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钱与数不清的姑娘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如果人生再完美,又怎会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的论断,也不会有“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反思,更不会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不能苛求自己完美的同时,更不能苛求他人,以宽容之心待人,世界的美好就会与你环环相扣。
“尺之木必有节,寸之玉必有瑕疵。”无论是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还是光鲜亮丽的明星艺人,或者是那些为人类事业做贡献的伟人,都一样会有缺点,只是缺点的多少和影响程度的差别。
就像南宋词人辛弃疾,即使文武双全,为国为民奉献万千,但他的世界里,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钱和数不尽的姑娘。
才能过人,文武双全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官员、将领,并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提起辛弃疾,我们脑海里首先想起的就是他南宋词人的身份,从初中到高中,他的很多词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随便一提,就能说上几句。他的词豪放大气,意境深远,字字都在表达着对国家的热爱和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他的词不仅在质量上文辞奥博,朗朗上口,产量上也十分惊人,据记载,辛弃疾现存词六百余多,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各式各样的词句,让后人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为词的质量与产量双高,被人称为“词中之龙”。
无论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哀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无奈,还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闲适,亦或是“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的苦楚,都是他留下来的永恒的经典。
其实除了辛弃疾的文人形象,他还有我们所不了解的身份,那就是武将。辛弃疾的在文学上的地位高于武将的地位,所以一提到他,我们首先就会想到他对文学界的贡献,而很少提及他的武将身份。
辛弃疾刚出生时,北方就被金国占领,他的祖父辛赞因为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法南下,于是就在金国做官,虽为金人服务,但辛赞对他们恨之入骨,一直期望有朝一日,金国能退出北方,自己的国家能够完整。
除此之外,辛赞经常带着辛弃疾观察社会百态,因此也让辛弃疾亲眼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所受的屈辱和痛苦,所以他的爱国之心也由此被激起。
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家里经常进行各地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形势,也让辛弃疾有了一定的军事基础和政治敏感度。
前期的英勇气概,后期的报国无门
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自己报国的理想,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反抗的机会。
终于,在绍兴三十一年时,金主完颜亮野心勃勃,带领军队大举南侵,汉族人民忍受不了金人的严苛压榨,于是奋起反抗。
辛弃疾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从家里拿出钱财,自己组建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武装部队,与另一支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一同谋事,辛弃疾担任军中的掌书记,就像现在的参谋长之类的职责。
后来,辛弃疾被耿京派出去出使南宋,与宋朝领导人讨论里应外合之事情,合作相谈甚欢,畅通无阻,就在回去复命的途中,收到了耿京被叛徒杀害,而且军队也遭到了冲击,变得溃散。
这让辛弃疾心中的仇恨变得更为强烈,怒火充斥双眼,于是仅仅率领五十骑兵,连夜闯进五万敌军大营,五十对五万,能赢是多么小概率的事件,但是辛弃疾没有退却,就是这样义无反顾的他,创造了奇迹,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将杀害耿京的叛徒张安国活捉带回南宋给朝廷处决,那年的他,才二十三岁。
因为他在起义中的英勇气概和果敢坚毅,被世人说惊叹,也使他名重一时,也让宋高宗对他十分重视,并且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但是后来的官场生活并没有多如意,经历了多次弹劾和多次罢官,朝廷对他给出的建议并没有重用,只对他表现出来的实际才干感兴趣。
他的豪放的性格和对北伐的热情也很难让他在官场上立足,仕途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空有一身才干却没法施展。虽说后来也被重新提拔,但始终没有在他恰好的年纪得到重用。
所以在辛弃疾年迈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自己的报国无门,给人生留下了遗憾,于是才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经典。
好才喜色,成为人生暗点
辛弃疾的才华和勇毅令我们动容,他的爱国热血让我们肃然起敬,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这样的人,也会有让后人诟病的地方。
辛弃疾是个多情之人,贪爱美人,光是妻妾,就已经成群了,除了正室妻子,他光记载的小妾最少有七个,还有许多保持不正当联系的异性。
他的桃花泛滥,在现代人看来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么多女人之间周旋,别说好男人算不上了,连坏男人可能也没有他这么厉害。
除此之外,辛弃疾还是青楼的常客,这么多的妻妾都没有拦住他出去找欢乐的决心,他也常因为出入青楼被人上奏,从而成为他被弹劾的原因,而且他还因为青楼上的事与下属发生矛盾,并且公报私仇。
那是在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时,邀请好友刘改之喝酒,让青楼的新领班帮他叫他常叫的小姐陪酒时,领班说被别人叫走了,辛弃疾就赶紧走过去看,一看是自己的下属,于是就将此仇记于心,立即回去通知各下属到府衙召开紧急会议。
在青楼的下属不出意料,果然缺席,辛弃疾直截了当:撤职查办,他的下属也是一脸懵,但又没有什么可辩解的证据,于是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另外,辛弃疾不仅好美色,对钱财也是没有什么抵抗力。青楼的事情,虽然下属没有什么好辩解的,但是还是十分疑惑,之后问了刘改之才明白状况,于是给了刘改之五十万让他帮忙说情,但是辛弃疾不领情,非得要一百万才罢休。而且其在位时,也存了很多钱,据说他的庄园也十分华丽,朱熹看了都惊叹:“耳目所未曾睹。”
无论如何,他生活上的劣迹与他对国家的贡献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可能在当时,那些他人生中的暗点,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
小结:
与其说他是词人辛弃疾,不如说他是一员将士,甘愿为祖国的将来驰骋沙场,如果能给他报国的机会,那么他一定不会花费这么多时间谱写诗词篇章,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灵感来源,当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传世佳作,但是比起用佳作名垂千古,他更想将他的人生过得圆满无憾,更想圆他的报国梦。
英雄虽已不在人间,但他已被人们牢牢记住,他所有的功劳都会被记入史册,他的那些缺点,也被这些功绩所掩盖,而且这个世界上,本就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在他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带着包容之心去看待这些问题,他的爱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