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01 为什么学传统?
为什么学传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始终认为需要有一些被称之为底色的东西,传统文化就非常能够充当这层底色。
《大学》在我看来,既是深奥的,也是简单的,深奥是因为我们跟古代文字隔着许多基础的内容,因此大学也是一种被高度压缩的学问,需要打开自己的内心来解读。
说它简单,在于我认为大学其实很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通过背诵铭记于心,然后在生活工作中时时领悟,运用起来,指导个人的生活内容,这种古老的东西就会和我们的现在产生链接,焕发生命力,这也是我学大学的目的,运用这份心法,能够指导我们的生命到达新境界。
所以,传统并不是摇头晃脑吟诵,也不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而是它实实在在长在了我们的身体、血液、认知以及行为当中。
教育的起点
早上听了一小节刘宏毅老师的千字文,他说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都是高屋建瓴式的,三字经里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千字文的首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其实大学也是类似这样的格局,先把境界提出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让我想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对于生命的本与末,古人的理解肯定是先立本,到个人身上就是先立志,把胸怀格局气象打开,然后再谈方法论。
我们的教育现在其实是有很多乱象和盲从的,本末关系应该对我们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规划都有深刻的启发,才算是真正从传统文化吸取能量,但是这样做很难,因为每个时代有它不可抗拒的趋势和潮流,随波逐流是自然的,停下来观望,而且另辟蹊径就更难了。
在接触了传统的文化以后,我明显感觉到了教育过程中一些对抗的力量,这些力量来自学校,老师,还有周围的一种叫做氛围的东西,这些力量喜欢结果,快速有效的结果,鼓励竞争和快节奏,只问怎么做,却不愿去想和解释为什么,因为寻求原因花去的时间是更漫长的,而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明显的结果,看起来时间被利用得很充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心灵的时间。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
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木心
古代教育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