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不能等凉了再放冰箱!天热了,这个习惯一定得改

我们把食物放进冰箱,主要是想利用低温抑制细菌滋生,延长保鲜/保质期。
当然,也是为了各种味蕾上的愉悦
尤其是夏天,食物更容易变质,有冰箱真是帮了大忙。当然前提是“正确使用”冰箱,否则可能让食物坏得更快。
我们整理了4个冰箱使用的常见误区,快看看你们家有没有。

低温只能抑菌,并不能杀菌。有些细菌在低温下也能繁殖,比如各类食品中都比较常见的李斯特菌。

可以看到,在4℃(一般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时,李斯特菌也在继续增殖。

对有些食物来说,并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别把它们放冰箱!会后悔的

大多数致病菌繁殖的最舒适温度是5°C- 60°C,室温下放的时间越长、进冰箱时间越晚,细菌滋生的风险就越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食物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2小时,而在较高温度的室温时则不要超过1小时[1]。
“室温”是指20-25℃32℃以上就算是“较高温度的室温”。
有人可能说,反正都会重新热一热再吃,稍微放久点不碍事。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是正常家庭烹饪无法杀灭的。
比如可能潜伏在米饭、豆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炒饭综合征”就是吃了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米饭后引发的病症。
蜡样芽孢杆菌会产生一种超级耐热的毒素,需要120℃的温度、加热80分钟以上才可能被杀灭[3]。所以,预防才是最好的做法。
蜡样芽孢杆菌的适宜繁殖温度是28-35℃,尽快放冰箱就比较安心了。另外别忘了清洗饭勺,用干净的饭勺打饭。
吃饭的时候,不少细菌都随着筷子进入到了饭菜中。如果估计一顿吃不了,就提前盛出一部分;晾凉的时候,可以选浅一点的容器摊开,或者分成小份,让它们快速降温,不烫手了就放冰箱。

热饭热菜放冰箱,的确会提高冰箱温度。但这只是暂时的,冰箱里有温度传感器感,感知到冷藏室内温度上升后会启动降温程序,让温度降下来。

现在有些冰箱还专门设置了“快速降温区”,降温速度更快。
▲某日本品牌冰箱标示的快速降温区,建议食物冷却到50℃就可以放冰箱。
图源:https://kadenfan.hitachi.co.jp
菜热热的就放冰箱,确实比较费电,但是如果为“人”着想,还是别等饭菜完全凉透了才放到冰箱去。

同理,不建议在室温下解冻食物。

最好的做法是,提前把食物从冷冻转移到冷藏室解冻,这样就可以确保始终在危险温度之外;或者用微波炉解冻。

虽然看起来没有腐败变质,但新鲜食物本身就可能携带各种微生物,只是肉眼是看不到而已。

买回来的食物别直接丢冰箱,普通的购物塑料袋不合适长时间装生鲜食物。

不马上吃的话,最好用保鲜盒、保鲜袋重新包一下再放冰箱。不密封、一股脑儿全丢冰箱容易造成:

1.交叉污染
2.相互窜味
3.营养流失
4.加速食物腐败变质。比如开封的酱料、食用油、坚果等。冰箱里毕竟不是真空环境,有氧气、有水汽,如果不密封,容易氧化、受潮变质。

保鲜盒、保鲜袋用起来。这样冰箱整齐,看着舒服,找东西也方便。

在冷藏室解冻肉类食材时,最好放在深一点的容器里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化冻后产生的液体弄脏冰箱,清理起来也更方便。

对,记得马上清理掉,否则就等着养细菌吧。

生熟分开可以避免生肉、蛋类上携带的致病微生物扩散到其他食物中。

微生物污染导致中毒发生的概率虽然并不高,但却是高风险的。2019年杭州媒体就报过一则新闻:一位准妈妈喝了口开封没喝完放在冰箱的牛奶,发生李斯特菌感染,失去了宝宝。

▲图源:微博
接触过口腔的饮料和水,都能大量繁殖细菌,尤其是含糖或蛋白质的饮料。茶水饮料尽量倒出来喝,喝不完的密封后放冰箱,尽快喝完。
不仅是冰箱,在厨房处理食物时也要生熟分开。厨房够大,可以准备两套砧板;做不到,先切熟的,后切生的
如果冰箱空间有限,难以做到生熟分开,那么密封保存就更加不能偷懒了;剩饭剩菜充分加热后再吃。
最后,定期清理冰箱也很重要。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冰箱内部,门把手、冰箱门的密封条、冰箱底下也别漏了。

#密封条真的特别脏,不信你们回家看看#

▲图源:Insecure on HBO@giphy.comm

参考资料

[1]Commissioner, O. of the. (n.d.). Are You Storing Food Safely?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s://www.fda.gov/consumers/consumer-updates/are-you-storing-food-safely#:~:text=Storage%20Basics%201%20Refrigerate%20or%20freeze%20perishables%20right,smell%2C%20or%20taste%20spoiled.%20...%20More%20items...%20.

[2]http://www.kurashikagaku.co.jp/report/index23.html

[3]https://nifa.usda.gov/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Preventing-Foodborne-Illness-Bacillus-cereus.pdf

[4]https://www.maff.go.jp/j/study/risk_kanri/h28_2/pdf/Sankou_1_2.pdf

编辑 | 山楂
设计 | 柚子
以上信息仅为科普,不应视为诊疗建议
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大方点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