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曾剑青:回报,只为了远方的母亲

“中原红木杯”

文 :曾剑青 /图:堆糖

“花儿依恋着阳光,小溪呼唤着海洋,我在思念着远方,远方的故乡,雄鹰盘旋在天空,骏马奔驰在边疆,我在思念着远方......”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太嬷和她的孩子们。

太嬷出生于1881年,19岁那年嫁给了太祖父。她个子高大,性格温和,是个与世无争和蔼可亲的好太嬷,从没见她骂过人,也没听她抱怨过什么。太嬷共生育了七男二女,在那物质困乏的年代,人们生活非常艰苦,对于一个这样大的家庭来说,要养活九个孩子并不容易,但是太嬷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她的聪明伶俐,也把家整得有条不紊,当孩子们长大的时候,正碰上兵荒马乱的时代,处处抓壮丁。

太嬷是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抓去当壮丁的,可是,抓壮丁成了大势所趋,就是多少有钱人家也难免会被抓去。不过,有钱人家可以出钱买通官兵,让穷苦人、让那些没有活路的人替他们去当壮丁。开始,抓壮丁是奉行“三丁抽一”的,那意思是说,不管贫富贵贱,只要是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男子,谁要是一家有三个这样的人,就必须抽出一个人去当壮丁。后来干脆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人,抓来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用绳子给捆住,他们是怕抓来的人跑掉,完成不了充实军队人员的任务。

太嬷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们躲避战乱和饥荒,送孩子们登上到“过番”、“南洋”去做劳工的帆船,“过番”、“南洋”是指从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南海国家。在离别的岸上,我似乎看到了积劳成疾的太嬷头发已经全白了,深褐色的脸上满是皱纹,她张开干瘪的嘴嘱咐着孩子们:“孩子们,我永远爱你们,记得来信!”三伯公、五伯公、七叔公回头看着瑟缩在寒风中发抖的母亲,含着眼泪拼着最后的力气,沙哑地朝着母亲站立的方向异口同声地喊到:“我们永远爱您!我的母亲!”望着滚滚的浪花,波涛汹涌的海水,茫茫的天空,太嬷心里充满着心酸,不禁潸然泪下,这一去也不知是对还是错,是生还是死,但作为母亲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从她坚毅的眼里,更看出她的希望和祝福,太嬷站在高高的岸上,瘦弱的身躯,就像一枝高高擎起的蒲公英茎秆,用尽所有的力气把自己的孩子推向远方,推向海洋的彼岸,推向异国他乡.......

多少母亲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啊!多少母亲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体验融融泄泄的美好啊!多少母亲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在自己的身边,感受亲情的温暖啊!即使遭遇困顿艰难,即使遭遇凄风厉雨,即使遭遇兵荒马乱,作为母亲所能做的这一切都是无奈之举,要不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啊!我的太嬷,你给远去讨生活的孩子们一方晴暖的天空,给远行的孩子们活的希望,给远行的孩子们以信心和力量。

万里迢迢,经历几个月海上颠簸,三伯公、五伯公、七叔公到达现在的马来西亚槟城,秉承太嬷般淳朴、坚毅的性格,从事最艰苦的建筑工作。他仨终生劳累,虽然生命那样卑微,如同蝼蚁和牲口,但他们以团体的力量,传统家族的力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维系并发展着家庭的生存。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被迫离开故土的亲人们,一旦在外发迹,总是忘不了故乡,于是想为老家捐资建校修路。在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每年春节前,都会收到从槟城寄来的钱款和信件,信件中远在海外的亲人们总惦记着故乡,慷慨捐款修公路、建学校、装电灯、助孤寡......他们为家乡做了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母亲,永远是梦中灿烂的阳光,永远是心中刚毅的蒲公英。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流年岁月,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一分的消减。故乡,是一根无形的线,不管游子走多远,终究离不开它的牵绊,躲不掉它的牵引。

回报,只为了远方的母亲生活得更加幸福,洋溢无限温馨与欢愉。

前不久,接到我的同辈、三伯公、五伯公、七叔公的孙子、孙女们自马来西亚槟城打来的电话得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亲人们以前受鄙视、受压制的命运也得到了改变,生活也越来越好,幸福和谐。大陆这边的所有人也深感庆幸,当我加入槟城亲人的微信时,群里显示258人时,我不禁欣喜万分,在这一群人中,有的经营着建筑公司,有的从事着商业贸易,有的服务于政府公务,有的奔向美英澳等发达国家......原来,这些漂洋过海的亲人们顽强地在异国他乡开枝散叶,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忽然掠过脑海,祝福地球村的人们年年平安,生活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