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山:大雅之音 复而不厌

陈大濩《庆顶珠》

我跟陈大濩先生学过一出《二进宫》的唱腔,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当其时也,上海刚刚解放,有这么一小段时间,敌机不断骚扰,企图卷土重来,人们称之为“二六轰炸”。“重来”之梦,当然是一枕黄梁,老百姓担惊受怕,倒是现实的痛苦。由轰炸而来的灯火管制,弄得剧场晚间不能演出,演员们闲居在家,静极思动,扩大授徒范围,广招京剧爱好者,教授艺术,以稳固、发展艺术的地盘。陈先生当时有“濩声票社(房?)”之举。

我那时大概刚上高中,学校教学秩序尚未完全正规,在父亲的经济支持下,参加了这个票房,也不知为什么,当时用一个假名字叫“叶诚”,好在也没有人管你叫阿猫、阿狗,认面孔就行了。票房规定,每周隔日为老生、青衣轮流,活动在晚上,以煤气灯照明。我也去过几天青衣班,是魏莲芳教《霸王别姫》;老生班正好开始学《二进宫》。这个票房的地点大概在上海西藏路一条小街上,旁边作为标志的还有一个什么庙,晚上回来走出小街时阴沉沉的,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

我们班上大概有十来个人,中学生可能就是我一个,记得还有一位年纪轻的,不过他也已经当店员工作了。我们学习,是陈先生唱一句,我们大家跟一句,他听得有不对的就停下来讲解。我们这班学员好像都很老实,没有几个提问题的。有一次在陈先生唱时,我打断了他,请他慢一点。虽然是很小声,他听见了,很高兴地表扬了我,可惜我的主动性,就表现了这一次。有时候,名琴师赵喇嘛(济羹,左手运弓。为什么叫他“喇嘛”,因为他秃头?)来到票房,他没有架子,也为我们这些初学的学员伴奏吊嗓子,这时候也是大家最开心、最活跃的时候。

陈大濩《南阳关》

说起陈先生的艺术,我当时也不知道多少,他的戏我也看的少。还是在这个期间,一天晚上,仍然在煤气灯下,陈先生正正式式演了一出《击鼓骂曹》,但中途场内大乱,迫使正在演出的陈先生到台口来问,戏就给搅了。

不过我的确很喜欢陈先生的演唱艺术。他的嗓音甘甜醇厚,亮而圆,脆而润,难得的好天赋,他自己的运用也很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特长去学别家的艺术,学到了的都能成为自己的好处,而不成为累赘。

《二进官》是一出票友打基础的戏,他选这出戏教我们当然是很得当的,我们也都学的很认真,现在虽然有的词不记得了,但提起腔调,还有个大概。我想,这出《二进宫》我大概是学完了的,也许差个一两句,后来可能是功课紧起来了,或者是父亲不再给钱了,就没有再去,但一个阶段还断续收到票房的通知。

就在那个阶段,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陈先生身体弱弱的,那时候取暖的条件不好,教我们戏的时候,手里总抱着一个暖水袋,到一定的时候,还要换一个热的,但他唱出来的声音却很刚劲有力,一点没有病态,小时候想的简单,我想这大概就是“功夫”吧。

【1947年大中华唱片1面】

梅允华京胡 、高明亮司鼓

[西皮二六]

孤王在长亭把旨传,

     尊一声御弟三藏听根源:

     天朝无有真经卷,

     怎令人悟道与参禅?

     你今替孤行方便,

     披星戴月去往西天。

     孤念你万里征途路遥远,

     孤念你千山万水跋涉艰难;

     孤念你黑夜里投宿在庵观寺院,

     孤念你夏日受暑冬日受寒。

     但得是此去能如愿,

     请到了真经即回还,

     那时节孤领众僧人去把真经念,

     才知晓那西方的佛祖法力无边。

     御弟你才算是功行圆满,

     王封你一代国师万古流传。

[西皮摇板]
一见三藏上阳关,

     眼往沙桥自详参。

     但愿取得真经卷,

     成佛做祖不老神仙

后来我不去这个票房了,但仍对陈先生的艺术感兴趣,买了一些他录的唱片,我记得其中有一张《沙桥钱別》,一段【西皮二六】,我是认认真真地照着学过的。我感觉,陈先生在这张唱片中第一句“孤王在”这三个字,和我跟他学的《二进宫》里“千岁爷”竟然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论板式、曲调和词句,它们全不一样,我为什么会听出“相像”起来了?不是年轻小的错觉,而是“字”、“气”、“曲”结合得那样“协调”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们是相像的。老话说,“以字行腔”,我的体会是似乎还可以加一句,叫“以气运字”。“孤王在”也好,“千岁爷”也好,陈先生唱来好像腹中有无穷的“气”汹涌澎湃地把“字”“挤”了出来。也许就是通常说的“底气”、“中气”、“丹田气”足?

在我的极其有限的欣赏经验中,我听余叔岩的演唱,明显的有这种感觉,再就是从陈先生的唱中也得到同样的感受,陈先生是宗余的,依我看,他的确是善学余者。

《戏剧电影报 梨园周刊》

2000年8月28日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

  • 刘鼎勋 邢路萍:不同版本的《锁麟囊》唱片

    程砚秋<锁麟囊> 程派名剧<锁麟囊>,由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于1940 年首演.这出戏的唱腔低回委婉,优美动听,集中体现了程砚秋声腔艺术的精华.从问世至今近60 年间,诸如赵荣 ...

  • 【转载2】吴小如:我从贯大元先生问业始末

    贯先生<万里缘>剧照     三.我跟贯老一共学过十四出戏     从一九六一年到六七年底,我向贯老学了一共十四出戏.主要是学唱工,但念.做方面有些关键要害,贯老也逐一指点.根据学习的次序 ...

  • 太极拳的正静清和(二)

    我以为,"正.静.清.和"四字是修炼太极拳的最高纲领.所谓纲领,即大纲和要领,即最高指导原则.这四个字基本上涉及到儒.释.道三家各自进行的"正心修身,一团和气,清静无为& ...

  • 沪上收藏界“黑胶皇帝”陈沫其人

    沪上收藏界"黑胶皇帝"陈沫其人 撰文 / 乐迪 摄影 / 罗斯丹 年届半百的陈沫先生经常会腼腆得像一个大姑娘,比如我恭维他是"上海黑胶收藏皇帝"时,他的脸颊就好 ...

  • 纪念京剧前辈刘鸿声逝世100周年(1876~1921)

    刘鸿声(1876~1921),也写成刘鸿升.字子余,号泽滨,顺义(今属北京市)人.乃早期京剧老生名家,其艺术世称"刘派".其形成略晚于"后三杰"--孙(菊仙). ...

  • 陈定山:言菊朋被困芜湖关

    言菊朋 言菊朋初期,饮誉之盛是越过余叔岩的.现在留传下来两张言.余唱片<鱼肠剑>,知音的人就能分出他俩的高下来. 1924年物克多唱片 陈彦衡京胡 .乔玉泉司鼓 [1925年高亭唱片] 李 ...

  • 叶秀山:启蒙的精神与精神的启蒙(深度)

    叶秀山(1935年6月4日-2016年9月7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哲学家.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 康 ...

  • 叶秀山丨解释学的哲学基础

    一 我们是搞西哲的,但背景是中国的,在中国搞西哲,有时候也考虑一些中国的问题.你们搞经学,汤一介先生就讲要建立中国的诠释学,这个意愿很好.诠释学在西方有很深厚的基础,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希腊.实际上它是 ...

  • 叶秀山: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

    战后法国哲学在接受德国和英美哲学影响的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它不像德国哲学那样"超越",也不像英美哲学那样"实证",但它又不是摇摆于二者之间,或简单地兼容并 ...

  • 时光迹 | “最后”的列维纳斯——叶秀山先生法国思想研究札记之一

      前言   叶先生仙逝两年整.我曾以红酒遥祝先生在天之灵安宁祥和:我也曾用叶先生挚爱的"金嗓子"播放一下午的巴赫钢琴曲,重温与叶先生一起聆听的那份纯净心情.但我却扔固执于这样一种 ...

  • 叶秀山:谈谈学习哲学的一些方法问题

    叶秀山:谈谈学习哲学的一些方法问题

  • 叶秀山丨“人”如何理解“自己”

    <美的哲学> 作者: 叶秀山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书目简介 <美的哲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 ...

  • 叶秀山:怀念丕之同志 ——兼谈黑格尔哲学的意义

        丕之走了,走得那样突然.离开北京时不是还好好的!那健壮而健谈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已过七十的人.然而他的确走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事实"往往是对人不利的 ...

  • [转载]【转载1】论京剧流派(叶秀山)

    原文地址:[转载1]论京剧流派(叶秀山)作者:梦笔山人     在我国戏曲艺术史上,京剧的流派繁多,丰富多采,是一个鲜明的特点.清代道光年间,在四大徽班("三庆"."四喜 ...

  • 论京剧流派(叶秀山)

    原文地址:[转载2]论京剧流派(叶秀山)作者:梦笔山人   后来学谭的人,有一部分是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的观点发展了低沉的一面,特别是经过余叔岩,竟以低沉.哀怨为尚:其实余叔岩的调子也并不完全是低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