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142】字画说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相信很多喜欢园林的朋友也跟我一样喜欢中国的山水画。由于园林属于奢侈的精神享受,很多名门望族在鼎盛时期建造了园林,但一旦家道中落首先荒废的就是园林,原因很简单住也不能住,吃也吃不成。
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园林就像一颗颗流星,曾经闪耀过,却只留下了传说,我们今天现存的园林最早能追溯到宋朝,但格局也和宋朝大相径庭,所以大多数园林格局都是清末民初才固定下来,也和最初的建园理念不甚相同。
因此中国的山水画就成了保存园林的相片,一幅幅的山水不但寄托了人们对于桃花源的想象,还把人们对园林的印象描绘了出来。所以这期《古典园林启示录》,我们就来挖掘一下,山水画中对于园林的表达。
事先声明,本期所提及的字和画都是小蚂哥自己的总结。可能有很多疏漏,大家可以在留言区帮我补充完整,毕竟大家的智慧才是大智慧。好,让我们开始吧~
我们今天大多对于园林区分成了各种元素,也叫做园林要素,所以这期我也从构成园林的要素着手,来一一盘点。
中国园林大多和住宅是分开的,但这不代表园林中没有建筑,一间能遮风避雨的陋室就是古人对于园林最基本的需求。当然这间房子的周边要有几棵苍松作伴,背靠修竹,用篱笆围成小院,而且一定要临水而居,所以第一个元素我称它为“室”。
房子虽然简陋,但处于风水宝地,占据画面的C位,可见古人对于园林最纯朴的想象不是建造园林,而是到自然中去生活,回归自然。
《独乐园图》明·文征明
《悟阳子养性图》明·唐寅
《休园图》清·王云
《携琴访友图》清·上睿
《销闲清课图卷》明.孙克弘
房子形态可以精致也可以简陋,但周遭的环境都是相同的。处于室中,听竹声细语,看古树新枝,望江水滚滚,品淡雅人生。
中国人的想象力从来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商周时代人们就建高台来迎接天上下凡的神仙,“台”的宗教属性在朝代的更替中被慢慢淡化,人们发现在高台是观景的最佳地点,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
在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大户人家中就有台身影,注意画面的上半部分。有趣的是台是露天的,这家人还贴心的支起了简易的棚子。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
《瞻园图》清·袁江
瞻园图中的一角也有台的存在,瞻园假山的石头如众星捧月般托起一个平台。所以在皇家园林,或者大户人家的园林中都能找到高台的存在,九月九重阳登高祈福,最早说的就是登上高台拜天祭祖。而这种地方显然需要一个平台。
也许是台的宗教气息太多浓重,不太识人间烟火,阁楼的出现就弥补了园林中制高点的不足,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一览全园景色。
《清明上河图》明·仇英
《浔阳送别图》明 仇英
《江天楼阁图》北宋·佚名
阁楼有时也会建在峭壁之上,北宋时期这幅江天楼阁图就能看出人们对于美景的渴求,再危险的地方只要能欣赏美景,就有阁楼的出现。
宫殿也是山水画中一类重要的题材,古代社会王至上上,即便是淡泊名利的文人,也希望去宫殿中一饱眼福。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复杂曲折的围合空间构成了古代山水画中最精密的绘图细节。
《南巡苏州虎丘行宫图》清·焦秉贞
《阿房宫图》清·袁江
《汉宫春晓图》清·袁耀
《辋川图》明·郭忠恕
石头是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人们对于石的渴求从北宋宋徽宗大兴土木民不聊生的花石纲就可见一斑,人们不仅赏石,还把石头堆叠成各式的假山,所以在山水画中很多山就是假山。
《春山图》北宋·燕肃
这幅春山图中山体石块和构筑物其实不成比例,明显画中的山石是以假山为蓝本的。
《狮子林图卷》清·钱维城
《休园图》清·王云
《瞻园图》清·袁江
这幅瞻园图中的假山更是夸张,山石如同水波,随风荡漾,虽然不真实,但气势十足,也增加了画面张力。
《销闲清课图卷》明.孙克弘
说到房子,就不能不提田地,古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就是一间可以栖身的房屋,一块能够养活家人的田地。在山水画中对于田的表现多种多样,有药圃菜谱,也有山间良田,但终归理想是一致的,手有余粮,心里不慌。
《春泉洗药图卷》清.禹之鼎
《独乐园图卷》明·仇英
《桃源图》清·萧晨
园林中用廊来给道路遮风挡雨,这是中国人才能想得到的浪漫。廊从秦时阿房宫里秦始皇使用的纵横交错,上下连通的复廊到明清园林中文人游园赏花的休闲道路,一直承担了融合建筑和自然的桥梁。
《休园图》清·王云
《水殿招凉图》南宋·李嵩
廊不仅使建筑彼此相连,也让自然走进了建筑内部。这才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雪景山水图页》明·佚名
除此之外,有些悬崖山边也用廊来提升观景游览体验。
人作为园林的主角在现实中经常被遗忘,但在山水画中人可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园林空间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功能,人在园林中的游览,才成就了空间之间的流动。
《西园雅集图》宋·刘松年
这幅西园雅集图是小蚂哥特别喜欢的一幅宋代山水,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人物在各个空间中写字,赏画,觅知音。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和山水完美契合。
《西园雅集图》宋·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宋·刘松年
《销闲清课图卷》明.孙克弘
其实95%的山水画中都有人物场景的描写,但大多是画面的一角,或者引导人们赏画的视觉线索,一幅山水园林正因为有了人,才显然更加真实,令人信服。
除了上述这些园林元素之外,山水画也着重描绘季节的变化。
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叶,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叶都是画中的常客。这种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印象出现在了表现夏天景象的大部分山水画中。
《湖庄清夏图》北宋 赵令穰
《竹林孤鹤图》明 陶泓
《汉宫夏景图轴》清·袁耀
秋天是个多变的季节,你可以想象秋天为园林中的薄薄雾气,也可以趁着秋高气爽泛舟与金光灿灿的山涧水系。
《江山秋色图卷》宋·赵伯驹
《秋江钓艇图》元·马琬(传)
《秋江闲钓》明·沈周
寒江之上,孤叟闲垂也是秋天的一道风景。
拾壹
冬天白雪皑皑,万物蛰伏,山水间披上了一层白色。园林的建筑,山石仿佛增强了立体感,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轮廓分明。
《关山积雪图卷》明·文征明
《休园图》清·王云
《溪山雪意图》南宋·刘松年
拾贰
春天自然界重获生机,淡绿色的春意爬上枝头,染绿了整个山头。趁着2021的初春,就让我把浓浓春意送给大家,希望大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姑苏十景册之支硎春曉》明·文伯仁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浔阳送别图》明 仇英
12个字代表了园林书画中12个经典的场景,这些场景有些已经随着时间消失,只残留在山水画之间,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画才能被依然被传承和延续,直到今天。
这期就聊到这吧~我是小蚂哥,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0)

相关推荐

  • 明 仇英(传)《青绿山水图卷》

    [ 明 仇英(传)<青绿山水图卷> ]卷,绢本设色,40.9×229.8cm,美国弗瑞尔美术馆藏. 此幅旧传仇英所作,实为清人仿制.仇英在崇尚水墨渲澹的明朝画坛,以青绿山水画取得了承认,成 ...

  • 仇英山水画赏析(下)

    我们接着欣赏仇英的山水画. 桃村草堂图 明代 仇英 图绘一老者襟带飘然,风度高雅.栖居环境十分优美雅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苍松翠柏,桃花盛开,白云缭绕,草堂幽雅,凉亭洁静,宛如人间仙境. 林亭佳趣图 ...

  • 明仇英仿李唐山水图卷

    明仇英仿李唐山水图卷

  • 仇英《秋江待渡图》

    仇英<秋江待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六幅之中唯一的一件由双幅绢料拼接而成的大轴,则充分体现出仇英对老师周臣.以及南宋李唐的学习. 画面的空间非常开阔,远山.秋水.层林与人物的组合营造出秋 ...

  • 【景观笔记166】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下)

    上期文章请点这里:[景观笔记165]解读园林经典<说园>(上) PART 2 园林元素的处理 知道了造园大的原则,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对于园林的每个元素都是怎么处理的. 整体来说园林工作者要对 ...

  • 【景观笔记169】解读园林经典之《续说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接着来解说<说园>的第二篇<续说园>.我们在上篇的解说中已经大致将陈从周先生对于园林的整体看法勾勒了出来,但每一部分大多寥寥几句,没有细说,所以在说 ...

  • 【景观笔记】四个天下第一集于一身的园林——何园(上)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之前我们讲过了片石山房,这期我们来扒扒何园. 片石山房的传送门: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上)[NO.72] 石涛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 ...

  •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字部分部分引用了豆瓣文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小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大家分享出来, ...

  • 【景观笔记】园林意境的升华——诗文

    本文部分观点和图片来自网络,并参考了杨鸿勋先生的<江南园林论>.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最近正值暑假大家有没有去园林中避暑呢? 这期我们来聊聊园林和绘画中的诗文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古 ...

  • 【景观笔记】日本园林中的石文化(上)/NO.106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人都在我的后台回复枯山水,看来大家对日本园林的兴趣很高啊,那么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日本园林中最最最常见,最最最经典的元素--石组. 其实无论是哪种园林,石组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园林 ...

  • 【景观笔记】日本园林中的石文化(下)/No.107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上次说到日本的石文化受到三种文化的影响,他们分别是: 1.从中国道家演变的朴素的哲学思想 2.中国佛教禅宗思想 3.巨石崇拜演变的单纯风景式的表达 我们上次说的三尊石,须弥山石 ...

  • 【景观笔记NO.109】被称为“日本之美”的园林——桂离宫

    本文照片来自网络侵删,分析图部分由小蚂哥自绘,转载需授权,不欢迎同行洗稿,请自重. (必须要说的话:蚂蚁景观是小蚂哥和小蚁君两人创办的原创类自媒体,没有营销,没有小编,所有的文字都是小蚂哥一个一个字码 ...

  • 【景观笔记133】园林意境的升华——时间与空间的交融

    本文部分观点和图片来自网络,并参考了杨鸿勋先生的<江南园林论>.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期的辋川别业大家感受怎么样呢?我计划写12期古典园林,名为<古典园林启示录>,意在通过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