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牛应元祖莹(明)
关中平原帝王众多。名人更是多于牛毛,就是一些特别有名望的大人物现在都很难能保留下来。而一般官员就更少了。尤其唐以后更少当文物进行保护,今在陕西已经很难看见多少明清时期的坟墓了。今天(18年3月24日)我走访的就是陕西泾阳县人,牛应元祖莹。也就是说是牛应元先人的坟墓。从碑文看应该是他爷爷,具体大名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不是什么名人,但是牛应元(1573-1619年)其人在明朝官虽然不大。名气却大。是万历十一年进士,一生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两袖清风。是个好官,也是泾阳县人的骄傲。
这次寻找牛应元祖墓还是很运气的,早就听说泾阳中张有一古墓且地面留有石刻。想去一直不得要领。当然更不知道墓主是谁,当然也就无法下手寻找,今天刚好参加帝王陵唐贞陵穿越活动迟到,也就把心放下,顺便去碰碰运气,当快到中张的时候见路边一老区搀扶一老叟行动吃力,很难过马路,我就把车停下,压住后车让老人先过。可是两老害怕,不敢通行,我就从车窗把头深出大声叫嚷他们先过,不要害怕。顺口问道你们是哪里的。结果老区说中张的。
说真心话,现在社会风气极差,原本我是不敢做好事下车去搀扶两人的,但是他说者无心。我听者有意。就立即告诉他走我送你一程,刚好我也去中张镇。上车当然就是闲聊,我立即把话引到石马上。结果真应了那句老话,无巧不成书,他家就住在石刻西侧的村子。距离石刻仅仅几百米的地方。我当然是不露声色的加油不一会就把他两送到家。两老口感谢的不的了。要留我吃饭,却那知道我心早就飞了。随口应付几句,立即走人,两口也是老实人,详细的告诉我怎么去,车放哪里。简直就是好人好报了。
旷阔的麦地里最南是神道碑,老远就看见了。高怕在2米以上。六螭龙碑首,龟扶,但是就露一点在上面。大部分埋在地下,龟头应该已经被砸掉了。其它保护完整,字迹清晰,明显的手书刻碑。中间大写字行书“大明牛氏先莹神道碑”九个大字。上首天干纪年“万历二十六年戊戌春三月之吉”下首是;“赐进士第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孙男应元立”。这样看来牛应元修建自己祖坟的时候才二十五岁,不但是进士了。并且已经是道监察御史的官了。确实是一个高材生,文曲星下凡。
不过官职并不大,按明制,文林郎不过就是一个七品街的散官。换算成现在的行政级别来看最多正处级干部。应该是没有资格给家里大修祖坟的,不过他当的官职却不一样。“四川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也不大,但是权利大的要命,就相当现在的中央巡视组成员。你说厉害不厉害,只要你是当官的就没有不怕他的。而且道监察御史可以直接给皇帝上书,也就是私下打小报告。当然在地方官哪里是又恨又怕的角色。要钱更是容易,不过史书记载他是个清官。
神道碑后大约50米的地方现保存石马两匹,左右各一。石刻雕刻精美。明朝风格成熟,并无创新,其马马鬃成两侧对开,倒是不同其它明以及其它朝代石刻。石马腿部以下埋入土里,眼估大概也在一米五以上。因为这里是牛应元的祖坟,故而能查到的资料就不多了。相反牛应元的坟墓现在埋在何处就不的而知了。如果是他的墓估计规模等会更加庞大的。
最北侧的封土现在已经不存,早其耕地早就被已经平掉。不过他也算不了什么人物。就是保存到现在也没有多少考古和历史价值,这里也就不在啰嗦。
牛应元后来官做到御史中丞,相当现在的监察部常务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级别,官也算不小了。期间辞官回家休息了10年,随再启用,官做到了“刑部左侍郎”,不过刑部左侍郎是个空衔,实权并不大,相当现在的政协而已。死后赠“刑部尚书”,相当现在的国家部委的部长。为正二品,这个级别的大员在封建社会绝对是可以厚葬了。如果能找到他的墓对考古和历史应该会有些价值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