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章法、特点及源流

行草书章法(二)-

原创书法赏析网2019-05-24 12:00:02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一种独特书体,是楷书的流动和快写。行书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但却比楷书流动快捷,比草书收敛规范。行书的“行”字,有“流行”、“行走”、或“行云流水”之意。关于这一点,古代书法家多有论及。张怀灌说: " 不真不草,是曰行书”。又说:“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便,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书断》)。虞世南也说:“行书之体,略同于真” (《笔髓论》)。姜夔亦说:“行出于真” (《续书谱》)。宋曹更明确地说:“所谓行书,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循圆,乃楷隶之捷也” (《书法约言》)。

行书的最大特点是实用,这一点在五种常用书体中最为突出。行书从它产生的那一起,就显示出它的实用性,其他书体相比,行书既不像楷书那样过于规范严谨,又不似草书那样草率难认,更不象篆书那样盘曲难写,亦不如隶书那样左波右碟,而是流动、自如、轻松、潇洒。从书法发展史上看,行书名家最多 , 晋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尤以行书著名,唐代书法家大多精于行书,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李邕、陆柬之、杜牧、孙藏器等。唐代楷书大家同时又都是行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五代杨凝式变法出新,尤以行书名世,开了宋人以行书主宰书坛之先河。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行书大家辈出,名作浩瀚,令人目不暇接。行书最能表现书家之个性气质,或清新流畅,或秀丽圆润,或凝重浑厚,或古朴苍雄,或茂密严整,不一而足。古今书法家一人一支笔,尽情挥洒,抒写性灵,却风格万千,光耀后世。

行书在当代书坛更是倍受青睐,各类书法比赛或展览,行书占的比重最大,获奖或入选率亦最高,而且各具风姿,绝不雷同。因为行书的兼融性、可塑性最强,书法家或从欧楷而入行书,或从颜体而入行书,或自柳体而入行书,或参入魏碑,或融入篆籀,或杂以隶分等,皆自成一格,风神别具。书法爱好者和自学者亦对行书情有独钟,因其实用,因其流美。在现代社会中,要说书法还具备一定的实用性,那主要指行书而言。题写匾额,写幅对联,出张海报,题个书名等,大都用行书,因为行书既规矩易认,又美观大方,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对于书法学习和创作,行书更为实用,不管创作什么作品,篆、隶、楷、草,大都要求用行书来落款,既要让人认识,又要流畅优美。从这个意义来讲,学习书法一定要在行书上下功夫。行书是迄今为止,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书体,它实用方便,变化丰富,发挥创造性极强,允许书法家的学问、气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表现。行书最易也最难,易在入手快,人人皆可信手写来,信笔为之,难在能入化境,登堂入室,达到高深境界。

(一)行书简说

相传行书为东汉时的刘德升所始创。刘德升生卒年不详,为东汉恒、灵帝时颖川人,字君嗣。相传刘德升以创造行书而擅名,书法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但刘德升始创的行书究竟是什么样子,没有流传下来。传说归传说,行书并不可能为刘德升一人所独创,他和程邀(秦代书法家,字元岑,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一说东汉书法家,一说秦代书法家)等人一样,只是书体的总结者,是行书的集大成者。

行书虽不是刘德升一人所独创,但行书确实产生介评论历代书法,列有神品 35 人,其中行书 4 人为王羲之、钟繇、王献之、张芝。王羲之诸体皆善而以行书最为突出,他的行书 《 兰亭序 》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有阴柔之美,如“清风生袖,明月入怀”,婉润清新,神采飘逸。(见下图)

冯承素兰亭集序局部图:

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见下图)

王献之的 《中秋帖》 (见下图)

和王殉的《伯远帖》(见下图)

这三幅行书墨迹被誉为希世之宝,被乾隆皇帝珍藏于“三希堂”。

晋时行书多为帖札尺赎,自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行书《温泉铭》)开创了以行书入碑之先河以后,行书碑版便纷纷问世。这是行书发展的一大飞跃,从此真正奠定了行书在书苑中的重要地位。唐代著名的行书家和行书作品有唐太宗的《温泉铭》、《晋祠铭》,唐高宗的《李英公碑》,唐玄宗的《鹡鸰颂》,虞世南的《积时帖》,欧阳询的《史事帖》,褚遂良的《枯树赋》,怀素的《自叙帖》、陆柬之的《 文赋 》,李邕的《李思训碑》。

唐太宗《温泉铭》唐拓孤本残卷局部1:

唐太宗《温泉铭》唐拓孤本残卷局部2:

欧阳询的《张翰帖》(原属《史事帖》):

陆柬之《文赋》局部:

《李思训碑》局部:

柳公权的《蒙诏帖》,杜牧的《张好好诗》等。特别是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不但楷法精湛,而且行书绝妙,作品有《刘中使帖》、《争座位稿》、《祭侄稿》等。

柳公权的《蒙诏帖》:

颜真卿的《祭侄稿》局部:

怀素的《自叙帖》: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称颜真卿的《祭侄稿》为“天下第二行书”,此作体势挺拔,笔触奔放,气骨真情,自然流露,寄满腔悲愤于字里行间,挥泪抛洒,不计工拙,有阳刚之美。

宋人以行书见长,讲究意态,神韵特胜,苏、黄、米、蔡各有风韵。苏轼有《黄州寒食诗帖》 (见下图)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黄庭坚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等。

黄庭坚《松风阁诗》局部:

米芾有《苔溪诗》、《蜀素帖》等。

《蜀素帖》局部:

蔡襄有《自书诗卷》局部:

苏轼的行书平淡天真,自然流畅,书卷气极浓。黄庭坚的行书讲究风度气韵,神情洒宕,笔锋苍劲,中宫紧收,四面辐射,如荡桨,似撑舟,纵伸横逸,气魄宏伟。米芾的行书集前人之大成,侧锋取势,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超妙入神。

元、明、清行书继承晋唐之传统,又富有各个时代的风格特征。元代有二妙一一赵孟頫和鲜于枢。特别是一代大家赵孟頫,其行书直接上溯晋唐,取法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又有自家风貌,成为后世学习二王的典范。人评其“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作品有《兰亭序十三跋》、《行书洛神赋》、《归去来辞》等。

赵孟頫《归去来辞》局部:

赵孟頫《归去来辞》(并序)局部:

鲜于枢《跋王大令保母帖》局部:

明代行书著名者有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王宠、张瑞图、黄道周、唐寅、倪元璐等。其中董其昌是一位习古创新的集大成者,他的行书圆劲苍秀,豪放洒落,对清初书坛影响很大。作品有《琵琶行》、《赤壁赋》等。

董其昌《行书琵琶行》局部:

文征明书曹植《乐府》四首局部:

唐寅行书《唐六如平康卷陌帖》:

倪元璐行书《致台翁手札》:

清代行书名家有王铎、傅山、刘墉、王文治、何绍基、康有为、郑板桥等。(见下图)

王铎草书欣赏《念弟风雷书法长卷》局部:

傅山作品《丹枫阁记》局部:

康有为行书自作诗局部:

郑板桥行书:

如傅山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其行书《丹凤阁记》,苍劲有力又秀逸多姿,有晋唐之风韵。

(二) 行书的特点

行书和篆、隶、楷、草书一样,具有身的规律和特点。它近于楷书,但比楷书灵活、流动,近于草书,却比草书收敛 、规范,它吸收了篆书和隶书的笔法和结构特点 ,却完全不同于篆隶。总之,行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 .行笔加快,节奏感强。

楷书与行书在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的方法,如中锋用笔、提按顿挫、逆入平出等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行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加快,将法度贯注在行笔流动之中,潇洒自如,和谐优美,变楷书的多方折为多圆转,变化丰富,节奏感强,飞白增多,艺术趣味浓,比如《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局部:

古代行书多用于起草文稿,书信往来上,一边构思一边写,用来准确、迅速地记录思想。因之,古代许多书信、文稿、笔记就是用行书得以流传千古的。如果用楷、篆、隶等书体来书写文稿,则跟不上思路。

2 .附钩增多,映带妙用。

行书的书写速度较快,笔画与笔画相连的地方,带出一个个小小的附钩,使笔画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气势更加连贯,似有一气呵成之势,妙不可言。行书以附钩映带左右,有的也可用游丝牵连,但不宜过多。上下字之间,可以笔断而意连,这是与草书不同的地方。

3 .楷草相间,变化丰富。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近于楷书,但比楷书较为流动的称为行楷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慢,棱角方折,笔道分明。

代表作品如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神龙本《兰亭序》1:

神龙本《兰亭序》2:

而近于草书,但比草书较为收敛的称为行草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快,圆笔多于方笔,一气呵成。

代表作品如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

《祭侄稿》1:

《祭侄稿》2:

还有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韭花帖》。《韭花帖》亦是古代楷草相间的典型作品,字距行距加大,章法疏朗清新,为后来书法章法的革新创造作了很好的铺垫。

《韭花帖》局部:

4 .连绵不断,挥洒自如。

行书中字与字,行与行的关系,不象楷书那样独立存在,而是上下呼应,连绵不断。有时两字相连,有时三、四字相连,气势不断,挥洒自如。行书在书写和创作时往往不受格子和框线的限制,而是上下延伸,左右映照,大大小小,错错落落,有轻有重,有浓有淡,趣味无穷。从这个意义上看,行书和草书一样,不注重点画的得失,不计较结字的位置,而注重气势的连贯、线条的连带和韵味的表现。

(三) 行书的分类

行书的最大特点是流畅自如,变化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之广泛,延续之长久,使用之方便,为其它书体所不可比。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书体之演变,行书亦在不断地变化,千姿百态,风貌各异,行书按其特点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1 .行楷

行楷由楷书(主要指晋唐楷书)发展演变而来,是楷书的流动和快写。它近于楷书,但又比楷书流动快捷。如张怀灌《书议》所云:“兼真者谓之真行”。这真行指的就是行楷。刘熙载说行楷“近于真而纵于真”(《艺概》)。这一个“纵”字,正好说明了行楷书的特点,接近楷书,但却比楷书放纵、自由。行楷书的典型作品有王羲之的《兰亭序》,陆柬之的《文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唐寅的《落花诗册》等,不胜枚举。行楷为行书的主要代表,所占比重较大,也是学书者要下功夫认真临习,熟练掌握的。行楷也可以说是行书的基本书体,先学行楷,再习行草,最后研习篆、隶和魏碑,并将所有书体都参入行书,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的行书特有风格。

2 . 行草

而近于草书,比草书收敛规范的称为行草。张怀灌《书断》中说:“带草者谓之‘行草'”。刘熙载《艺概》则明确地界定为:“‘草行’近于草而敛于草”。历代的行草书典型作品有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稿》,文微明的《 滕王阁序 》以及傅山、王铎的行草书作品。在书法实践中,人们体会最深的是“行草不分家”。即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行书,又有草书,互相配合默契、和谐自然,天衣无缝。忽而如行云流水,似山间小溪;忽而若惊涛猛浪,似江河起伏,或静或动,节奏鲜明,线条飞动,引人入胜。

行书确实是一种很特殊的书法现象,它的兼容性极大,发挥性亦极强,不管你以前学过何种书体,或篆、或隶、或魏碑、或唐楷、或章草、今草等;也不管你临习的是哪一种风格,如欧阳询的“险劲方整”,颜真卿的“圆润朴茂”,还是柳公权的“瘦硬挺健”等,都可化入行书,自有一番神采风韵,流便自如,天趣烂漫。这样的例子历代都有,清代书道中兴,邓石如以篆法入行书,何绍基以隶法入行书,赵之谦以魏碑入行书,吴昌硕以石鼓文入行书,皆风神多变,各领风骚。现代书法创作,行书倍受欢迎,用笔或方或圆,字数或多或少,用墨或浓或淡,结字或严谨或松散,章法或疏朗或茂密。皆出自机杼(zhù),各具风貌,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行书世界。

(四)行书的章法

行书是五种书体中书家最多,作品最精彩,风格最明显,个性最突出,实用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书体。由于行书的点线连带、自由流畅以及书家风格的张扬特点,使得行书在章法上形成了不同于篆、隶、楷书的特征,行书用笔、结字、章法和风格韵味的不具一格,大小由之,长短不等,斜正不拘,宽窄自如,巧拙相生等,既是行书章法的有利之点,可以让作者自由发挥,尽情挥洒,各显风采,但同时又是行书章法的难度之所在,有行距有字距,还是有行距无字距,是否作到首字领篇,终篇收势,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疏密关系的和谐,题款与整文的衔接等等,如果处理得好,作品的章法即为和谐完美,否则将影响作品的整体风格和品位。

历代书法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精彩的行书作品,在行书章法方面也为我们探索出了不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有许多可贵的创新和开拓,可以作为我们在研究行书章法,创作行书作品时很好的借鉴。

如五代杨凝式行距的极端疏朗。

杨凝式《韭花帖》刻本局部

如清代郑板桥章法的极度错落。

郑板桥《行书册页》局部:

东晋时期是行书发展的成熟期,行书作为通常社会交往的重要书写书体当时特别流行,倍受人们的青睐,出现了许多精彩的行书信札,如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就是作者写给山阴张侯的一封信。唐宋以前的行书作品,大多为小品,如信札、手稿、册页、长卷等,皆为书家的案头所作。明清以来,书法作品,特别是行书的艺术形式和章法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中堂、对联、扇面、横幅、立轴等章法格式,增强了行书的艺术表现力,使行书更受人们的欢迎。

古代行书作品的章法多采用有行距无字距的形式,不拘一格,任情态性,重在情感的发挥,或大或小,忽长忽短,上下相连,左右映衬,首尾圆合,自然流畅。一般在创作行书作品时,或者不叠格子,或者只叠竖线,不叠横线,完全由书家自己在实践中练习和探索,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的协调、统一关系,不断创作出优秀的行沪书作品。

(0)

相关推荐

  • 楷书与行书,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楷书与行书,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文/成长新视点 楷书和行书,是我们日常常用的两种书写字体,行书在一定意义上是楷书的快速写法,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书体来源.笔画风格.章法结构和运笔笔法四个 ...

  • 浅谈中国书法——行书

    行书,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始见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 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独立一套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 ...

  • 书法各种书体的区别7

    书法各种书体的区别7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 ...

  • 行草书章法(二)-行书的章法、特点及源流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的一种独特书体,是楷书的流动和快写.行书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但却比楷书流动快捷,比草书收敛规范.行书的"行"字,有"流行".& ...

  • 为啥你行书的章法老处理不好,别老蘸墨啊

    虽然很多人不承认楷书的基础作用,认为隶书.篆书一样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入门字体,但是不得不承认以楷书入门,并且由楷书过渡到行书的人,在当今仍然是大多数. 不过,由楷书过渡到行书,虽然能够轻松的处理结构和 ...

  • 行书结构章法应遵循的规则

    从结构说,楷书比较有自己固定的结构,草书的结构也有它的规则,行书因介于这两种书体之间,故其结体比较灵活.但是,行书也必然有它自己可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和理解它的规律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提高它的艺 ...

  • UC头条:为啥你行书的章法老处理不好, 别老蘸墨啊

    虽然很多人不承认楷书的基础作用,认为隶书.篆书一样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入门字体,但是不得不承认以楷书入门,并且由楷书过渡到行书的人,在当今仍然是大多数.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由楷书过渡到行书,虽然能够轻 ...

  • 行书章法(四)--名家行书条幅章法分析和欣赏

    行书章法(四) 行书章法名家书法作品实例分析第二部分:行书条幅. 条幅又叫竖幅或立幅.其形较窄长,体取纵势,上下伸展,首不空格,文不分段,句不加点,上下连贯,一气呵成.隶书条幅是最常用,最简便的一种表 ...

  • 硬笔行书书法章法技巧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历代均有许多名家推动行书的发展.关于硬笔行书书法的章法技巧有哪些?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硬笔行书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硬笔行书书法欣赏 硬笔行书书法图片1 硬笔行书书 ...

  • 掌握行书的章法有多重要?整幅作品纵横交错,正奇相生,引人入胜

    掌握行书的章法有多重要?整幅作品纵横交错,正奇相生,引人入胜

  • 行书结构章法不弄懂,只会越写越迷茫!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现在作为传统书法还有它的艺术性,许多人还在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即过时了,东汉以后就很少在实用.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 ...

  • 行书中的曲线贯气技法,在行书的章法中起很大的作用!

    在直线贯气的办法中,作品更多地显示出的波澜不惊的平和气象.为了增加行书的动势,更能有效实现笔墨达情,在行书创作中,更多的作品使用的是曲线贯气法.书家在营造行气时,有愈打破单个字的端正平稳的排列模式,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