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最倒霉的奇才,因拍年羹尧的马屁被砍头,脑袋挂在闹市十年

文/格瓦拉同志

雍正帝生性猜忌、刻薄寡恩,并且报复心极重,一旦觉得有人得罪他或者看某人不顺眼,便动辄诟骂侮辱,甚至会将对方杀头。比如,浙江才子汪景祺因为给年羹尧写了一篇拍马屁的文章,结果被他砍头,脑袋挂在闹市长达十年之久。那么,汪景祺在这篇文章中都写了什么,以至于雍正帝对他如何愤恨?

汪景祺画像

汪景祺,浙江钱塘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其兄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在朝中都是颇有地位的人物。据史料记载,汪景祺自幼便以博学多闻、才华横溢著称,是远近闻名的奇才。不过,此君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因此身边几乎没有朋友。但是,汪景祺虽然才华横溢,但科场困顿,一直熬到42岁时才考中举人。

雍正二年(1724年),年已半百的汪景祺不甘心窝窝囊囊地过完一生,于是从京城前往西安投奔时为西安布政使的胡期恒,并经由他的推荐,得以拜见时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此时的汪景祺,一改年轻时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习性,对年羹尧极尽吹捧之能事,由于马屁拍得很到位,因此被年羹尧聘为幕僚,跟随他在青海从事平定蒙古和硕特部右翼首领罗卜藏丹津的战事。

雍正帝画像

雍正帝在位初期,年羹尧因有拥戴之功,且战功卓著,所以深受皇帝的器重,不仅进封为一等公,享受远超于其他王公大臣的殊礼,而且兄弟子侄也全部获得高官显爵。雍正帝为讨好年羹尧,甚至会在奏折中写出“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这样无比肉麻的话(见《清世宗实录》)。

年羹尧自恃功勋盖世,加之皇帝对他极为倚重,难免恃宠而骄、专断跋扈。据史料记载,年羹尧屡屡插手官员的铨选、任免等事务,而慑于他的权威,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部、兵部都会优先录用,时称“年选”。如此一来,从朝廷到地方,逐渐形成一个以年羹尧为首领,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包括其他依附官员在内的小集团,人数多达千余人。

年羹尧画像

连雍正帝都对年羹尧巴结讨好,全国上下自然要紧跟形势,吹捧这位权臣的诗作、文章满天飞,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志在邀宠固位的汪景祺写了很多马屁文章,对年羹尧极尽阿谀奉承。其中,在《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汪景祺更是称颂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就连对唐朝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裴度跟他比,也“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

虽说汪景祺文韬武略不行,但拍马屁的功夫绝对是一流,骄狂至极的年羹尧对这篇文章甚是受用,对汪景祺自然要高看一眼。根据《清代轶闻》的记载,汪景祺为追求更大的富贵,曾经暗中劝说年羹尧造反称帝,但被后者以“天象不利”为借口予以拒绝。总之,汪景祺把自己的命运紧紧捆绑在年羹尧身上,殊不知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而他也将迎来极为凄惨的结局。

年羹尧剧照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年羹尧被解除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由此失势。当年九月,年羹尧被押赴北京会审,最终被判决92款大罪,其中包括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狂悖罪13条、专擅罪6条、忌刻罪6条、残忍罪4条、贪婪罪18条、侵蚀罪15条。3个月后,年羹尧被赐死在狱中,而他的亲信党羽也被一网打尽。

次年(1726年),浙江巡抚福敏奉命查抄年羹尧在杭州的邸宅时,意外发现汪景祺写的那篇马屁文章,随即派专人呈送给雍正帝。顺带说一下。汪景祺跟随年羹尧征战期间,曾将途中亲历见闻写成《西征随笔》一书,并将自己的诗文也一并收入其中,《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亦在其中。年羹尧因为欣赏汪景祺,便收藏了一部《西征随笔》,没想到竟给幕僚带来杀身之祸。

汪景祺所著《西征随笔》

其实,作诗写文吹捧年羹尧乃是全国现象,就连雍正帝也这样做过,那么汪景祺那篇荒诞可笑的文章又算得了什么?但是在雍正帝看来,他讨好年羹尧是策略,臣民讨好年羹尧便成了“结党营私”、“谄媚奸恶”,其忠心大可值得怀疑。所以,雍正帝在看完这篇马屁文章后,不禁暴跳如雷,随即批示道“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雍正帝既然如此痛恨汪景祺,自然不会饶过他的性命。因此,年羹尧被赐自裁后不久,汪景祺便因“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的罪名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示众。不仅如此,汪景祺的妻子被发配到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子侄全部被革职、发配宁古塔,五服以内的同族亲属同样被革职,由原籍所在地方官进行管束,不得出境。

乾隆帝画像

雍正帝在位期间,汪景祺的头颅一直挂在菜市口上,历经风吹日晒,最终肉皮消尽,只剩下一个骷髅,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敢把它摘下来。直到雍正帝驾崩、乾隆帝上台后,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求情,汪景祺的骷髅头才被取下来并择地掩埋。此时,已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距离汪景祺被杀已过去10年时间。

参考书目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官修史料:《清实录》,中华书局2008年版。

裘毓麐:《清代轶闻》,中华书局1989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