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葬送了大明:文官集团、晋商资本和江南士绅
作者:徐吉军 公众号:汉唐荣耀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历史进入公元1000年后,有两次令人痛惜的重大失败。
第一次是1279年南宋被蒙古覆灭,汉文明遭受亡国之痛。所幸时间不长,到了1368年,明朝朱元璋就完成了驱逐鞑虏的丰功伟业。因为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时间很短,只有89年,对汉文明造成的伤害有限。
1644年,明朝灭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明朝残余势力抵抗了20年最终失败,是中华历史最令人痛心的转折点。
满清统治中原268年,为了维持少数人的统治,有意识采取愚民政策,疯狂的篡改阉割汉文明,导致中华文明从此落后于世界长达300年。
1、明朝的辉煌文明
明朝在大部分历史阶段,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向世界各地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从东亚开始,一路前行到东南亚、澳洲、印度洋沿岸、中东、非洲东海岸、南非好望角,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和平和恩赐为手段,让落后文明见识到了什么是天朝上国,体会到了天恩浩荡,实实在在的中华文明播种机和宣传队。
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文明之光照耀到那些蛮荒之地,估计南亚土邦非洲土著还要在黑暗中摸索五百年。
不仅在这些蛮荒地区,就是在稍微开化一点的欧洲,明朝的灿烂文化同样受到各国皇室的追捧膜拜。
蒙古帝国在东方被汉人推翻后,在中亚、东欧、北亚一直维持统治,继续压制西欧各国,并向西欧传递东方文明。黑暗中的欧洲应该感谢蒙古人,将东方文明带到了西方,成为西方文艺复兴的种子。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圣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这就是明朝中期国际社会的共识。
2、先天制度的缺陷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算是真正的贫农出身,根正苗红登了高位。
朱元璋嫉恶如仇整顿吏治,官员编制名额很少,俸禄水平极低。
朱元璋尊崇士人、重农抑商,极力反对发展商业,他认为国家倡导商业,会导致农业人口下降。因此,他对农民征收的税率很低,是三十税一。
朱元璋优待有功名的读书人,每个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名下的土地都有免税份额。为了避免宗室作乱,直接规定各地亲王终生不得出城,连城头也不许上。作为优待条件,就是给皇族成员赐予大量的土地而且不用缴税。各地王室一生像猪一样浑浑噩噩,除了吃喝就是造人,其他任何人身自由都欠缺。朱元璋这到底算是爱子女后代呢还是坑害后人呢?
朱元璋规定的四民顺序为“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为四民之末,仅比奴婢稍高一等。为了打压商人,明朝规定:家中有一人经商,全家不可用绸、纱,只可用绢和棉布;商人及其后代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令人无语的是,朱元璋一边歧视商人,却又不设商业税,这就为后期商人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商人们真不该怨恨他,应该喊他为祖宗。
除了对老百姓的社会地位划分等级之外,朱元璋还沿袭了元代匠户制度,将老百姓编为民、军、匠三等。手工业者统编为匠籍,军籍包括战斗人员和军工部门人员。
匠户和军户地位比普通老百姓低,规定世代承袭不许分户,不许脱离原户籍,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才有可能。
这种制度演变到后来,导致明朝后期由军户组成的卫所部队军心涣散,缺吃少穿,根本没有战斗力。
朱元璋习惯了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如果按照他设计的税收制度运转下去的话,明朝一年的税收刚好等于明朝一年的财政支出。
但是,明朝没有统一的税收部门,各个部门都可以直接获得部门收入。正常社会的税收模式是:老百姓缴税(钱和物资)交给官府,官府再上交朝廷,朝廷统筹后再分拨到各地,维持地方运转。
但是,朱元璋精打细算,考虑到各地税收上交中央还得搭上来回调拨的运费,于是直接下令各地将税收(钱和物资)就地截留,剩下的部分再上交朝廷。
具体运行的模式是,老百姓缴税给官府,地方政府各项运营管理费用以及各种办公支出扣除完毕,再交到州府和省府。
各省将各项支出扣除完毕,上交到朝廷。朝廷各部委都在等米下锅,分完了之后剩下几百万两白银进入国库,算是当年的盈余。
如此运转下来,明朝财政收入是每年的盈余,而南宋的税收是营业额,所以差了几十倍。
这种税收制度,是典型的地税高于国税,弱干强枝的后果就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低,在全国范围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低。最不为人知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各地自收自支,缺乏统一的国家概念,到了明朝后期,异地调兵非常困难,很容易引发兵变。
上述制度,在明朝建立初期没有显出太多弊端,是因为国家正处于上升阶段,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发展解决。
但是到了后期,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整个国家被制度的先天缺陷压垮。
3、内外交困的后期
明朝前期,经历了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五个皇帝。
朱棣起兵燕王夺嫡励精图治,驾崩后传位给仁宗朱高枳,但是仁宗只在位八个月就驾崩,宣宗朱瞻基登基。宣宗在位时间只有十年,继续重用贤臣三杨,天下安定,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后世称为仁宣之治。
1435年,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去世,年仅38岁。仁宣之治完结。
明朝仁宣之治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宣宗之后是英宗。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率军出征抵御瓦剌入侵,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土木堡之变,明朝军功勋贵集团全军覆没,从此朝政全部落入文官集团手中。
这是明朝由盛转衰由强转弱的最关键事件。从此,皇帝政令不出宫门,文官集团与皇权激烈较量,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导致明朝中后期多个皇帝要么被架空,要么主动放弃权力,要么扶持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对抗。
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嘉靖帝和万历帝长达数十年不上朝。
1521年嘉靖帝登基,一直到1620年万历帝驾崩,长达99年的时间里,明朝只有三位皇帝:嘉靖、隆庆、万历。隆庆皇帝只在位6年,存在感很低。嘉靖在位45年,万历在位48年。
正常而言,皇帝长寿,在位时间长,是帝国的幸事,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
但是,当时的明朝权力划分已经形成稳定的运转机制,皇帝只能掌握最终决策权,决策过程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将国家大事上呈给皇帝,写上处理意见,这叫票拟。皇帝只需要对内阁意见做选择,这叫批红。票拟建议权在内阁,批红决策权在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很不愿意参加大朝会,因为有无数言官等着激怒皇帝挨板子而扬名天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作为权力的最高象征,被文官集团关进了紫禁城的囚笼。
明朝文官集团驾驭着帝国的马车正常运转了一百多年,也算很不容易。但是,军户制度导致军心涣散,军队作战能力持续下降,外战不利加剧了财政负担。国家财政问题越来越严重,持续了几十年的万历三大征彻底透支了国力,朝廷背负的赤字越来越多。
明朝后期,出现了两位战神级人物戚继光和李成梁。李成梁是镇守辽东抗击异族的名将,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英雄。
万历三大征包括: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这三场大规模战争,从东亚宏观地缘战略层面维护了中华民族在东亚的宗主国地位。不过,在1606年爆发的明缅战争,以及1619年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明朝都遭遇失败。
明朝后期,恰逢小冰河期,天气严寒广东结冰,北方大旱又遭遇大地震,大灾之后出现流民。
何为流民?没有家园,没有食物,只能四处流窜寻找生机,就是流民。流民组织起来就是起义军。起义军四处攻城略地,只破坏生产而不从事生产。饥荒战乱,又伴随着大规模的瘟疫,直接导致明朝北方地区人口剧减。
天灾、人祸、制度弊端、异族崛起,这是明朝后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文明要想继续维持辉煌确实非常不易!
4、军事集团的无奈
为了与蒙古人作战,明朝建国,设十三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以山河固险。
明人宣称“我国家驱逐胡元,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至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列镇屯兵,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
到了成祖后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从开平卫内迁到嘉靖二十一年,明朝北方防线一直依靠九边重镇。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万里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到了明朝中后期,宣府镇(河北宣化)和大同镇(山西大同),因为与蒙古人毗邻,军方参与或者暗中默许的各种走私贸易十分兴盛。
那么,明朝军方为何如此腐化,竟然完全不顾国家安危?原因很简单,军人没有政治地位,没有社会地位,甚至经常长达数年欠军饷。有的卫所军户,贫困至极,妻子甚至只能卖身才能维持生计。
期待这样的军队恪守职责,征讨异族,那才是天理难容,痴人说梦。
明朝后期百姓和军人都造反,原因不是因为赋税太重,而是因为赋税不平等。朝廷财政困难,无力救济灾民,灾民只能变成流民;打仗的时候,朝廷没钱发军饷,军人只能抢劫才能活命。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明朝文人出身的官僚集团的贪婪与短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军功勋贵集团全军覆没,从此大明朝军人地位远低于文人。哪怕文武一个级别,武官见了文官也得行礼甚至跪拜!
更何况,还有无法改变的军户制度,使明朝军人一直是贱籍。在整个明朝社会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
文官集团对明朝武将的蔑视和打压,持续了二百年,一直到明朝灭亡。袁崇焕督师辽东,凭尚方宝剑就能直接斩了皮岛将领毛文龙,就是典型的案例。
明朝与后金对抗,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关内流寇四起。后金经常与流寇互相策应,牵制明朝精锐部队。
1618年,万历四十七年,大明与后金在辽东萨尔浒地区进行了一次战略决战。
由于种种原因,明军被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损失杜松、刘铤两员大将,以及将校士兵45000多人。
从此,明军再也无法与后金进行野战。
5、文官集团的腐朽
明朝文官集团,几乎都有自己的派系,无派系不能独活。关键的原因是朱元璋设计的俸禄体系太过苛刻,到了后期物价飞涨,很多官员靠工资根本不能生存。毕竟,海瑞这种官员很难出现,也不可能大规模存在。
在这种背景下,明朝官员要么自己经商,要么输送利益给士绅和工商阶层,换取他们的资金支持。
崇祯即位后,最大的错误就是听信文官集团那帮所谓的清流君子,一张圣旨就剿灭了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
原本魏忠贤率领宦官集团还能对文官集团形成制约,在全国各地零打碎敲搞出不少银子,可以充作军饷维持辽东大局。
魏忠贤宦官集团覆灭后,文官集团失去制衡,崇祯帝驭下无方,根本无法有效的调度资源。
当然,崇祯只有勤政之志,缺乏皇帝应有的教育过程和知识储备。崇祯性格比较复杂,在对满清是战是和、对农民军是招是剿,首都是迁与不迁等重大问题上缺乏决策能力,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最大的缺点是极其爱面子,不承担任何责任。
出于种种原因,崇祯帝斩杀了无数大臣。兵部尚书陈新甲奉崇祯密旨与满清议和,消息泄露,文官哗然,崇祯直接将其杀掉。这个问题,有崇祯的性格因素,也有文官的愚蠢和无耻。
明朝后期,明朝文人已经将礼教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多人为了名声奋不顾身,不通权变,更顾不上国家利益。
崇祯杀大臣的后果是,朝臣再不肯向崇祯纳一句忠言,武将作战失利,十有八九宁可投降也不拼死突围。
北京城被李自成包围,崇祯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捐了1万多两。其他的权贵更是哭穷、耍赖、逃避,更有奇葩把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装穷。
崇祯皇帝岳父周奎,在加官进爵后只捐了1万两银子。
文官们的想法是,“朱家的江山,丢了就丢了,关我什么事?”
老百姓的想法是,“谁当皇帝,关我什么事,我照样当老百姓?”
士兵们的想法是,“没有军饷,咱们为什么卖命?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共得银7000多万两。
1632年,崇祯五年,后金攻打蒙古林丹汗。林丹汗搞的后金断粮,根本追不上林丹汗。
几万人的后金军队即将断粮,这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但是宣大巡抚沈棨等人明知道后金是最危险的敌人,还出粮帮助后金。后金得到了沈棨的粮食接济,满血复活,彻底打败林丹汗。
林丹汗是明朝在长城外力量最强大,最可靠的盟友。就这样被害死。
此后后金三次入寇宣大,两次入寇北直隶山东,明朝北方地区彻底糜烂,最终灭亡。
腐朽透顶的文官集团,最终灰飞烟灭。有的后来投靠满清,帮助满清统治汉人,犯下累累罪行。
到了满清乾隆年间,乾隆下令编撰《贰臣传》,收录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汉奸,永远挂在历史的史书中。
6、资本集团的无耻
明朝社会后期,最有钱的两种人一是占有土地的士绅阶层,二就是因为贸易发展起来的商人阶层。
明朝士绅不纳税是传统,而从朱元璋开始就没对商人征过税,朱元璋就从来没想到商人可以这么有钱,这导致商人阶层的财富无法转化为国家力量。
两拨最有钱的人没法收,只能把钱摊到农民身上。一部分农民交不起税,就把土地挂靠到士绅名下,宁可向士绅交租,也不向国家纳税!另一部分不投靠士绅的农民,成了明朝社会纳税的主体。
少数社会最底层的人承担了国家的主要税收,一旦遇到灾难,根本无法生存,只能造反。
明朝后期,形成了两个不纳税的超级资本集团。北方是晋商为代表的走私贸易商业集团,南方是手工业和工商贸易为代表的士绅资本集团。
当时的江南,已经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产业主要集中在江淮。明神宗(万历帝)加征矿税和商业税,遭到了文官集团和江南士绅集团的联手抵制。
江南地区公然抗税,甚至打死皇帝任命的征税官,是因为当时的朝堂,江南地区凭借科举优势,几乎垄断了半个朝堂。
江南士绅阶层和新兴工商阶层组成了利益联盟,扶持了政治代言人东林党。
江南士绅地主资本集团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婪自私,坐视国家破灭而舍不得正常纳税。
满清入关后,对江南地区实行了多次大屠杀。最著名的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嘉定三屠,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富贵一时的士绅资本阶层,抱着他们积攒了上百年的财富一起灰飞烟灭!
除了江南地区的利益代表之外,宣大两镇从事走私贸易的晋商集团,也在朝堂扶持了自己的政治团伙。
明朝初年,山西商人帮助朱元璋北伐开始发迹。从此,晋商依靠边境优势,与蒙古后金等部落进行贸易,贩卖中原地铁、茶叶、火药等,换回马牛羊、兽皮等物资。这种贸易并非完全合法,而经常是带有走私性质,走私的是朝廷明令禁止输出的战略物资,包括铁器、火药等。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晋商许以重利,支持走私粮草铁器,帮助女真销售从关内劫掠来的财物,获得的利润超乎想象。
晋商在出售物资的同时,还帮后金建立情报网,出卖军事情报,到了明朝末年,晋商与满清的利益已经彻底捆绑到一起。
晋商集团了上千万白银,他们的卖国功绩在满清入关后得到确认,被御赐了八大皇商的地位。从此,晋商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晋商的足迹。
以山西商人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现在还有很多,如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等。
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
晋商集团,也就是后来的满清八大皇商,是汉人中最没有底线的败类。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资本没有国界,资本家有国界”,在晋商集团面前显然是一句屁话。
事实上,人性的贪婪面对资本的诱惑,堕落到无耻无底线是必然结局。这一点,资本论早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7、亡国灭种的悲歌
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死。明朝就在内外交困,风雪交加,人人都盼着垮掉的氛围中灭亡了。
后来满清在大汉奸吴三桂的配合下入住中原。南明坐拥大半个中国,却因为内耗连续失败,最终抵抗十八年,最终亡国。
从此,先进的汉文明被落后的满清统治长达267年。
在满清入主中原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只要进攻不顺利,就下令屠城,以至于中国人口从5100多万人,迅速降低至1000多万。
大汉奸范文程蛊惑多尔衮,实行毁灭汉族文化活动,剃发易服,对汉人发出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威胁。
其实,如果明朝能够继续维持统治,顺利度过小冰河期带来的各种灾难,应该有很大的机会率先进入资本主义。中华文明也不至于因为满清的愚民统治而被西方文明甩开300年。
如果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再延后一百年,能够将明朝逐渐过剩的人口陆续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甚至非洲地区,实行拓荒移民。那么今天的大半个地球,就不会是西方白人占领,而是中国人统治。
东西方文明的竞争,不可能在几十年就分出胜负。历史的进程无法假设,也无法重复。
明朝因为政权与资本,文人与军人,百姓与官僚,制度与文化等诸多错综复杂的冲突而灭亡,更因为人性的自私贪婪无耻短视而亡!
明朝的灭亡令人惋惜,令人捶胸,令人哀歌,令人悲泣!
今天的中国人,一定要吸取明朝的教训,励精图治,万众一心,把握住千年难逢的历史机遇,依靠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为子孙后代谋大计,全力以赴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实现千年未有的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