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与否
昨天带孩子去国博,来到“古代中国”展厅,她对里面的山顶洞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完一次以后,她又返回去看,我正想问问她喜欢里面的什么内容,她突然回过头来很认真地跟我说:“里面的人动了.”
我忍住笑,继续问她“是哪个人动了?”
她说是那个低头生火的人.
我接着问她“他是怎么动的呢?”
“他突然抬了一下头.”
我终于大笑起来.
然后,这就成了一个不停地在玩的梗.
我们走到门口巨大的孔子像前,我说“你好好看着孔子,一会他动了,你就告诉他,我想跟他聊聊.”
再然后,坐地铁回家,座位后面写着“大鸭梨”的广告。她指着“鸭”字问我是不是念“鸭”,我说是“牛”,她哈哈大笑,说我真幽默,我一本正经跟她说“就是“牛”,不可以把山顶洞人看得动起来,我怎么不能让“鸭”变成“牛”.
这件欢乐的事情给了我一些思考.
我开始考虑相信与否这件事情.
每当我们想要孩子去坚持一件事情,去尝试一件新事物、去接受一项新挑战的时候,我们总不免会说:“去吧,宝贝,妈妈相信你.!”
“妈妈相信你!”这是真的吗?
放大放远了看,我们好像没有那么相信孩子呢,否则,我们怎么会那么亦步亦趋地跟着孩子,眼睛死死地盯着孩子,言语不停地叮嘱孩子,甚至我们的未来都跟孩子捆绑在一起,仿佛她天然没有独自行动的能力,更别提独自过好一生的能力。
我想我们的恐惧和爱是如影随行的.
“绝对相信”,是一门功夫,需要修炼,先从自己开始,当我们的内心不再外求,回到自我,有一天全然相信自己,才有可能把这份相信作为礼物送给他人.
“相信”是松绑的艺术,是解放的言行。因为它连接着两端,相信会传递,不相信也会传递,相信的线,会消融,不相信的线,会剑拔弩张越拉越紧,因为彼此都在用力。
相信是让“自我”休息的好方法,在相信里充分关注他人,不让自己冒出来,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克己”功夫吗?
从今天开始,用“相信”武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