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疫情进行反思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已经一个多月了,长时间“宅”在家里的你或许出现了麻木感,对每天确诊病例变化的数字已经不再那么敏感。

专家们仍在警示拐点还未到来,部分先知先觉者开始为经济呼吁,疫情之后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企业复工正在进行中,我们期待着疫情尽快过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疫情进行反思。

疫情为何让社会恐慌

恐慌来自于准备不足。面对凶猛的疫情,感受着突然刹车的城市和空旷的小区,没有了车水马龙,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对这次疫情,我们毫无准备。平素里我们常常自豪地认为科技日新月异,已经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一切打回原形。

缺少忧患意识,应急预案还是多年前制定的,很不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严重不足,人们在疫情面前慌乱无措,变得无奈无助,人的脆弱在大自然面前再一次完美展现。

从麻痹到觉醒的落差。武汉疫情开始,虽然实际感染人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然而由于专家“人不传人”的安慰和有关部门依然无知的举办团拜会和“万家宴”式的联欢,至少让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感受不到来自瘟疫的威胁,毕竟“天塌下来大家一起顶”的从众心理下会筑起人肉防线。

这正像皇帝新衣中大喊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当人们从被蒙蔽的现实中醒悟时,经历了从无知到无辜的愤慨,于是引发了对真相无知的恐惧。社会正是以从无知到真相不断重复的模式教育着每个人,恐惧就在落差中诞生。

互联网成为传播恐慌的工具

记得2003年时,“非典”疫情也是来势凶猛,因为没有微信,没有头条,也没有快手,很多人只是通过电视来了解疫情,官方的宣传多是正面和安抚,人们没有太多恐慌,甚至城市也没有“停摆”。

其实非典的死亡率是高于“新冠病毒”死亡率的,可恐慌来自太多无法判断的阴暗和负面信息。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传播“坏消息”是人之本性,互联网放大了人性。

毫无疑问,当今是移动互联和自媒体时代,各种消息鱼目混杂,每个人都费劲地判断着,这里反映的是人生百态,特别是在仇官、仇富社会心理作用下,敌对实力也会趁机作乱。任何一个小的动静被各方推波助澜,就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惊涛骇浪。海量信息面前,几乎无法判断。

贫富差距带来更多不安全

在国外的科幻大片里,经常出现失控的科技进化魔兽,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这其实绝不是危言耸听,正是科学家们的担忧。

现代科技和信息不对称是“阴谋论”诞生的温床。有人这样警告世人,高科技事故中人的生还可能性几乎是零。社会的普遍文明应该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匹配,否则带给社会的只能是伤害。

当今社会,我国还有几千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庞大人群,而富裕群体却在享受财富和科技带来的快感,这种不平衡更是不安全的根源。

受伤害的永远是社会底层的人。比如本来宁静的山村,被外界过渡开发;还有人吃野味遭致瘟疫流行。社会是一个整体,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人们需要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一部分提前进入现代社会人的恣意践踏。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疫情进行反思

“宅”在家里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是多么需要社会,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来源于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矫情都是来自对社会的期望和拥有的廉价自由,这些一旦失去,你才知道你更需要社会而不是社会更需要你。

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遵守社会规则?你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社会能给你提供什么,而是你能为社会做什么?

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会继续。如果人人都做疫情之外的反思,或许真正的文明即将开启,那正是大自然在给人类惩罚之后的智慧启迪。决定全人类命运的不是科技多么发达,而是如何与生存的环境共同和谐相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