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红地毯(上)|空中茶摊vol.183《话说茉莉花茶》(二十)4-2

>>> 空中茶摊 <<<
 

 vol.181

《话说茉莉花茶》(二十)

4-2《走上红地毯》(上)

茉莉花茶喷喷香,闽都文化空中聊,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南仙空中茶摊节目,今天和大家攀讲的是翁文峰先生撰写的《话说茉莉花茶》这本书的第四章《茉莉花茶》的第二节《走上红地毯》(上)。

茉莉花茶的品格是坚忍包容、高洁优雅、沁香久远、淡泊名利……,是经过几代人修练沉淀而得。

唐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宇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由于茶与茶文化的逐步盛行,茶叶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于是出现了各类茶品种,包括茶叶中的贵族“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的由来,众说纷纭。寻根探源,看看茉莉花茶是如何成长为茶叶中独具典范气质的茶。

01

混合式

要了解茉莉花茶的由来,首先要了解人们为什么喝茶。茶叶伴随着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往前走,刻记了诸多往事,而人类对茶饮的要求也是随着历史的步伐不断地向前迈进,留下了许多足迹。

茶,在原始社会时经常被当菜煮食,继而是要解渴,并时常与其他植物的块、茎、叶、根混合煮食。然后逐渐发现喝茶可以明心悦志,提神醒脑,抑制睡意等等功用。《神农食经》记载:“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三国《华佗食论》记载:“苦荼久食,益意思”。唐陆羽《茶经》记载:“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桐君药录》记载:“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凡可饮之物,皆多取其叶,天门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叶并大皂李作荼,并冷。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等。”这些都很明确地说到茶可以做药饮、茶饮、菜食和加香草类煮饮,表述了茶的功用,以及常跟其他芳草佐料配伍和应用之普及。

唐陆羽《茶经》有云:“六之饮。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可见喝饮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消愁解忧,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解除瞌睡,则要喝茶。于是饮茶被众多文化业者(儒、释、道等等)所喜爱,以此为雅事,作为修身养性之上宾。被医者、常人作为延年益寿佳饮,亦作为生活中馈赠佳品,交流中品茗乐趣。

人们喝茶的目的,从防治疾病到健身、交友、愉悦身心,品味人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初人们喝茶,有时是单煮茶饮,有时是与其他芳草香料植物同煮同食。这样的饮用习惯,从茶饮开始一直延续到了唐朝,直至今天还有以茶配伍成药方防治疾病或者增加风味的。可以认为,人类出于自身本能的需求,在茶里添加芳草香料以增茶味茶香共饮。目的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口感,更好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更好地愉悦身心和更具品味的功能。于是,这就可以理解为此是“茉莉花茶”的初心。

02

调香法

北宋蔡襄《茶录》记载“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龙脑是从龙脑树树液中提取出来的香料;膏,在这里指经过蒸压研茶后留下的茶体。这里说明当时作为贡茶微以龙脑和膏,就是添加了香料物品,为了帮助提升茶的香气。而民间试茶,则不用,担心夺去茶叶的真香。因为古时贡茶是蒸压团饼茶,在制作过程中,按比例拌入了少量兑有龙脑的茶膏,对茶叶进行调和,这只是物理性的拼合添加,纯粹的“外来味”入侵,形成两种味道相互掩盖争夺,稍微把握不当就容易成了龙脑茶了,品味不到真正的茶香,因而民间不敢用。

那作为贡茶缘何要微以龙脑和膏助其香呢?首先,宋朝太医局对香疗法的推崇,使香疗法得到发展,受到了帝侯王公的喜爱,民间就积极响应了。宋赵汝砺《北苑别录》里有许多关于贡茶的详细记载,如:“…… 正贡:不入脑子上品拣芽小龙,六百片。入脑子小龙,三百三十六片。入脑子小凤,三百三十六片。入脑子大龙,一千二百四十片。入脑子大凤,一千二百四十片……”入脑亦称“入香”、“龙脑和膏”,是唐、宋,团、饼、片贡茶的制作工序。制团、饼片贡茶时,茶鲜叶经蒸压,入瓦盆兑水研成茶膏,在茶膏中加入微量龙脑香料调配,再和茶相拌制成团、饼片茶,以增茶味茶香。这样的做法要很精细,当今有些地方还有做膏合茶,如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

龙茶、凤茶是贡茶的专有名称,其选料精到、做工考究,是王公贵族才能得以享用的佳茗。北宋杨文公亿《谈苑》记载:“龙茶以供乘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其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龙饼茶和凤饼茶皆是当时上等茶,大饼是一斤八片到十片之间,小饼是一斤二十片到二十八片之间。

由此可见,贡茶加香料的工艺是很精致的,不好把握,既要体现茶味,又要有香料提振香味,只能皇家才能得以享用。这也体现了茶的贵族式装点。

03

冷吸法

宋施岳词《步月·茉莉》:

玉宇薰风,宝阶明月,翠丛万点晴雪。炼霜不就,散广寒霏屑。采珠蓓、绿萼露滋,嗔银艳、小莲冰洁。花痕在,纤指嫩痕,素英重结。

枝头香未绝。还是过中秋,丹桂时节。醉乡冷境,怕翻成悄歇。玩芳味、春焙旋熏,贮农韵、水沈频热。堪怜处,输与夜凉睡蝶。”

由此可见,宋代时已经就有用茉莉花熏香茶之事了。宋朝之时,饮茶之风盛行,文士喜欢斗茶,称为“茗战”,对茶的品味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皇室贡茶要求在茶中微以龙脑助茶香,这是比较特别的。当时就有人持不同看法:“茶有真香,恐夺其味,皆不入香”。这种做法,一直处于矛盾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加香茶首先是被宫廷和官宦所认识,所喜爱。

到了明朝,应用花果对茶入香可谓是遍及朝野。茶吸鲜花果香味的做法,茶书典籍有许多的记载。明宁献王朱权《茶谱》记载:“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气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具体吸收花香的方法,来助益茶香。每日更换新花,数日持续吸香后干燥,茶的香味很受喜欢,这样就已经从“调香”法进步到“冷吸”法了。这样就进入了贵族式学习。

这里是南仙空中茶摊,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听众朋友们,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指导单位:
福州市委文明办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主承办:
闽都乡学讲习中心
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
茶亭街道
南仙茉莉
协办单位:
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

作者简介:

翁文峰,福州人,1969年出生,从事茉莉花茶制作33年,老字号“南仙狮子头”第七代传人,现为福州南仙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闽都乡学讲习所特聘讲师、南仙茶摊讲师团团长、福州市社区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的“老福州茶摊”成为福州市“非遗”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作《茉莉情》歌曲(作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省、市相关比赛一等奖;创作(合作)双语(福州语、国语)歌曲《临水茗》,在福州市广播电台“左海乡音”节目播出;2018年获“福建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讲述者:
林明,福州数字党建(网龙)学院高级讲师,闽都乡学讲习中心监事、讲师,福建海川纵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高级讲师。荣获“首届福州话大赛”冠军、“首届福建省方言文化大赛”冠军、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福建赛区成人组一等奖。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骨干成员,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长期坚持参与、策划和主持各项闽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