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殓葬
这是指长江下游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璧、瑗、环、琮、玉镯、玉锥、玉蝉、玉佩等多种玉器的安葬形式。由于《周礼》中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璧琮以敛尸”的说法,所以有的学者将良渚文化墓葬称为玉殓葬。这是强调了随葬品的重要,因为按周代礼制,璧、琮是祭祀用的礼器,墓主占有这些礼器,说明生前掌握祭祀天地的权力,通过分析随葬品的性质,则可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故有其特殊性。不过究其实质,玉殓葬也属于土葬之类。
与此相联系,在汉代,帝王及上层贵族死后,盛行身着玉衣厚葬的制度。玉衣,即用玉片编缀而成的衣服,是一种特制的高级葬服。古人认为,穿了玉制葬服,可以庇佑尸骨不朽,灵魂长存,因而不惜工本制作玉衣。目前我国发现的复原完整、保存最好的玉衣,是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金缕玉衣。玉衣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等不同等级。按《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皇帝死后用金缕玉衣,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但从刘胜及窦绾用金缕玉衣看,这一规定在西汉时尚不严格。汉代以后,玉衣使用渐少。曹魏黄初三年(222),魏文帝曹丕鉴于汉代诸陵的金缕玉衣不断被掘墓偷盗,便下令废除了玉衣葬制度。
金缕玉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