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今年,“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被写入了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岛不断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踏浪前行。
在位于崂山区的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海洋功能薄膜材料制备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在设备里注入甲烷和氢气,金属的表面就会逐渐“长”出金刚石薄膜,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海洋电导率传感材料,是温盐深传感器探头上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制约温盐深传感器国产化“卡脖子”的难题。
山东省科学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研究员 盖志刚:基于金刚石薄膜材料非常优异的机械和电化学性能,我们研制了长寿命、高稳定性、测量灵敏度比较高的海洋温盐深传感器,实现了海洋温盐深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今年开始在智慧海洋、业务化体系的浮标和台站上大规模应用。
把海洋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是作为海洋科技城的青岛急需破解的难题。前不久,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正式启动,作为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的全资子公司,经海仪器公司将联合共同体内27家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推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20多种装备国产化。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 刘岩:我们准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充分发挥共同体成员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的科技成果、人才、平台、资金、产业、应用的优势,突破一批前沿关键共性的核心技术,最终形成上下游联动、科教产深度融合的海洋监测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最近,“国信101”号工船养殖的首批大黄鱼在广东南海海域集中起捕出货并上市销售,这是国内首次上市销售由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养殖的大黄鱼。“国信101”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中试船,“国信1号”去年年底在青岛启动建造,预计2022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将奔赴深远海开辟海上“移动牧场”工业化养殖新模式。
原国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 张显良:渔业发展,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都是在青岛掀起来的,第六次浪潮向深远海,向深蓝渔业进军,以养殖工船和大型智能养殖设备为代表,装备包括其他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全方位都进来。
融入经略海洋的蓝色浪潮,谱写向海而兴的华彩篇章。“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今年我市将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做大做强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提升涉海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35年,青岛将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 戚永战:核心是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继续抓产业,抓项目,抓平台,发布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文件和纲领,组建深海开发方面的产业集团,争取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继续推进过百亿的重要项目,积极谋划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区,在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风电装备等领域打造产业集群,让青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个名片能够打出去。
来源:爱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