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女儿在上海打工,肯定很辛苦吧?”我竟然成了亲戚说教的反面案例

作者 | 杨小米&大白

来源 | 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1

6月24日,高考分数线出来的第二天,我的家庭群里也掀起了一番风浪。

我叔叔的女儿,我堂妹,超过四川省一本线38分,知道分数第一时间,全家人都在群里恭喜她。

到了晚上10点,我叔叔在群里@我堂姐(老师),让她给我堂妹做思想工作,劝劝她,能读师范最好。

2021年高考出成绩后,叔叔群里留言

其实今年,是我堂妹第二次参加高考,去年她的分数超过二本线,但是不甘心,复读了一年。

去年分数线出来后,在家庭群里,我叔叔就@所有人,让大家劝我堂妹当老师。

6月24日整个上午,家庭群里就填报专业的事,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我堂姐现身说法,盘点当老师的好处。

工资高、受尊敬、很好找男朋友、如果不当班主任工作会很轻松……

但是我堂妹,从去年到今年,态度始终很坚决:不想当老师。

于是医生就成为了第二个选择,群里各种出谋划策:学麻醉、影像、检验……

但专业还没聊完,我叔叔又出来了,让大家劝我堂妹留在省内上大学,别出省。

随即,群里讨论方向又转向了留在省内的好处。

但是我堂妹依旧不吭声,不在群里说一句话。

我叔叔也抱怨,堂妹不愿意跟他们沟通,打电话什么都不说。

过了一会儿,我叔叔突然@我妈妈,“你女儿在外面打工,肯定很辛苦吧?”

一直没在群里说话的我,突然发现,这是把矛头转向我了?我被当作反面教材了?

那瞬间,我感觉身体的血液冲上了脑袋,特别愤怒,本能地想冲到群里“大放厥词”,但想到我妈还在家里,平时我不在家,有什么事情,还需要他们多照顾,这才忍住了。

后来我看到群里妈妈的回复,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妈妈在群里的解释

晚上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本来叔叔还想让我给堂妹打个电话,希望我能用亲身经历“劝退”她,不要出省读大学,最好选择当老师或学医。

我当然不会这么做。

其实看到群里的整个对话,我很熟悉,因为我填高考志愿时,也有过跟堂妹类似的经历。

2

我第一年参加高考时,离二本线差20多分,我很不甘心,想赌一次,复读一年,重新高考。

但是家里几乎没人支持我,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听过的复读案例,来年高考的分数,全都是不增反降。

当时我英语考得还不错,志愿几乎都填了英语专业,没想到被省内一所外国语学校录取了,父母就更不同意我去复读了。

但是我太想要一个机会了,在我的强烈争取下,父母让步了,毕竟是为了考个更好的学校。

第二年复读结束,我比前一年增加了50多分,想着终于结束了,但没想到,比高考更可怕的是填志愿。

现在回想起来,填报志愿的过程,只能用“鸡飞狗跳”形容。

按照家里人的意思,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师范和医学院校,二选一。

手机被不停轰炸,接到的电话,都是劝我要听话,到后来,我整个人都麻木了,直接给我妈打电话,“我把密码给你们,你们想填啥就填啥,我不管了。”

最后,我还是妥协了,选了医学院校,学习运动康复专业。

但我发现自己实在不喜欢学医,在保证平时认真听课,考试不挂科的基础上,我开始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这算是我面对家里“女孩子要学医,要当老师”这样观念的一种抗争。

我尝试去走上一条,与学医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这条道路的最终目的是“转行”。

一开始,考虑到我语言的优势,我想往英语方面发展。

大一大二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模拟联合国,2015年11月,我跟着团队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参加了第十二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

人生第一次离开四川,出省玩,目的地就是上海,现在想来,还真是缘分。

大三时,我接触了新媒体,做了兼职。

那个时候,我正处于人生迷茫阶段,只知道自己不想学医,但却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当时,周围同学都在考研,我也跟风了,报了隔壁财经大学某专业,每天抱着书复习。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开始思考:要是考上了研究生,那我研究生期间准备干嘛呢?

要是还是对专业不感兴趣,那可怎么办?难道还是要像大学里这样浑浑噩噩吗?

在一番挣扎后,我放弃了考研,决定还是先弄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进入大四,我在医院实习了一年,当时我的新媒体兼职已经做了近2年,我特别喜欢这个行业,新媒体是我未来可以发展的职业。

于是,我开始在成都本地寻找机会。

但我想得还是简单了,非科班出身,只有兼职经验,我心仪的几家公司全部拒绝了我。

甚至有一家公司,我投了3次简历,还给他们的老板发微博私信,都没有回应。

但我实在太想去了。

甚至,我还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先去他家线下的蛋糕店做店员,然后再曲线救国,转去新媒体。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快魔怔了。

后来,我去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做文案方面的工作,公司实力也不错,但老板是传统企业出身,对于线上的宣传很谨慎,我经常会在晚上接到老板电话,让改文案。或者已经准备好的内容,不发了。

这跟我所接触和了解的新媒体环境完全不一样,我开始往外寻找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被一家广州知识付费公司录用。

去广州,我是先斩后奏的。

出省工作+放弃学医,在家族里,算是掀起了一番波浪,听到很多诸如“胆子大,不听话,干嘛跑出去吃苦”的话。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也试图让我回归“正轨”,但我都没有听话,一直坚持做新媒体。

3

我刚去广州没多久,有一次,妈妈打电话给我,说爷爷找她,叫我回家考公务员,不要在外面瞎混着。

后来他们得知我从广州辞职,第一反应就是,你终于要回成都了吗?

当知道我又转道来了上海,“什么时候回成都”“什么时候谈恋爱”又成了聊天热门话题。

前段时间,我妈还给我发来一张男生的照片,说是我姐发给她的,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以为是我姐的男朋友,就说“还不错”,但我妈告诉我,这是我姐想介绍给我认识的。

男生是他们单位的新同事,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成都,工作能力不错,还有编制,目前没有女朋友,我姐觉得人不错,我可以试试交往,就转发给了我妈。

还有一段时间,在家庭群里,亲戚们也时不时转发事业单位招聘、编制考试的信息到群里,聊四川最新的一些公考信息。

现在想,他们也许是担心我在外面过得不好,用各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劝说我回家吧。

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把公务员当作一个退路,从来不敢傲慢地想,混不好大不了回家考公务员。

毕竟,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优秀的人这么多,听说几百上千人,争取一个名额。不擅长考试的我,大概率考不上。

在我堂妹报志愿这件事上,我能理解父母辈们的担心。

他们无非就是希望她,考上好的大学,进一个好的单位,有一个稳定的人生,不用那么辛苦地为生活奔波。

但他们不知道,现在“好的单位”已经是一个很拥挤的赛道,比如我们的作者明明是深圳一所重点初中的老师,他们学校的岗位竞争,就特别激烈,6个博士竞争一个初中教师的岗位。

所以,谁能说,当下选定的这个专业,就能决定未来一切呢。

相反,如果大脑中植入一个限制性的信念,我的人生只有考公务员或当老师一种可能性,万一达不到,目标破灭,接下来的路如何走呢?

  • 我们人生不止一种可能性,我们要学会的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去探索人生可能性。

相反如果堂妹迫于家庭的压力,做了不喜欢的选择,内心会冲突,当以后过不好,会把责任推给别人,看吧,都怪你们。

她还年轻,有未来4年的时间,去进行调整,她要做的是激发自己内在的生命力,活出年轻的精彩。

即便她没选师范学校,但又决定去当老师,她也可以在大学里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从一开始妥协,到有了一点方向开始挣扎,到最后彻底脱离,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虽然曾有过很多迷茫、挣扎,但我也越来越清楚,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也知道,任何决定,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选择,都需要付出代价。

但有句话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至少,在用尽全力付出后,我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变得更加自信,对自我更加肯定,也更快乐,我的抗挫折商一直在提高。

我,大白,95年最后一天出生,我喜欢现在的我。

*作者:杨小米&大白,杨小米,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买房安家。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本文转载自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0)

相关推荐

  • 关于“我不是湘江小学老师”的声明

    关于"我不是湘江小学老师"的声明 近期有传言称:"湘江小学学生家长张文科在家办了个作文培训班,对外宣称自己是湘江小学的老师." 鉴于此事严重与事实不符,未免误导 ...

  • 阿古伯,珊珊姐 | 蔡小容

    蔡伯伯不是我家亲戚而胜过亲戚.他们夫妇与我父母是同乡,他们都是广东一个叫河婆的客家小镇子上的人.我爸爸的祖籍是那里,在印尼出生长大再回国,多年后他与蔡伯伯各自分头.曲折辗转都到了湖北宜昌安家,这同宗兄 ...

  • 生 日

    生   日 小时候喜欢过生日,估计是因为是父母张罗着过的.长大了,得自己操心怎么过,就慢慢不在意了.再懂得了些人情,甚至是有点不愿意提过生日的事,何况离青春越来越远. 在我的小时候,是普遍匮乏的年代, ...

  • 我妈是小三,22年了,我每天都在遭报应。

    大家好,我是写真实故事的猪小浅. 错过这个真实故事的可点:我登录老公微信,打开他的朋友圈,发现95条仅自己可见. 跟着我,一起来看今天的故事 : 01 1999年,姚玉出生于广西玉林. 她的到来,本身 ...

  • 浊木:​欠

    欠(小小说) 河南  浊木 通讯员告诉建国,家里来电话了. 建国连忙给父亲汇了二百元钱. 暑假快结束了.堂妹开学要用钱了. 叔叔比父亲小了整整十五岁.老来得子.爷奶宠了他一身毛病. 婚后和婶婶一直不和 ...

  • 堂妹带了个男朋友回家,说两个人已经交往两...

    堂妹带了个男朋友回家,说两个人已经交往两年了,彼此已经非常的了解,希望家里人能同意两人结婚.可是两个人在家住了一天后,所有人都劝堂妹赶紧离开这个男人,想结婚门都没有. 昨天堂妹带了个男孩子回来,说是她 ...

  • 我在城里的'富亲戚'

    我爷爷生前共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父亲家中排行老二,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父亲的亲弟弟,也就是我小叔,他是我家在城里唯一的"富亲戚". 90年代的云南小山村里,我的小叔是村里少数几个考 ...

  • 过年就想我爸跟我大 / 潘铭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71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过年就想 ...

  • 栗梅:我那爱“撒谎”的妈妈

    我那爱"撒谎"的妈妈 作者:栗梅 01 经常听到大家议论婆媳关系如何不好相处,媳妇和婆婆家的亲戚也要保持距离这样的话.果真如此吗?我从小就看我爸家的亲戚都非常敬重我妈,还都喜欢到我 ...

  • 爆笑经典吃饭冷笑话,要不要带上女儿一起去?老婆很肯定的说!

    爆笑经典吃饭冷笑话,要不要带上女儿一起去?老婆很肯定的说!

  • 男人追女人,如果追得很辛苦,肯定是追错人...

    男人追女人,如果追得很辛苦,肯定是追错人了,快换一个,如果是喜欢你的女人,肯定好追的. 干工程,如果从一个客户手里承接工程,过程很辛苦,特别累,也没接到几个好活,都是出力不赚钱的活,那就赶紧换一个客户 ...

  • 妈妈用巧手做了一件女孩子肯定很喜欢的饰品!(附图解)

    很多妈妈们都喜欢织织毛衣,钩钩裙子围巾之类的事情.孩子也能从这样的画面中捕捉到自己妈妈恬静优雅的美好画面.似乎那样的妈妈才是温柔的! 而织过钩过的人都知道,当你计算一件衣服需要多少线的时候,我们通常都 ...

  • 【胜任力】你干得很辛苦,不代表你干得很有价值(七)

    <胜任力培训导论>课程讲师 王璐 河南省人民医院 国际医疗中心主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膳食健康分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理事,郑州营养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 ...

  • 结婚后,过得很累很辛苦的女人,丈夫大都有这些特征

    在婚姻中,女人过得怎么样?主要看两点: 一是女人是否会花心思经营自己的婚后生活,通常,越是懂得经营自己经营婚后生活的女人,过得幸福的概率会很高. 一是女人是否会慧眼识人,找对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女人嫁对 ...

  •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么告诉自己,容易走到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在走上坡路! #正能量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么告诉自己,容易走到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在走上坡路! #正能量

  • 真正厉害的中年人,往往会选择这三类很辛苦却能获得高薪的工作

    如今在进入职场工作后,很多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希望自己能够在更高的位置上获取高进,可是有些年轻人会认为自己并没有较好的运气,都说天时地利人和,大家如果能够具备这样的因素,自然就能够在公司里获取 ...

  • 出嫁女儿车祸去世,有儿的养父母要求6成赔偿金:其实他们很好

    作者:梦鹿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1) 前几天杭州96年出生的"樊胜美"冲上了热搜,父母在女儿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大肆地向女儿讨要钱财,让年纪轻轻的女孩因压力巨大自.杀未遂多次 ...

  • 女生填报志愿,这五类专业一定要谨慎填报,工作环境很辛苦

    中国有句老话讲"谁说女子不如男",确实,从古至今,广大女性对于世界做出来非常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得不可观的承认,在某些领域中,确实女孩子会少一些,本文小编帮助大家盘点一下高考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