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一章
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五到十分钟的休息,我们来一起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第十一章。 下面咱们一起把原文读一遍,这里头有四个字,需要标注读音,请大家看一下。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gū),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章很短。在这一章中,老子通过了三个具体的事例,来给我们讲“有”、“无”,和他们的意义。首先呢是三十根辐条插在一个轮毂上。大家知道轮毂中间是有一个圆孔的,这个圆孔是用来插入轴的。所以,三十根辐条插在一个轮毂上的时候,因为这个轮毂中间有一个圆孔是空的,所以才能插轴,才有车可以用。
埏埴,埏是揉捏的意思,埴是用于烧制陶器的黏土。所以埏埴就是捏制黏土,并且烧制而成陶器,也可以叫做埴器。那么当这个,你搓捏粘土来烧制陶器的时候,这个陶土烧成的陶器,中间是空的,所以才能用来装东西,才有这个器物可用。在墙上开凿门窗,牖是窗户的意思,户一般是指的门。所以凿户牖,就是建造房子,打开窗户和门。
那么当这个房子中间是空的时候,才是有室之用,这个房屋才能被使用,我们才有房间可以来用。 所以通过这三个例子,老子就在讲:有之以为利,我们都是要用有形的东西,是为了来利用它。但是无之以为用,而其无形的东西才起作用。比如说毂,三十幅为了共一毂,那个毂,我们真正要用的恰恰是它那个空的那一块儿,那个地方是轴在那儿转动。埏埴以为器,我们真正要用的是它中间空着的那个,陶器才可以用来装东西。凿户牖,我们用来真正用的恰恰是它的那个中间,是空的,我们才可以放东西,才可以住人。因此“有”是用来利用的,但是“无”是真正起作用的。
这也是在第一章所讲到的,我们在第一章的时候,《道德经》里开篇就讲到了,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这个无,才是他真正妙的地方。而这个有,什么叫“徼”,徼就是它的边界,就是它的特征,也就是说它是那个有。对象这个里头,那个穀,那个陶器本身,那个房子,那些都是它的有,但是我们真正要用的是在它中间的那个无。
老子的《道德经》总是在举身边的例子。其实先秦的诸子的哲学并不真正的难懂,就是因为他们讲的道理,其实都很是贴近身边。我们讲一句现在身边的例子,也可以理解。 第一个我们说一下车。现在大家都在使用汽车,很多人看的都是汽车的这个“有”的这一块儿,比如说是不是名牌儿,比如说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性能等等。但是当我们真正开起来,我们其实用的是什么,我们其实用的是车的空的那一块儿。车辆,说穿了就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空间。我们要的是这个车的这个空间,不管是客车用来载人,还是货车用来载货,都是要用的是这个空间。车辆作为一个独特的空间,它的意义是在于它是一个可以移动的空间。然后为了保证这个空间的稳定,于是有底盘设计;为了保证这个空间的安全随意,有更多的其他那个设计;为了保证这个空间的使用方便,于是包括有车载GPS等等。那么车真正起作用的是什么?是他的那个空间。 好,我们再讲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学习时候的空杯心态。我们学习的时候,是要用我们的心,而且我们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观念储备。最好,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要开始有预习,然后等我们现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也最好对学习的这个领域要有一些了解。但是我们真正学习起来的时候,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是空杯心态。那个时候,按着老师讲的内容,按着他的思路去走,而不能把自己的思路放在那儿。老师说一句,底下批三句,自己在心里头反驳三句,你这样你就没法学习了,对吧。
所以咱们所有学习的培训的,都是在讲,一定要有空杯心态。那么空杯心态是什么?就是我们要保持心的空的状态,因为这个空,这个“无”,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地方。 好今天的这一章比较短,我们的分享也相对比较少,就到这儿。
我们一起把这一章再读一遍: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好,今天的分享学习就到这儿,大家明天见。
(温馨提示:由于我和徐老师第一次合作发布这种音频作品,难免在剪辑、调音上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地,盼见谅。微信公号“丹阳论道”自即日起开放投稿,文章言之成理者皆有薄酬,另: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