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寻子”24年终于找到了?一场人祸一世悲伤

 文丨 优宝
2015年,天王刘德华曾出演了一部小众电影《失孤》。
剧中他扮演的父亲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被人贩子拐走的儿子。
他本是一个小有所成的商人,可在儿子丢失的那一刻,这个成功人士崩溃了,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眼里带着绝望和渴求,给路人发寻人启事。
可直到影片最后他都没能找到,这位父亲只能不断地在嘴里念叨着:
“儿子在哪儿?我的孩子在哪儿?爸爸错了......”
然后继续踏上遥遥无期的寻子之路。
之所以拍一个没有答案的故事,并不是导演想要玩开放式结局,而是这个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故事一直未能结案。
剧中刘德华所饰演的父亲原型,叫做郭刚堂。
失子之痛
1997年,在山东一个农村,开拖拉机跑运输的司机郭刚堂忙碌了一整天,揣着大几十元钱,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抱抱自己2岁多的大胖儿子。
可郭刚堂还没到家门口,就看见那里围了上百人,有人看见郭刚堂回来了,就告诉他:“你的儿子郭振被人贩子拐跑了。”
郭刚堂两眼顿时一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请求大家赶紧帮忙找找孩子。
乡亲们召集了500多人,集资5万多元,到附近的路口、车站一遍遍寻找。
尽管郭刚堂已经报案,可那会条件落后,茫茫人海,孩子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踪影全无。
周围的乡亲几乎都给他的儿子判了死刑,但郭刚堂却不死心,于是一场长达24年的寻子之路就这样开启了。
在这条路上,他不但一边寻找自己的孩子,还帮其他人寻找。
24年里,郭刚堂骑坏了10多辆摩托车,足迹遍布国内10多个省份,行程长达50多万公里,可以想见他们夫妻过得并不容易。
一面是失去亲人的痛苦,一面还要承担生活的巨大压力。
家里钱花没了,就四处举债,继续寻子。没钱睡旅馆,他就厚着脸皮乞讨,睡桥洞、借宿寺庙道观……
一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是短短2个小时的电影所无法道尽的,他见过400多个丢了孩子的家长,结局各有各的悲惨——离婚的,疯了的,死的……
随着他的脚步越走越远,他渐渐出名了,甚至还帮好几个家庭找到了丢失的孩子,但他自己的孩子却一直没能找到。
直到7月13日上午10点,公安部在北京瑞安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团圆”行动最新成效及郭刚堂儿子被拐案件侦破情况。
父子相见的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郭刚堂也完全认不出儿子的模样了,当年正值青春的壮硕父亲,如今变得白发苍苍。
不由得令人感慨:人生能有几个20年?
人贩之害
郭振是幸运的,他被人贩子拐走后,几经辗转被卖到了邻省河南,但更多被拐走的孩子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比悲惨的结局。
据2018年《公安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万起被拐妇女儿童案件立案。
换算下来每天都有50多起拐卖案件正在发生,而被拐走的孩子能够顺利长大的却少之又少。
人贩子的背后是花了大价钱的买主,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说:“一方面,我不希望女儿被卖到买主手上;另一方面,我又害怕女儿没有被买走。”
因为没有被买走的孩子,会受到非人的待遇。
他们会被惨无人道的折磨,被逼在街头乞讨、卖艺,在人贩子眼里他们不是人,只是商品、是牲口,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有没有生病,根本不重要。
他们给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地狱的大门,而那些孩子都曾想过逃跑却没有几个真敢跑掉,有人24小时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也都曾想过反抗,可不听话的结局只有一种——被杀掉,器官被挖走卖钱。
每一起被破获的拐卖案件背后,都是不忍直视的真相。
据中央人民公安大学一份基于133个被拐儿童研究发现:
18.8%的孩子在单独玩耍时被抢走、7.8%的被骗走,18.8%的被亲戚、熟人卖出,而趁大人不注意被偷走占26.6%,父母带娃外出被哄骗走占6.3%、被抢走占9.3%。
恐怕每个父母都多多少少有过“丢孩子”的经历,有时候去了一趟卫生间,让孩子在门口等着,可出来就不见了人影。
有时候带孩子出门买个菜,这边还在热火朝天和菜贩砍价,一回头孩子就又不见了。
有时候我们只是在孩子前面多走了几步,追赶不上的孩子又是分分钟消失在了原地……
不知道有多少个人贩子都在暗处等待着这样的下手时机,他们会逗孩子、哄孩子、给孩子糖吃,然后顺势将孩子骗走。
有的甚至会伪装成外卖员、保安,化身成保姆、邻居,以照顾安全为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孩子带走。
危险总是无处不在,父母们或许真的需要提高一下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了。
危险陌生人
孩子越大,接触陌生人的机会也就越多,让孩子警惕陌生人是每个父母都会有的安全意识。
只是,大人总是习惯和孩子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离陌生人远点。”这类的话语。
孩子能理解哪些陌生人才是对自己有危险的吗?恐怕不能,毕竟心存歹意的陌生人还只是少数。
在父母的警告与现实的冲突下,孩子也就慢慢不把那些话语放在心上了,可父母还以为自己的安全教育已经做到位了。
实际上,在让孩子了解危险状态和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亲子间的信任感,才是孩子遇到危险时能否勇敢求救的关键。
当有成人和孩子说:“嘿,这是我和你之间的秘密,不能说给爸爸妈妈听哦。”
这就是那些危险陌生人,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熟人常用的哄骗方式,循序渐进、一步步诱导孩子走出安全区。
如果亲子信任关系和亲密关系不足,孩子通常就会选择隐瞒,否则小孩子哪有那么强的保密意识,总会在和父母的亲密沟通中无意说漏嘴的。
当孩子向父母倾吐一些不舒服的状况时,请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感受,而每一次:
“小孩子不要胡说八道。”、“不可以乱说长辈坏话。”、“怎么可能对你这样?是你自己不乖吧?”之类的回应,也都在让孩子与父母的信任感一点点降低。
我们应该让孩子清楚:无法靠着外表或身分来知道这个成年人是好人或是坏人。
与其叫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陌生人,不如让他们辨别陌生人应该有与不应该有的行为举止,并懂得如何安全和陌生人互动。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一些应该让孩子知道的安全守则:
1、不要进入陌生封闭的空间,比如别人的房间或车里;
2、成年人如果找你帮忙要直接拒绝,因为成年人只会找和他一样有能力的成年人帮忙;
3、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要让陌生人进屋;
4、在外就餐,不要让餐盒离开自己的视线;
5、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很多遭受侵害的孩子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发生什么事,或表达内心的恐惧、难过,甚至不会呼求。
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征兆,必须靠大人的机敏与留心,早一点发现异样就能早一刻帮助孩子脱离苦难。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