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媳妇】刘万祥​:妙手仁心“好媳妇”安桂芳(征文)

“中华好媳妇”主题征文

妙手仁心好媳妇安桂芳

刘万祥

“一顶草帽两脚泥,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去下地,看病认真又仔细”。这是七十年代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也是许多和安桂芳一样的女赤脚医生实实在在的生活。

安桂芳1946年12月出生于镇原县郭原乡寺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岁那年,怀揣少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嫁到开边镇陈坪大队湫沟自然村,然而在当时人人称羡“工干家属”的光环里,安桂芳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夕的乡村生活,她吃尽了比农民媳妇更多的苦头,饱尝了太多生活辛酸苦辣。

“抬头一溜天,出门就上山”。这是当时人们形容开边镇陈坪大队的一句顺口溜,而地处陈坪腹地的湫沟自然村,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从安桂芳家到陈坪大队药房,有八、九里的路程,这里要翻过两座大山,趟过一条大河,徒步两三个小时走过无数个沟壑崾岘才能到达。从1966年到1986年,安桂芳接管大队卫生所,每天顶着星星出门去大队药房为乡亲们抓药就诊,傍晚又披着月亮回到家中操持家务,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无论是寒冬腊月,半夜三更,还是刮风下雨,大雪纷纷,只要有人来喊,安桂芳都是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走,三十年多年来风雨无阻。遇上洪水和大雪封山,她只能在附近的村民家中凑合挨过漫漫长夜,正因为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好多村民有病只能硬扛。安桂芳的公公早年上过私塾,识文断字,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谁家有红白喜事,家务纠纷都是老人出面处理,在村里德高望重,颇有话语权,而婆婆更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温柔贤慧,她不仅思想开明,而且医术高超,是村里有名的接生婆,懂得针炙、刮痧等中医诊疗技术,更神奇的是她有一手“刮眼”绝门技术,所谓“刮眼”就是农村人在耕作中,不小心眼睛打入蚊虫、芦苇花、麦芒等细微之物,她是用一根细线一样的冰草叶,取出眼中之物。安桂芳嫁入婆家之后,心灵手巧的她在婆婆亲自传授下学会了针炙、接生,刮痧等医术,陪同婆婆一起在村里行医,抚养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堂哥留下来的侄子,为附近的村民缝衣疗伤,受到了周边群众的敬爱,也为她后来的行医生涯奠定了医学基础,而开明善良的婆婆不仅是她30年来乡村医生的引路人,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和支持者。

(甘肃省镇原县陈坪行政村)

1971年,安桂芳凭借一张在当时妇女中“鹤立鸡群”的小学文凭,被村里选派去参加县上赤脚医生培训,安桂芳聪颖好学,积极上进,又有村里行医的经验,加上记性好,手又巧,上针灸课时,108个要害穴位,很快便能倒背如流,认穴又准又快,她是那一批培训班里年龄最小、学习最用功也最能吃苦的一个,一个月的培训班很快结束了,安桂芳领回来一个小药箱,一瓶红药水、一瓶紫药水、一把小镊子、一包药棉、一把银针,红色的十字药箱是她每天出门必带的挎包,成了方圆几十里唯一赤脚医生,山路弯弯她用脚步和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丈量着大山深处村民的健康之路。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贫穷的革命老区农村,自然生态恶劣,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异常艰苦,缺衣少穿就使的严寒的冬天显得格外的冷,凛冽的寒风吹到人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疼,但再冷的天,因为流感,因为村里只有这一个医生,安桂芳没有选择,不能退却,她顶着严寒,一家挨一家的去打针,送糖丸,每年流感高峰期,她往往都忙得脚不沾地的从村东头转到村西头,从早晨忙到晚上,因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尽管安桂芳早出晚归,一刻都不敢懈怠,但每次跑完全村,都是几周以后的事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村里所有的孩子都是由安桂芳接生,村里很多老人临终前都是她守护在身边看着咽了最后一口气,面对新生命的降临和逝去的老人,安桂芳陪着乡亲们同喜同悲,经历着人生中最大的情感迭荡,她得了严重的冠心病,大夫建议她住院治疗,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但是在生老病死面前,她义无反顾选择了坚持和坚守,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村人的爱戴和尊敬,很多人都喊她“医生好阿姨”。

又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安桂芳刚从大队药房赶回家中,临村的一位大哥跑过来说他媳妇快生了,安桂芳二话没说,放下刚端起的饭晚,自己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声中急匆匆地跑出了家门,夜黑路陡,视线不清,加之走地太急,一脚踩空,从路边摔了下去,腿和腰严重摔伤,她忍着巨痛,在随行人员的搀扶下赶到了村民家中,孩子如期顺利降生,母子平安,而安桂芳因为每次接生,热血喷得她都好几天吃不下饭,这次因为接生加上受伤,她却病倒了,而且一病就是好几个月,听说安桂芳病了,生活困难的乡亲们送来鸡蛋和补品,安桂芳知道,这不仅仅是心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嘱托,她没有理由拒绝和倦怠,因为方圆几十里的村民们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她。那时候,农村生活十分清苦,医疗条件很差,加之山区交通不便,农民生孩子大都在自家的土坑上进行,由于沿习古老的生育传统,产妇和孩子的生育安全没有保障,心灵手巧、心底善良的安桂芳随叫随到,不辞辛苦,爬山涉水,积极推行科学的生育方法,经她亲手接生的300多个孩子个个身强体壮,如今有好多都当上了爸爸妈妈。

村里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妻子胰腺癌晚期,每天都疼痛难忍,安桂芳用自己学到的有限的医学知识为老太太按摩针灸,最大限度地缓解老人的疼痛,那时的止疼药极为奇缺,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不堪的老人,安桂芳亲赴县城,求得在外工作的丈夫支持,购得了第一批止疼药,拿到药后,她一刻也不敢耽搁,回到山里,将药交给了老人因为有了止痛药缓解,老人走的平静而安祥,而不懂医学常识的村民认为是安桂芳妙手回春,缓解了老人的巨痛。从此以后,安桂芳家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诊所。没有上过一天卫生学校的她,在义诊中将民间秘方与科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诸如一碗凉水,一片竹叶,翻开眼皮,刮去死肉,便能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用稻草杆截住患者身上的毒瘤,用黑汁圈上圈,然后涂上蛇炭墨(一种用酒精浸泡七彩蛇制成的消炎、解毒药),便能让毒瘤消除等,碰上重病人,还要管吃管住,在那个人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没有任何报酬的赤脚医生,每年最好的待遇是从乡上领回一个热水壶和一条毛巾,而安桂芳却干的有滋有味,碰上闲暇时,她还支起那台缝纫机,为孩子们缝缝补补,同时也不忘张家二柱子膝盖那有个洞,李家小毛胳膊肘那该补补了……

安桂芳为人善良,性格通达爽快,对病人从不摆脸色,即使遇到有家族恩怨的人生了病,也是一如既往地该出诊就出诊,从不为难人家。遇到肝炎之类的传染病,也依然尽职尽责地上门去打针,不推不躲,病情如火情,无论自己手头正忙着什么,只要有人来喊,她总是立马放下就走。她做人做事的原则,用她自己的话说,“不管病在谁身上,咱都尽心尽力,人命关天莫"。

安桂芳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喜人的回报,组织决定把她从大队药房调到乡卫生院,但上帝并没有因为安桂芳的善举而垂青她,灾难又一次降在了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家。1987年,70岁高龄的公公久治不愈的风湿病又犯了,而且这一次更加变本加厉,不仅行走困难,连生活也难以自理了,家中的支柱倒了,也击碎了安桂芳憧憬已久的梦想,哭过之后,她果断决定,放弃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回家种地糊口,侍奉老人,抚育幼儿。1997年婆婆中风瘫痪在床,安桂芳为两位老人端吃送喝,“掏”屎送尿,养老送终,成为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孝顺媳妇。在此期间,义务为乡亲们打针送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同时,支起缝纫机,免费为乡亲们缝缝补补,在当地乡邻中享有很高声誉。安桂芳同志的先进事迹先后被《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头版头条)、《甘肃农民报》、《甘肃妇工》、《陇东报》等报刊报道;2002年她被镇原县妇联评为“五好家庭成员”、2004年获中国老龄委“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2005年被庆阳市老龄委表彰为“孝敬老人先进个人”,2008年被庆阳市妇联表彰为“优秀家庭成员”,2010年被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庆阳市“道德模范”,其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安桂芳被儿女接到县城,照看孙辈,发挥余热。每年暑期,她和老伴都会回到大山深处小住,乡里乡亲见了面,叙叙别情,亲热无间,隔三差五还会被东家西家请去吃顿家常便饭,村邻右舍送来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吃也吃不完,她便带回县城分给邻居,纯朴的村民以自己的方式记挂着为他们操劳了半辈子的乡村医生,这是安桂芳用自己的辛苦坚守和善良积淀得来的尊重和回馈。

  (安桂芳看望孤儿牛博)

“卷起裤脚下地,背起药箱送医送药”。像安桂芳这样的赤脚医生是当时镇原县卫生行业的一支主力军,他们从1969年至1977年,全县 24个公社,257个大队共有772名赤脚医生为镇原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那个缺衣少药,交通不便的艰苦岁月里,他们用辛勤付出守护着大山深处的贫苦农民,他们用爱心呵护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救死扶伤济千家,大爱无疆串乡村。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教育的发展,实行了新农合,农村也有了诊所及乡镇医院,交通便利,送医也方便了,医生专业化了。赤脚医生这个称谓,逐渐在人们记忆里模糊了,甚至遗忘了,但像安桂芳一样的赤脚医生,他们用青春、用热血、用汗水、用脚步丈量着脚下的这片贫瘠土地,用乡村医生最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道德风范,忠实地履行着自己心中的职业操守,守护着父老乡亲们的生命安全。

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明苍生的守护。

生命,不只是珍贵,更是衡量人心良知的道德标准。

(刘万祥初稿    王毓修改提供图片)

经典短视频

附 征文公告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为了传承古国文明遗风,创造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幸福俱乐部特别举办“中华好媳妇”主题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 来稿必须真实,杜绝虚构。

  • 题材以散文和叙事诗为主,兼收通讯和纪实文学作品。

  • 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除文字材料外,必须有3-5张照片,1-3段短视频(每段时长2分钟左右,可以用手机拍摄)。

  • 所有征文来稿一律寄359880941@qq.com

  • 平台收到来稿后,择优刊登。

  • 评奖

本次征文以精神奖励为主,所有获奖者一律颁发荣誉证书,编入专辑在期刊发表,部分优秀作者聘请为家庭幸福俱乐部群主、话题主持人、客串讲师、心理咨询师。

发表征文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才有资格参与评奖:

1、投稿内容加盖单位、村(社区)委员会的公章,有证明内容真实性的公函。

2、 读者好评率1000分以上。(记分标准:点击一次记1分;留言100字以上的有效短评1条记10分;作者推广本平台,让亲朋好友关注公众号,后台确认1人10分;文章赞赏1元记5分。)

评奖采用群内现场投票为主,专家把关审核为辅。届时,在家庭幸福俱乐部500人的大群,现场投票,当场公示评选结果。

家庭幸福俱乐部

2021年2月22日

挽回您的爱情

80%的分手是可以挽回的

80%的分手都是可以挽回的,只不过很多人在刚分手的那种迷茫和痛苦中很难正确理性的处理分手,往往采用死缠烂打,赌气冷战,讨好献殷勤,找朋友父母劝说,甚至直接看缘分等错误方式,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两性世界】胡杨: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

【两性世界】胡杨:男人有钱就变坏

【社会调查】黑玫瑰:中国“二奶街”

【情感文学】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话题讨论】家庭幸福俱乐部:孩子网游上了瘾怎么办?

【家庭诊所】方程:一个家庭两个核心

【家庭诊所】方程:爱情只有转换成亲情才能永恒

【两性世界】胡杨:中国式闪婚

【家庭诊所】方程: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早恋

【两性话题】爱玛:出轨征兆与心理分析

【情感文学】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两性话题】爱玛:小三现象面面观

【婚姻物语】碧泠:我的婚姻我做主

【婚姻习俗】简帛:三妻四妾

【话题讨论】施静云·翔石:换位思考

【话题讨论】家庭幸福俱乐部:红颜知己

【围城内外】家庭危机处方:将爱情转化为亲情

【话题讨论】施静云等:现代家庭的AA制

【话题讨论】家庭幸福俱乐部:早恋

【话题讨论】/许惠芬:浅谈夫妻间的AA制

【话题讨论】家庭幸福俱乐部:再婚

【纪实文学】听风看海:家和万事兴

【国学经典】何禹萱:百善孝为先

【两性世界】婚恋心理:一见钟情

【情感文学】唐·李白:青梅竹马

【两性世界】婚恋心理:暗恋

【世态万象】婚礼习俗:抢亲

【人间真情】爱情童话:生死恋

(0)

相关推荐

  • 上海浦东竟然藏着一个中医村!快来看看咋回事?

    生机勃勃的"百草园"."高颜值"的民医林. 富有内涵的展示馆-- 你知道吗? 位于浦东的万祥镇万兴村, 是一个具有浓浓中医文化特色的"中医村" ...

  • 医者仁心,妙手回春

    精甚的医术, 民众免恫瘝. ​仁心善倍意在心, 有贵千金药自真. 正心要药君臣左, 善辨证症药如神. 2020.10.30

  • 农村赤脚医生告诉一个笨招,“让肝重返20...

    农村赤脚医生告诉一个笨招,"让肝重返20岁",讽刺的是,我当时不屑一顾 曾经,我老师就评价我:思路一般,悟性一般,唯有表达较好. 确实,我这个人,在中医上的天赋,的确不足,所以,我 ...

  • 家口

    家口,就是家里的人口. 村里人家,几乎家家养狗.养狗的人家,自然把狗也当作家口. 习俗都是上辈人传下来的.老人们总是说,狗通人性,好好看待狗,狗也是家里的一员. 狗在家里,出进自由.大多人家,都要在院 ...

  • 陆游,800多年前的“赤脚医生”

    周末,闲来无事.翻阅了书架里一本旧书<陆游诗选>. 关于陆游,你大脑能弹出的关键词一定很多,比如爱国诗人.爱情诗人(与唐婉的爱情伴随一生).山村诗人.称职父亲(写过许多教育孩子的诗).可能 ...

  • 神农架野生动物的故事12——中华竹鼠/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288/20210422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神农架东溪乡不通公交车.到那里需要步行二天才能达到.为了调查该区域的自然植被,保护区坪阡   管理所帮我们请了一位农民帮我们背植物采集及压制的工具.沿途几乎没有碰见来往行人,当我们 ...

  • 神农架野生动物的故事57——中华鼢鼠/刘胜祥/奇闻异事求解332/20210622

      鼹形鼠科动物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因终年营地下生活,视觉退化,又称为"瞎老鼠"."地老鼠" .中华鼢鼠喜欢在地下挖掘成长而复 ...

  • 刘万祥作品:安静的力量

    经常去楼下一家拨面店就餐,并非其味道多独特诱人,而是喜欢那里安静闲适的用餐氛围.推门而入,冬季一股温暖,夏季一片清凉,迎面扑来,空气中弥漫着饭香.一对年轻小夫妻,男人主灶,女人招呼,话语不多. 所有的 ...

  • 【三秦文学】刘万祥:【路遇】(小小说)

    [征文,请点击关注]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路遇 作者:刘万祥 我很艰难地在大街上行走着. 自从一场大病后,左侧身体一直有压迫感,手足麻疼, ...

  • 【三秦文学】刘万祥:【田小翠卖菜】(小说)

    <三秦文学>第二届 "情满中秋●月满圆"征文启事 田小翠卖菜 文/刘万祥 田小翠还没睡醒,天就已大亮了. 这些日子,小翠俩口子是够累的了,三个大棚的蔬菜,你想,从种到经 ...

  • 【乡土情缘】刘万祥:难忘的“赤脚医生”

    难忘的"赤脚医生" 文/刘万祥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经常有一种人背着印着红色&quo ...

  • 天下文章——刘万祥《老乐》《二奶奶》

    <中国乡村>杂志2018年征稿大奖赛 II 刘万祥的作品 文图编辑:莹莹 老乐 --乡村人物素描 文/刘万祥 老乐这个人喜幸,整天无忧无虑的,即使遇上在别人看来特别烦恼的事儿,他也从不放在 ...

  • 天下文章——刘万祥《拔河》

    作者简介:刘万祥,毕业于赤峰师专中文系.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闲暇时读书写作,有<生命经典>.<记忆里的炊烟>和<诗情浩荡>等结集出版.现居赤峰新城. 拔  河     ...

  • 天下文章——刘万祥《与生命诉说》(外二首)

    作者简介: 刘万祥,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赤峰市作家协会理事,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在全国50余家刊物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首).出版有散文集<生命经典>.<记忆里的炊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