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亏越多市场越喜欢?背后竟隐藏“恒瑞们”无法直面的残酷真相! 2024-08-04 04:01:02 国内创新药企们似乎存在着“冰火两重天”的奇观。一边是以恒瑞医药为首转型创新药A股传统药企的“跌跌不休”,一边却是以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为首18A未盈利Biotech被市场“热烈拥抱”。有投资者直呼看不懂,投创新药企是拿着融资来的钱,拼命烧,亏损越多越好?传统药企拿着自由现金流搞研发自给自足却不被待见?亏损,并不是重点,两个阵营的根本核心价值差异在于:源头创新和出海,而出海,其实又是创新药企研发创新的核心兑现,十分重要。这其实也是“恒瑞们”求而不得的东西,翻阅恒瑞过往的License out历史,能够为之称道的,几乎没有。由此决定了,这些药企只能困于中国市场,天花板触手可及。▲ 恒瑞License out案例(截止2020年底)据咨询机构ChinaBio统计,2020年中国药企和海外药企的跨境交易达到271起,相较2015年增长300%。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以对外授权(license out)的形式争取海外市场份额。面对着国内愈发高压的政策环境,“出海”愈发热烈,这不仅是潮流,也是大势。一、为什么说“出海”永远是国内创新药企的核心价值兑现?只局限于国内药品销售是不够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小啦,格局小啦”,真正具备核心投资价值的创新药必须得有能力出海,在全球市场有一席之地。原因何在?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市场空间的维度,从下述原研大分子创新药的中美销售价格可看出,原研产品在国内的定价已经大幅低于欧美。这意味着同一个创新药在在中美两个国家卖,同样的销量,在美国的销售峰值会是中国的一倍以上,药品出海后无疑打开了销售峰值的天花板,市场空间成倍扩大。再从2019年全球和中国药品销售Top10药品销售额对比看,在中国销售额超过50亿人民币的不到5个。第二个是企业既得利润的维度,国内药企的销售成本费用一般在40%-60%的区间(即便是创新药也要40%),还要刨去生产、行政及其他的一些费用,所以整体的净利率普遍停留在20%左右。那么以此为例,一个创新大品种如果销售峰值去到100亿人民币,对应净利润为20亿人民币。如果该药License out之后,会有什么样的质变?从前端的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角度以信达生物的PD-1为例,授权给礼来的包裹里包括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高达8.25亿美元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也就是说后续信达的PD-1完成所有临床实现上市后将获得总额为10.25亿美元的收入(约合66.3亿人民币)。从销售分成的角度看,我们以加科思SHP2抑制剂和艾伯维BTK抑制剂作为对比,艾伯维的BTK抑制剂针对血液肿瘤,一年的销售额接近90亿美元;加科思的SHP2抑制剂针对实体瘤(实体瘤和血液瘤患者比例是9:1)。如果未来SHP2抑制剂的销售额和BTK抑制剂持平,一年90亿美元,加科思拥有两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换言之10亿美元起步(纯利润)。国内处方药销售额最大的几家公司,净利润差不多是50亿人民币,而加科思SHP2一个license out的销售分成可能就会超过他们全年的利润,创新药企出海和原创价值毋庸置疑。二、如何洞见出拥有生科价值的“出海型药企”?对于如何判断一家创新药企具备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出海价值,普通投资者其实是有迹可循的。1、基石:靶点选择到推进速度一条管线能否成功License out,实际在立项之初就已经决定。据IQVIA的美国市场药物销售分析数据显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药物市场占有率为64%,全球第二个上市的药物市场占有率为25%,第4-5名以外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的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除非有明显的优势。从此可以得出管线License out的基石条件:一是靶点新,二是进度快。Frist in class管线显然是最有机会License out,而靶点的原始创新的探索能力,国内大部分药企都普遍缺乏的;其次,管线推进速度能否进入全球前三及国内第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则是需要有国际化标准的数据、完善的专利申请保护等。当然,Best in class管线同样可以实现License out,但这个Best并不是黄婆卖瓜自卖字块,是需要过硬的临床数据检验并且需要市场认可的。如百济神州拿自家的泽布替尼去和市面上公认最好的伊布替尼去头对头PK,达到临床终点后,这个同类最佳才能被市场认可。靶点新、进度快,A股的海思科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公司在今年3月将其在临床前阶段的TYK2管线License out给Foresite Capital获得6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授权时国内和美国在临床前,澳洲已开启部分I期临床),公司之所以能在临床前就能将管线License out,很大程度在于公司在立项之初的靶点选择具备前瞻性和管线推进速度在全球第一梯队,所以随着BMS的TYK2管线大放异彩,交易接踵而至。2、公司临床布局策略考察:中美双报是必要的观察一家创新药公司的核心管线是否有竞争力,很关键的指标是:项目要中美双报,因为美国FDA是全球公认的标准。这个指标,一方面可以考验管理层对于自身管线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印证该药物管线是否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美国报临床,并不是报了就完事,故事讲下去需要靠资金堆积。在美国,一名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全部费用在5-10万美元左右,但中国只有3万~5万元人民币,意味着在国外做临床试验的费用至少是国内的2-3倍起步。那么假设在美国要总共入组1000名患者,那么就要花费1亿美元。 如果不是怀着绝对的信心,大多数药企是不会轻易去报美国IND的(毕竟成本摆在这里),当然不排除少数花钱讲故事的药企。3、验证参考:FDA的火眼金睛普通投资者去钻研临床数据,比较不同管线的优劣显然是“困难模式”。FDA是全球公认的标准,那么显然它要比大部分投资机构都专业得多。对于一些优质的药物,FDA开辟了一些绿色通道,帮助它们加速审批上市,以满足一些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其中,“突破性疗法”是四条绿色通道中唯一审批有望最快速度上市的途径,含金量实际上是最高的。有一项统计数据,创新药开发平均耗费10亿美元,平均耗时10年,平均成功率小于10%。FDA颁发了333项突破性疗法认定,其中151项获批,药物获批的概率从低于10%飙升至45%! 除了以上三点重要参考,接下来重要的是识别判断不同授权案例的价值和含义。三、License out条款判断License out的协议和价格条款往往由“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当然这里面的价格条款无疑是越高越好,但同样也要考虑授出方BD的能力。而不同阶段的License out也要区别看待,往往临床推到越后期,成药性和疗效愈发确定后,能够授出的价格越高,这和一级投资类似。我们可以看到如康方将CTLA-4早早的授予默沙东、加科思早早将SHP2早早授予艾伯维,其实是出于不同策略和时机的考量,其一是国内部分Biotech在海外临床的资源和议价能力将为薄弱,如果能够和本土大药企一起来做临床,效率和申报上市进度显然是提升一个维度;其二是有这样的全球知名大药企愿意买你的管线,早早兑现出来其实是对还未在市场闯出名堂的Biotech的研发能力、产品潜力的充分认定(估值提升),带来的软性利益不逊色于明面上的利益。最后回归到合作伙伴的问题,License in的合作伙伴无疑是实力越强越好,就以PD-1为例,为什么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在国内卖的不是第一却被市场看好?原因在于大家知道国产PD-1最核心的收益不在国内,而在海外。百济神州与诺华合作、信达与礼来合作,这两家的合作伙伴都是全美前10的Big Pharam,其综合实力不是一般药企可比的,最终药品在海外上市后最大头的利润还是在于销售分成,也就是考验合作伙伴的商业化能力。总结:站在当前时间节点看,新生代Biotech展现的创新能力或许更讨喜,但不能小觑部分传统药企的转型决心。“有一些更绚美的花儿,将含苞待放”。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瞪羚投研星球: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有一款提升整合效率的工具非常重要。小编将各个渠道的医疗健康领域研究报告、券商及投资机构重点公司调研纪要、第三方机构行研报告整合起来。定期在星球内为信赖咱们瞪羚社的朋友提供精选的珍贵材料,一来节省企业、投资人朋友们投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会就行业内的事件和精选的研报发表一些观点、提醒潜在的投资机会,需要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哦。朋友们的转发和在看,就对我们最大的鼓励!瞪羚社 聚焦医疗健康领域前沿资讯及投融资干货分享,助力医疗健康创业者及投资人高效匹配对接!566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独家专访 | 背靠高瓴资本,打造灵活的战略合作和研发平台,这家初创计划5年内实现自研 脱胎于高瓴资本后,成立 2 家合资公司.布局 10 条管线,建立功能齐全的研发和业务发展团队是瓴路药业一年来的成果. 在去年官宣成立时,瓴路药业就相继宣布和 ADC Therapeutics 以及 A ... 【生物药榜】《2021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隆重发布!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品研制与生产的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突破,生物医药迎来风口.在中国,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热度持续增高,催生了一系列热门赛道,一批生物药企逐步崛起,在医药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 ... 重新定义恒瑞 创新药销售占比终于达到四成,这本该是恒瑞医药转型的高光时刻. 然而当市场用暴跌回应时,它却成了恒瑞股价的至暗一刻. 光与暗的交接之处,藏着一个转型步入深水区的企业的痛苦,它同时亦是陪着恒瑞市值从600 ... 直击三寸,滥竽充数的Biotech将被清理? Big Pharma新机会? 上周五,CDE一纸<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引发医药行业"巨震"与热议. ... 创新百人说 | 对话夏瑜:临床开发是科学实践,FIC的路上要避免仿制药思维 近日,康方生物宣布其PD-1/CTLA-4 双特异性抗体AK104启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AK104加含铂化疗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 ... CRO黄金赛道,10倍明星股,你上车了吗? 年前真的是港股医药公司的狂欢,除了刚上市的心通医疗和健倍苗苗,待上市的贝康医疗,目前还有诺辉健康.赛生药业.昭衍新药H这三只不错的新股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招股在即. 其中,昭衍新药从2017年在A股上市 ... 2020年中国医药BD十强,他们过去一年都做了什么? BD已经成为全球药企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公司自身产品管线的快速搭建或补强,还是作为公司经营现金流的补充手段,亦或是将潜在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又或者是寻求打开国际市场空间--BD可以说已经是制药企业 ... 10倍的机会!市场炒创新药的逻辑在变,哪些药企将一飞冲天?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去年12月以来,无论是港股的未盈利生物医药B板块还是A股的创新药板块,都迎来了久违的反弹.这波上涨有一个关键的事件里程碑,即是PD-1医保谈判国产厂商的集体式纳入和降价幅度低于预期, ... 创新时代传统药企如何脱颖而出?从科兴制药引进英夫利西单抗说起 一款新药上市的威力有多大? 前有华东医药凭借"少女针"上市,强势收获涨停板,今有迈博药业凭借国内首款英夫利西单抗类似药获批上市,股价大涨. 7月14日,迈博药业公告表示,英夫利西单 ... 2021-4-15 国产创新药崛起之路(龙谈价值) 龙谈价值 中型私募医药研究负责人.医药股投资经理,深挖行业及公司基本面,守正出奇,坚守价值 26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1 "恒瑞"仅此一个 我遇到过很多投资人,专业的也好.不专业 ... “药企出海当学迈瑞”,10年410款新药60%来自Biotech,授权许可是捷径吗? 近日,迈瑞医疗宣布了一起价值约为5.45亿欧元(约合42亿元)的收购,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间接持有芬兰Hytest Invest Oy 及其下属子公司100%的股权. HyTest是全球体外诊断行业(IV ... 当闷头研发的恒瑞开始买买买,中国大药企转型时代到来 重新掌舵恒瑞医药后,孙飘扬用一笔收购刷新了国内药企并购的交易历史. 近日(8月26日)恒瑞医药官网披露,恒瑞医药将对万春医药子公司进行1亿人民币股权投资,并支付总计不超过13亿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 ... 两大CRO巨头背书,5年11条管线,「全球新」制药初创未来2年内有望递交首个NDA丨专访阿诺医药 "从推动国内创新药发展和惠及患者角度看,License-in 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方式.但要买到好项目并不容易,需要具备专业眼光.研发和临床开发实力等,该模式并非轻而易举就可以成功.与常见的 L ... 中国创新药扎堆:何以至此,去往何方? 靶点扎堆重复,已然成为当下中国创新药头顶高悬的达摩克斯之剑,尽管业内所涉企业和资本对此多是看破不说破的鸵鸟心态. 熟料近日,先是CDE高调出台<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 袁斌:探路Biopharma新模式 自港交所18A政策落地以来,已有30余家本土Biotech公司借力IPO在港成功募资,主要用于临床药物开发.商业化落地及生产设施扩建等等.这些Biotech公司大多数怀揣成为国际领先Big Pharm ... 陈大东:给BDer时间,Fast-follow也能国际化 在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业内普遍表示做Fast-follow愈加困难.对于商务拓展(BD)团队来言,针对Fast-follow类项目开展跨境交易有戏吗?中国药企未来5到10年的BD交易趋势是怎样 ... 高瓴也“踩坑”?2020年港股最热门Biotech翻车背后 ©读懂财经·大健康组原创/出品 作者 | 蔡品件 编辑 | 武亚玲 这,可能是一个超级"富二代"翻车的故事,主角是港股生物科技公司嘉和生物. 高瓴是第一大股东,还有淡马锡.海通开元 ... 从泽布替尼“出海”看中国创新药全球化之路 泽布替尼是中国首个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首个在美国获批的本土研发抗癌新药.继先后在美国.中国获批后,近日该药又传出好消息,阿联酋.加拿大均批准了泽布替尼的新药上市申请,分别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型套细胞 ... 专访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博士: 二十年磨一剑,以“细胞凋亡”打造国际化创新领军企业 导语:美国都没有的药,凭什么亚盛医药做出来?致力填补临床空白,坚持国际化创新 亚盛医药昨日发布2020年度业绩,尽管面临全球新冠疫情的挑战,这份成绩单依然耀眼:HQP1351产品成为公司第一个递交上市 ... 恒瑞研发日:邹建军-恒瑞医药临床研发管线概况 邹建军简介: 邹建军,女,1989年进入临床医学系学习,1995毕业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至2005年分别在解放军301医院临床医学部肿瘤科和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任住院医生及主治医生,2005 ... 礼来亚洲基金:看好具有全球市场潜力的首创新药,资本市场认可license out交易 如果中国创新药能够走到全球,市场潜力将有五倍甚至是十倍的增加.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礼来亚洲基金重点关注有潜力研发下一个全球首 ... 8家药企IPO梦终结,2021年“license-in”不香了?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创新药企成功登陆科创板,获得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科创板上市被否的企业数量却也在与日俱增. 统计2021年初至今科创板未成的医药企业,共有8家药企的上市梦被无情终结,虽被拒的原因各有不 ... 从企业家的角度去看医药股投资 这里是私募基金管理人 金牛奖获得者 希瓦资产的后花园 有你想要了解的私募那些事儿 希瓦研究员 田 闯 2020.10.24 从企业家的角度 去看医药股投资 1 近期股市比较疲弱,A股医药指数从历史最高 ... License-in和In-house研发双轨并行,再鼎医药如何成就独特商业模式? 提及再鼎医药,往往想到的是其独特的商业运作VIC模式(VC+IP+CRO).VIC模式通过资本支持获得药物授权,引入创新产品管线,从而大大缩短了创新药研发周期. 随后,凭借科学家团队的人脉.资源以及技 ... 2019年中国医药项目交易趋势分析 国内药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创新药物的研发时间长,如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管线,实现企业的转型,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目前国内众多药企进入新的转型期,为了丰富研发管线,开启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