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华法隆寺经幢
法隆寺经幢位于金华市金钱寺街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隆寺经幢深藏在居民区里,在宾虹路找到金钱寺街,沿街向北走不久就能看到经幢了。经幢就在街边,其他三面是民房,周围用铁栏杆围出了一小块空间,作为保护区域。但铁栏杆同时也成了晾晒被子的好地方。
法隆寺寺庙已毁,仅存经幢。经幢部分埋于地下,地面部分高约6.3米,呈八角棱形,幢基为两层须弥座,底层须弥座束腰每边浮雕金刚力士像,均作两手举托经幢状,雕像怒目圆睁,形态生动;上层须弥座束腰镌舍财造幢的善男信女姓名,依镌刻的字迹与称呼判断,非同时所刻。上为莲瓣丰满的仰覆莲,其上安置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建幢记。幢身之上有宝盖、连珠、仰莲、勾栏、腰檐等构件。经幢顶已毁。
“自二畿外为大藩者十有三,而浙最重。浙中大郡十有一,踞上游者三,而金华最重”在明万历年间的《金华府志》序中是这样描写金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金华、武义、义乌三江在此处交汇。
在金华城南金钱寺街39弄,这个寻常市井中隐居着一座唐代经幢,这就是为文物工作者所瞩目的法隆寺经幢。据康熙年间《金华府志》记载:“法隆寺在县南三里,寺前经幢高可五丈,刻云唐大中十一年立。其幢累石为之,青绿色,制琢精奇。幢下石隙周匝有大金钱,径二寸许,以杖举之,完转其中,竟莫之得,俗呼金钱寺。”另据清光绪年间《金华县志》载:“法隆寺创始无考,寺前有石幢,镌唐大中一年立。”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法隆寺早圯,仅存经幢。
法隆寺经幢平面八角形,幢顶已毁,残高6.3米,其余部分埋于地下。造型雄浑饱满,端庄稳重,雕刻洗练圆熟。幢基为两层须弥座。底层须弥座束腰浮雕金刚力士像,作双手举托经幢状。须弥座之上置句栏望柱。再上为幢身。幢身高1.75米,上行楷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建幢记。末行刻“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树”。字体铁划银钩,潇洒飘逸。幢身上糅进了木构楼阁建筑的一些形制,如使用了腰檐、平座和勾栏。幢身之上还有宝盖连珠、仰莲、句栏、短柱、磐石、覆莲等构件。法隆寺经幢及惠力寺经幢的句栏结构,是浙江所见最早的勺栏,这对于研究江南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法隆寺经幢雕刻极为精致,线条粗犷有力,结构严密,比例匀称,充分体现了唐代江南石刻的工艺水平。底层须弥座束腰上,每面半圆雕的金刚力士像,双手奋力托幢,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了其力大无比的威猛形象,这在浙江其他经幢中是罕见的。八角形宝盖上每角雕出螭首,瞪目龇牙,俨然是守护经幢的猛兽。连珠上浮雕的伽陵宾伽和共命鸟,人头鸟身,舒肢展翼。华盖上浮雕有四尊飘然翩跹、凌空飞舞的伎乐飞天等等。法隆寺经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精品。
法隆寺经幢作为唐代经幢实物例证,提供了唐代建筑若干重要的资料。与同时代的龙兴寺经幢、安国寺经幢一样,不仅在建筑形制上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建筑若干重要的资料,也为了解唐代的宗教、雕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例证。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隆寺经幢如今淹没在居民小区中,在金华的33路公交汽车的金钱寺站下车,进金钱寺路前行百米,右手的一个金属围栏中就可以一睹法隆寺经幢。平日大门紧闭,只能在外观看,园中树木杂乱,影响了视线。此次拜访,当地居民多不清楚此地,多亏一位婆婆知晓,并热情地抱着孙儿给我带路,令我不胜感激。从交谈中,得知当地人曾想立寺保护,却不得批准,可惜!可惜!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顶部
幢身
勾栏
基座,此种保护方式,令人痛惜。
迦陵频伽
共命鸟
力士
飞天
文物保护碑
虽为陋巷,却有大隐。
在谷歌有两处标记,左面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