改革的巨商、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气。图为蒋经国在大上海青年服务队成立大会上讲话。

蒋经国表示:“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图为在上海青年服务队成立大会上的年轻人。

蒋经国组织了反对通货膨胀游行,藉此来增加民众对他行动的支持。图中,一位装扮的奸商站在棺材上发表演说。棺材前张挂着一张宣传画,里面口号是:“谁危害金圆信用,咱们就砍他的头。

上海学生也走上街头,高举“打倒奸商”的旗帜。

上海市经济警察根据举报进入商家,检查是否有非法囤积的情形。

上海市警察局,警员商讨打击奸商投机囤积恶行的对策。

上海市长吴国桢就打击非法囤积问题向市政府工作人员讲话。

一些靠炒汇牟取利益的小奸商,称之为“黄牛党”,正在警察所接受审问。

上海著名商人、百万富翁、林王公司总经理王春哲,因套购黄金外汇、参与黑市投机而被捕。

1948年9月24日,王春哲在上海被处决。

在蒋经国的铁腕之下,上海各阶层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人们一辈子积蓄就在这一夜之间消失。图为1948年8月,挤在上海的银行里换金圆券的人们。

蒋经国还抓了杜月笙的三儿子,中汇银行经理杜维屏,他的罪名是“囤货炒股”,被判8个月徒刑。图为站在法院公审台前的杜维屏(左二)和另外三位从犯。

这惹恼了杜月笙,他将了蒋经国一军,一视同仁,希望蒋去查查扬子公司。图为杜月笙。

扬子公司的老板是蒋经国的表弟、宋美龄的外甥、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蒋经国查封了他的公司,宋美龄把两人约到一起面谈,两人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图为1943年,孔令侃以秘书身份陪同宋美龄访美。

宋美龄转而求助蒋介石。蒋当时正在北平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飞往上海处理家事。最后,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交给政府600万美元。扬子公司案成为蒋经国打虎的一大败笔。图为在北平前线的蒋介石与傅作义(右一)在一起。

到1948年10月6日,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2亿美元,占全国兑换总数的64%。豪门大户上交金银外汇者是少数,蒋最终拿到手的金银基本上来自上海普通民众。图为金圆券贬值,人们拿麻袋领工资。

铁腕之下,上海金圆券改革成效最好,祸民也最甚。到1948年9月底,上海物价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底线。这种限价给上海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其中之一便是小商贩都在做赔本买卖,很多人都赔钱。图为上海街头小贩。

当局只管收兑、限价,不管后续物资供应,造成上海日常消费品缺乏。很多企业为避开限价区域,想方设法将货物拉到不限价地区高价卖出,进一步加深了上海的物资短缺。图为人们在街头抗议,表达对食品短缺的愤怒。

上海经济管制只维持了70天。被人为控制的物价又开始以更惊人的速度扶摇直上,金圆券价值一落千丈,很快变成废纸。到处是疯狂的人群和抢购狂潮,许多人被挤死、踩死,情况混乱到极点,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图为194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反美游行,一个倒地的女学生。

10月31日国民党的经济管制政策宣告彻底破产,蒋经国在上海的使命也宣告结束。11月6日蒋经国悄然离沪。“打老虎”至此结束。图为1948年《新民报晚刊》刊登《蒋经国走出了办公厅》。

1948年10月,迫于现实,国民政府不得不自食其言,放弃金圆券改革中的限价规定,宣布涨价。11月初,政府又重新允许市民持有黄金、白银和外币。“打虎”宣告失败。图为1948年上海市民在银行兑换黄金。

多少百姓的血汗钱,就这样滚进了政府的腰包里。政府拿这些钱打内战,使国家这一点元气,都送进炮口里轰了出去。蒋经国铁腕打虎金圆券改革没有挽救政府危局,蒋介石最终败走台湾,可悲可叹。图为国民党军队在撤退中。

来源:“老照片讲故事”等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民国时期的法币与金圆券——税务博物馆

    民国时期的法币与金圆券——税务博物馆

  • 收藏可以,发财别指望

           网上各种关于收藏的新闻时铺天盖地,其中不乏大量不负责任的虚假消息,使得很多人看完之后是热血沸腾,觉得真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直接就拍到自己脑袋上,其实更多的是逗你玩,很多看似挺高大上的,收 ...

  • 一组旧照,带你回眸“1959年的上海”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1959年的上海 情景,情景,一定是有心情才影射景美,而我感觉上海随手一拍都是值得收藏的明信片. 在上海,每次出地铁,都感觉是春运,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

  •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眸:老上海的生活场景(作者:唐超)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眸: 老上海 的 生活场景 唐超 老上海有许多熟悉的生活场景,历经时 ...

  •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眸:老上海的生活场景

    唐超 老上海有许多熟悉的生活场景,历经时代的变迁,大多已渐行渐远.在此,我甄选了一些旧影,分享各位朋友,以供闲阅. 01 先来一张不多见的场景,站在电线木头上,俯视拍照,各位觉得这位太太拍出来的效果会 ...

  • 一组旧照片带你欣赏百年前的德庆华表石兼浅谈锦石山的历史归属​

    1928年的华表石,图中庙宇疑似陆贾庙 锦石山,在德庆州西十二里,又名锦裹石.和尚石,华表石,为大山喷发凝聚的火山岩石山.相传:秦末, 赵佗据南越称帝,汉定中原,派大夫陆贾二下南越, 说赵佗归汉称臣, ...

  • 一组旧照,带你回眸曾经的弄堂生活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组旧照, 带你回眸曾经的 弄堂生活 1843年,上海开埠,这个当时在中国排名12位的 ...

  • 一组旧照,带你回眸“上海的1990年代”

    上海滩 叶丽仪 - 传奇巨声叶丽仪蜚声DIVA 图为一个男子骑着三轮车到街上卖盒饭,是一个流动摊点.那些卖盒饭的流动小贩,往往是在街边就近设摊. 20世纪90年代是盒饭的鼎盛时期,在一些车站码头.医院 ...

  • 一组新旧影册,带你回眸上海老建筑(作者:唐超)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组新旧影册 带你回眸 上海老建筑 唐超 上海,因众多风格各异的老建筑而彰显魅力.在城 ...

  • 一组旧照,带你回眸老上海佳人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组旧照, 带你回眸 老上海佳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曾有无数美人云集旧上海滩, ...

  • 一组旧照, 带你回眸30年前的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 完全属于上海市中心 他有着自己独特魅力 区内的外滩是上海的象征 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 黄浦江,南宋名"黄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