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何为天道?其实就是“四大天规”!悟透了趋福避祸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与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道德经》是一首思想与内涵极其丰富的“哲学诗.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老子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论述“道”与“德”之义。因其内容覆盖范围较广、文本内涵较为深奥,所以有着万经之王的美称,在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而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主题思想,讲究复归自然的生命乐趣,这与水的品格与特征有着众多共同之处,所以老子则用水来喻道,阐解为人处世的生命智慧。

人生起起伏伏,千变万化,再好的机遇,再厉害的技巧,都敌不过天道和规律。

我们若能读懂《道德经》中的“四大天规”,便可让人生不再平庸,不仅自身大富大贵,更能造福后代,让好福气绵绵不绝。

名声不能大于才华

一个人的名声如果大于自己的实力的话,就在一定的程度上讲就是欺骗的行为。

还表示,你在享用与你实力不相符的资源时,这就是在消耗你的福气,注定要受大灾难的。

财富不能大于功德

一个人的财富如果比自己的功德还大的话,那就是在投机取巧,你拿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i的那个会给自己找来祸害。

地位不能大于贡献

一个人的地位很高,但是你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贡献,就会引起旁人的嫉妒,便会对你心生怨恨,做出一些伤害你的事情。

职位不能大于能力

当你所在的职位,过于高时,你的能力就要有所提高,如果你不提高的话,你便不能胜任这个只为,从而就会被代替,还要承受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这样你的压力会很大的。

《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指出凡事万物会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进退、荣辱、正反、强弱、先后,莫不如此。盛极必衰,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福祸相依。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言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意思是,天地是没有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像对待刍狗一样的平等,任由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没有仁慈偏爱,把百姓当成刍狗一样对待,任由百姓自己发展。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大风箱吗?

静止时,它是一个空虚的世界,而一旦动起来,它就会运转不息,永不枯竭。统治者如果政令繁多,就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发展。

老子在此继续谈论“清静无为”的主张。就当代人的人生而言,“清静无为”的做法仍然值得今人借鉴与参考。

一个人只有懂得收敛自己,做到没有太多的议论、指责和命令,就能够避免很多因“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人生旅途中,处于优势而保持沉默也是表达个人力量的妥当技巧。

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于中立,长于守中,把握适度,在能做到给他人最大可能的自由时,实际上自己也同时获得了舒展的空间。

这正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学习和践行的处世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