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保--(2.古墓葬)

本篇目录:

***********************************

240 11.张仲景墓及祠

东汉                              河南省南阳市

241 12.阿斯塔那古墓群

晋至唐                            新疆吐鲁番市

242 13.磁县北朝墓群

北朝                                河北省磁县

243 14.桥陵

唐                                陕西省蒲城县

244 15.龙头山古墓群

渤海                               吉林省和龙县

245 16.南唐二陵

五代                               江苏省江宁县

246 17.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247 18.辽陵及奉陵邑(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

辽                      内蒙古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248 19.西夏陵

西夏                                宁夏银川市

249 20.樊人悬棺葬(墓)

宋至清                              四川省珙县

250 21.伊斯兰教圣墓

元                                福建省泉州市

***************************************

11.张仲景墓及祠


张仲景墓及祠位于南阳市医圣祠街温凉河畔。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人(约150~219年),东汉伟大的医学家,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所著《伤寒杂病论》历来被尊为祖国医学的经典。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院落,占地面积1.4万多平方米。大门两侧有仿汉子母阙一对,古朴雄伟。进门为前院,两厢为新建的碑廊,东侧为现代名人手书的题词石刻近百种,西侧为中国历代名医画像石刻数十品。


张仲景墓位于祠院中部,始建无确考,晋咸和五年(330年)墓前树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后墓、碑具没于耕野。明崇祯五年(1632年),园丁掘井复得墓碑,遂恢复墓冢,并盖墓亭保护。现存墓冢坐北朝南,为方形仿汉砖石结构,墓基为青石砌成,基上由汉砖砌成阶梯形,最顶放一青石雕莲花台,墓四角各嵌入一青石雕羊头。墓后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的享殿、过殿、厢房各三间。正殿塑医圣像,配祀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


张仲景祠现已辟为南阳市张仲景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中国中医药史、仲景文化,年参观人数10多万人次。现收藏文物120余件、名家书画题词近300幅、碑拓40余幅、医药文献1万余册,其中东汉针灸穴位女陶人、晋咸和五年“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白云阁藏)木刻板等均为珍品。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张仲景墓及祠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西晋至唐代贵族墓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市。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这说明当时高昌王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各民族之间是平等的。是当年高昌故城居民寻求死后安乐的幽静之地,在方圆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积着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达官贵族、威武将军,也有平民百姓、下层兵士。因而又被当今学者称为“高昌的历史活档案,是吐鲁番地区的地下博物馆”。


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其进行了13次考古发掘,清理西晋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见的绘画有壁画、版画、纸画、绢画、麻布画等多种形式,内容可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和天文图。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绢花、彩绘陶罐,丝、毛、棉、麻织物等。此外,还出土各种文书2000余件,文书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墓中数以百计的千年古尸,是研究历史上新疆居民的种族、民族特征的珍贵人体标本。阿斯塔那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88年1月13日,阿斯塔那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3.磁县北朝墓群


磁县帝王冢北朝墓群位于河北邯郸磁县的东部,墓葬密集区位于磁县的东南部区域,南北绵延达15公里,东西约14公里,北朝墓群分北朝墓群文物档案中有编号记录的墓葬达134座,其中80多座有封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工作的推进,墓葬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北朝墓群已被列入“十一五”中国100处古遗址遗迹保护范围。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批准,对其中几座破坏严重的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器物,如墓志、壁画、瓷器、陶俑、金币等,从出土器物来看,随葬器物以各类陶俑为主,仅对6座古墓的发掘,就出土陶俑6000多件。这些器物塑工精美,造型生动。尤其可贵的是在发掘的墓中,大多绘有彩色壁画。

1988年1月13日,磁县北朝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桥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在长安驾崩,归葬桥陵。桥陵略呈长方形,东西长2871米,南北长2836米,总面积852万平方米。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


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四面开辟有门,四角有楼。历经千年风蚀雨剥,唐桥陵所保留的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独角兽、石狮等五十余尊巨大石刻依然形态清晰,生动自然,其中的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神道两旁。


清陕西巡抚毕源书“唐睿宗桥陵”。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桥陵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5.龙头山古墓群

龙头山古墓群中国唐代渤海国(698~926)王室贵族的墓地。在吉林省和龙县龙海村西北1.5公里龙头山的东坡。1980年发现并发掘了贞孝公主墓。墓区范围约长200米,宽100米,已查明古墓10座。墓葬早年被盗。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1米,东西宽2.1米,高1.9米。底铺方砖,四壁以青砖砌筑,东西两壁上部用砖和石板搭叠出两坡式顶,再横搭数块大石板封盖。室内有砖筑棺床,前置石板门。墓道后端作斜坡式,前段为5级台阶。墓塔修筑在墓室正上方,砖砌塔基近方形,南北长5.65米,东西宽5.50米。正中为一平面方形的空心塔,南北长2.7米,东西宽2.6米。


上部早年已毁。墓壁涂白灰,绘壁画。甬道后部东西两壁各绘一头戴兜鍪、身穿铠甲的武士。墓室东西北3壁绘侍从、乐伎等10人,头戴幞头或系抹额,身着圆领长袍,腰束革带,足踏靴或麻鞋,手持乐器等物。人物均以细线起稿,敷染朱、红、赭、青、绿、白等色,最后用墨线定稿,笔触工谨,形象丰腴,作风悉同盛唐。墓中出土有贞孝公主墓碑1通,另有陶俑、陶器残片、鎏金铜饰等。墓碑通高 105厘米,宽58厘米,厚26厘米,阴刻汉字楷书,共18行,728字。据载,贞孝公主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的第四女,卒于大兴五十六年(792)。墓中骨骸分属两个男女个体,推知此墓当为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碑文明确记载公主“陪葬于染谷之西原”,推知这一带应有渤海王族的陵墓。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龙头山古墓群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6.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南唐二陵相距约100米,均依山为陵,冈阜环抱,形势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钦陵是五代南唐先主李昪(bian)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钦陵建于南唐保大元年(943),封土堆直径约30米,高约5米。陵南向,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有前、中、后3室,两侧侧室各 5间,平面皆呈长方形。


顺陵五代南唐李璟的陵墓,建于北宋建陵二年 (961),全长21.90米,宽10.12米,高5.42米。布局与结构和钦陵雷同而较为简朴。全部是砖结构,没有天象和河川图象,也没有石刻浮雕等装饰。二陵遗物,有哀册玉片、各种宫廷人物形象的陶俑和漆木、铜铁、陶瓷器。哀册玉片是判定墓主的主要依据,陶瓷片可作为研究五代瓷的标本。


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唐二陵即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开国皇帝列祖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公元961年安葬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距中华门约25公里。

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南唐二陵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司马光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茔地位于右翼,禅院列于左翼,碑楼在最前方。碑楼高大,壮观,内有“司马温国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硕高大,碑文介绍了司马光一生的成就。碑额“忠靖粹德”由宋王哲宗亲笔;碑文为苏东坡书。是司马光墓的重要标志,对外很有影响。

余庆禅院是宋代为保护司马光墓而建立的一处寺院。寺内,现存有一座宋代的大佛殿。殿内有3尊造型优美的大佛像。在大殿后部,还有宋碑五通,明清碑10多通。这些碑文,详细记载了余庆禅寺的历史,是研究司马光墓的重要史料。

元祐三年,宋哲宗为了表彰司马光的大节元勋,敕令翰林学士苏轼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碑文详述了司马光的家世与生平。绍圣初,御史周秩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宋哲宗令将原碑推倒。金皇统年间,夏县县令王廷直重新镌刻原碑文嵌于壁间,僧人圆珍出钱财建神道碑堂加以保护。遂名杏花碑,惜已剥蚀难辨。明嘉靖三年,御史朱实昌复镌苏文于碑上,立于旧龟趺,冠以旧额。现矗立在司马光墓前的《忠清粹德之碑》高大绝伦,堪称三晋第一碑。另茔地还保存宋至民国碑记三十余通。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司马光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辽陵及奉陵邑


辽陵及奉陵邑是辽代祖陵及三座帝陵古墓葬。包括祖陵及祖州城、庆陵及庆州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祖陵是大辽开国皇帝扛太祖耶律阿保机、贞烈皇太后、齐天太后陵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祖州城址西北2公里的山谷中。太祖陵陵前有享殿遗址及经幢、石翁仲等遗物,陵东南2公里处的奉陵邑祖州城分两重,城门建筑基址尚存,西北隅有石屋一座;圣宗、兴宗、道宗三帝王后妃墓园。庆陵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三帝及其后妃陵的总称,庆陵在右旗,存享堂、庑殿等遗迹,墓内壁画丰富,出土石刻契丹小字哀册。陵南10公里的奉陵邑庆州城为辽帝游猎地,城内保存有建筑遗址,还有辽代砖塔一座。


现存主要问题由于陵区面积大,缺少封护设施,保护难度大;庆州城城内居民对城址以构成破坏;比图河渠有碍城址整体景观;横穿城内的公路以对城址造成影响。怀陵及奉陵邑至今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怀州城西的床金河水对怀州城址冲刷严重;怀陵怀州的管理,缺少封护设施;怀陵怀州城内的居民以对保护区构成破坏。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辽陵及奉陵邑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西夏陵


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杀害,葬处不详,西夏灭亡。此后,西夏王陵被蒙古军队严重破坏。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王陵的论断。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王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一度认为西夏王陵是一片唐墓。1972年,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决定。这次发掘活动的负责人为王冶秋,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承担西夏王陵的主要发掘工作。截至2014年,已经确定7号陵的墓主人为西夏仁宗李仁孝,182号墓主人的身份为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其余墓主人的身份的确切证据尚在发掘之中。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海拔1130米至1200米之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营建年代约自11世纪初至13世纪初。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在中国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单一的帝王陵墓构成的景区。它承接鲜卑拓跋氏从北魏平城到党项西夏的拓跋氏历史。


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西夏王陵中帝陵共有9座,根据1990年所编号码,一号、二号、三号、五号、七号和九号陵位于平原之上,四号、六号和八号陵则依山而建。每一座帝陵均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上。这些帝陵的外郭形制虽然有开口式、封闭式和无外郭式三种,内部结构却大体相同,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这些帝陵的外郭或宫城的长宽比例都在1.5:1.7之间,与史籍记载的兴庆府城郭的长宽比大致相当。史籍当中记载西夏王陵有名号的也只有9座,而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主李晛的陵墓史籍没有记载,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则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也有可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当地某建筑单位夷平。在这些帝陵之间的4个区域,集中分布着至少254座陪葬墓。在陪葬墓集中的七号、八号、九号陵一带,考古人员清理出1座西夏祖庙的遗址。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西夏王陵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樊人悬棺葬(墓)


樊人悬棺葬位于四川省珙县。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分布于螃蟹溪两岸南北数公里的山崖上。现存100多具,距地面低者10多米,高者几十米。木质棺,形若长匣,部分仍完整无损。多数是依岩凿孔椽木置棺,少数利用天然石穴或凿石为穴存棺于穴内。随葬品多麻竹制品。在悬棺崖壁上有许多红色彩绘壁画,构图简练,有舞蹈、杂技、赛骑和各种动物、武器等。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

僰人悬棺的命名来自于《珙县志》中的记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僰人悬棺的山崖往往高达数百米,猿猴根本无法攀援。然而,僰人却将沉重的棺木钉在了绝壁之上,并且每具棺木都是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将重达半吨的棺木放置到高崖的。更令人惊奇的是,自春秋时期到明朝万历年间这长达2000余年的岁月中,僰人一直都延续着悬棺葬的习俗。


这种观点认为,僰族人长期居住在山水之间,久而久之,便对自己朝夕相伴的山和水产生了强烈的崇拜之情。因此,死后将自己葬在靠近山水的位置,正好表达了对山水的依恋之情。而将灵柩放在高出水面几十米的绝壁之上,是因为那里云雾缥缈,古人相信灵柩在云雾的包裹之中能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此外,高处还能防潮,防止人兽的侵扰,使得灵柩长久地保持不朽。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樊人悬棺葬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揭秘中国第一“凶墓”,80名盗墓贼惨死墓中,专家挖开后瞠目结舌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墓葬文化,在古人的思想中,死者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因此,古人对待死者往往秉持着事死如事生的态度."古墓"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从秦始皇陵到明十三陵 ...

  • 河北一山丘寸草不生,考古队发现异常后,连夜请求驻军封锁

    华夏文明五千年,古老的东方国家令人忍不住想要探索它的历史.一旦了解了它的历史,就会忍不住被华夏的文化所吸引,他们充满了神秘的气息,人们总是容易为神秘和未知的事物着迷.而关于华夏的古文化中,有着一个专门 ...

  • 幸运的古墓:盗墓贼深挖15米就放弃,离墓中10吨文物仅隔5厘米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一种墓葬文化,当人去世后,陪同他们下葬的还有大量的陪葬品,而能够拥有陪葬品的人一般都是王公贵族.在我们各大博物馆的古董文物中,很多都是在挖掘古墓时获得的.这些陪葬品的发现,让专家在对 ...

  • 他曾跟随郑和下西洋,去世后用悬棺下葬,没过多久就“悲催”了

    郑和下西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明宣德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扬国威结交外邦,极大促进了中国航海的发展.在郑和下西洋期间,有一个人始终伴他左右,也因此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而 ...

  • 中国第一凶墓,80个盗墓贼进去再也没出来,墓中惨状令人过目不忘

    有句话叫做"入土为安",这是一种土葬方法,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埋入土中,不仅是让逝者得到了妥善的安排,也能够让其家人感到心安.若让人的尸身随意的暴露在外头,那也会遭人非议.可以从 ...

  • 千年古墓中发现9条盗洞,文物却一件未丢,专家开棺后恍然大悟

    自墓葬文化诞生以来,墓主人就在和盗墓贼不停地周旋较劲.尤其是古代有权有势,亦或是享有大笔钱财的人,无一不在用尽方法来使得自己死后安眠的陵墓不被盗墓贼光顾.像秦始皇就利用了大量的水银,而曹操直接修建了几 ...

  • 我国有三座古墓: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开,最后一个有神兽保护

    陵墓在古代时期,指的是帝王.诸侯这些贵族的坟墓.皇帝在生前,都会让人去选择一个风水宝地来建造墓穴.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很高,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能合理的把天文地理山川结合一起.而几千年来,在我国就 ...

  • 古墓中发现一盒磁带,考古队员愣住了,专家拿起一看差点暴怒

    中国因为有着几千年的墓葬历史,所以导致在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可能埋葬着先人的陵墓.而古人下葬时喜欢放入大量的金银珠宝当做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原本应该是随着墓主人永世长眠于地下,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陪 ...

  • 乾陵与乾县的故事

    文丨丁伟 一座城,如果名声开始显山露水,那其中大概是有一些文化的因素存在,比如某个历史名人,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遗址等,当然,也可以是因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乾陵与乾县的故事. 提起乾 ...

  • 第三批国保--(1.古墓葬)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共有29处,分三天完成. *************************************** 230 1.八岭山古墓群 东周至明              ...

  • 第三批国保--(3.古墓葬)

    本篇目录: *********************************** 251 22.奢香墓 明                          贵州省大方县 252 23.苏禄王墓 明 ...

  • 第三批国保--(1.古遗址)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古遗址(共49处) ************************************ 181 1. 腊玛古猿化石地点 云南省禄丰县 182 2. 西侯度遗址 ...

  • 第三批国保--(2.古遗址)

    本篇目录: ****************************************** 191 11. 马厂塬遗址 新石器时代                    青海省民和县 192 1 ...

  • 第三批国保--(3.古遗址)

    本篇目录: ************************************ 201 21.琉璃河遗址 西周                               北京市房山区 202 ...

  • 第三批国保--(4.古遗址)

    本篇要目: ************************************ 211.楼兰故城遗址 汉至晋                        新疆若羌县 212.西海郡故城遗址 汉 ...

  • 第三批国保--(5.古遗址)

    本篇要目: ********************************** 221.圆明园遗址 清                             北京市海淀区 222.上林湖越窑遗址 ...

  • 第三批国保--(1.史迹建筑)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258处.6个部分.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一) (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41处) 1 1. 洪秀全故居 清代中期   ...

  • 第三批国保--(2.史迹建筑)

    本篇目录: **************************************** 11 11.孙中山故居 1892年                              广东省中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