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出一份康熙密旨,揭开曹雪芹一家特殊身份,藏得可真深

文学作品必然是现实的投影,这一点在曹雪芹和《红楼梦》中能够看得出来,如果不是曹雪芹有那样一段“笏满床”“歌舞场”“脂正浓,粉正香”的过往,就不会有《红楼梦》“陋室空堂”“衰草枯杨”“两鬓又成霜”的结局,而曹雪芹一家曾经多富贵,地位多高,这一点还得从头开始说起。

曹家的祖先曹世选本是明朝人,也是明朝的沈阳中卫指挥使,结果清军一来,他就被俘虏而成了包衣(奴才),曹家就成了正白旗,清军入关他们曹家又身不由己变成内务府的家奴,当然也因此得以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事,获赏的机会比较多,尤其1651年顺治帝把正白旗归于上三旗,曹玺就成二等侍卫,专门负责皇帝的安全。

加上1654年康熙出生,一般来说都会给皇子找奶娘和保姆,还规定必须在上三旗,前面说过曹家是上三旗白旗,而曹玺的夫人孙氏又刚刚生下曹寅,所以各方面都符合要求,自然而然就开始照顾康熙的生活,也就是说曹家在清朝的崛起,在于曹玺和孙氏的共同努力,为后人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中最好的基础就是让曹寅和康熙自小相识,以至于两人关系备为亲密,曹寅不仅可以在宫中随意走动,作为文武全才一到16岁就自动成了康熙的护卫,20时已经是御前二等侍卫和正白旗旗鼓佐领,后来江南腐败之风盛行,喜欢赚钱的康熙心里面很着急,又对别人不信任,就在1692派曹寅去了南京,担任江宁织造官。

这个官位其实一般,就负责采买皇家所需之物,但也是油水最多的职位,曹家在南京就这么做了58年的织造官,期间康熙十分信重曹家,每每曹寅写的折子都得到了的反馈,1701年康熙甚至一点都不吝啬地借了10万两白银让他去贩铜,先赚后亏也没有怪罪于他,连亏的钱都没有找他要。

康熙前前后后有6次下江南,就有5次住在这曹寅打造出来的江宁织造府中,而其中又有4次是曹寅进行的接待任务,甚至于当时曹寅私自挪用23万两国库银,康熙依然与他哥俩好的样子,于是就在康熙的这纵容之下,曹家很快成为真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南京望族,《红楼梦》中的辉煌是一点也没夸张。

但不仅仅是这样,曹家在康熙心中的位置,是隐藏得很深的那种特殊,这点是由故宫发现的一道密旨揭开的,也就是曹寅年纪大了,有一次病得很重,康熙非常担心,连忙赐下珍贵药材,还手写药材的用处,治的是什么疾病,如何服用,药效多久等等,十分絮叨又表现得十分紧急,因为“恐延迟”,所以“驿马星夜”叫人把药方送去。

只是随着曹寅的去世,曹寅长子曹顒的去世,康熙年老,曹家的大势基本就过去了,这时候恰好是1715年,曹雪芹就诞生在了即将衰落的曹家中,而曹雪芹的名字也是他的叔父曹頫起的,原名“霑”,起意“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雪芹”则源于苏轼诗“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是春天的景象。

就和宝玉一样,从曹雪芹的名字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备受期待和宠爱的男孩子,也是一个家族的希望,然而这份希望还没有派得上用场,1922年雍正上位,曹頫更喜欢诗文,没有从商的天分,以至于江宁织造年年亏空,雍正每每逼问欠款,曹頫却分毫都给不出,到最后雍正开始猜忌曹家的用心,借着有人弹劾他,1727年干脆抄了曹家。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頫被抄家后一无所踪,曹雪芹等人搬到北京,起初还好,后来卖地、卖房、抵押文房书宝,曹雪芹从一场大梦中苏醒,在忧伤和悲痛中写下《红楼梦》,最终于1762年48岁时去世,然而他的死并不是一种结束,历史大浪淘沙,留下他的著作“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