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必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特点和鉴定要点

隋唐是由三国经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公元魏220-公元589年)共三百六十余年的分裂之后,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潮期,也是重新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中华大帝国时期。

六朝时期 玉龙凤形佩 江苏南京邓符山三号墓出土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对玉器的影响

玉器制作因种种条件的制约,由两汉的高峰衰落下来,因此,在魏晋时期,出现了玉器数量少、制作工艺不精、品种不齐、新品缺乏出现的发展低潮现象。

此时期的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有:江苏的南京尧化门、幕府山、邓府山、富贵山、童家山、郭家山、象山、光华门石门坎、板桥石闸湖、镇江丹徒、句容、高淳;陕西的西安水寨、王郭村,咸阳;湖南安乡;河南的洛阳涧西、十六工区;贵州平坝马场,山西的太原王郭村、寿阳贾家庄村;湖南安乡;江西南昌京山;湖北的宜昌市一中、汉阳蔡甸;河北吴桥;辽宁北票西关营子等。

在这一社会条件培育下,玉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六朝时期 玉马头饰 江苏南京光华门外六朝墓出土

二、玉器的种类和器形

由重气韵的的现实主义玉器艺术走上重神似、重体量的现实主义玉器艺术的时代。

隋朝天子服用革带玉钩能;唐朝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

妇人服饰华贵,喜欢佩戴玉质首饰。

五代十国玉器的应用在晚唐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损益。

六朝时期 玉蝉 江苏南京光华门外六朝墓中出土

所见此期玉器有飞天、带板、佩、璜、环、带扣、簪、镯、戒指、人物、独况、鹿、猪、寿带、风、蚕、杯、洗以及衰册、步摇等等。

三、玉材与玉色的特点

玉器材质有玉石、水晶、玛瑙、琥珀、滑石、绿松石、青金石等。

玉料中有青玉,青白玉,质色纯润的白玉少见。

滑石品类增多,盖以补充于料之不足。

魏晋 螭龙纹饰佩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四、玉器的造型与纹饰特点

魏晋南北朝玉器的器物造型主要有几何形和动物形。

几何形造型有壁、环、管等,动物形造型有龙纹佩、螭纹佩、蝉等。

其纹饰主要有龙纹、凤纹、端纹,云纹,谷纹,乳丁纹、羽人纹熊纹等。

魏晋 玉兽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五、魏晋时期玉器工艺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工艺基本上沿袭汉代的风格, 但已逐渐衰减,大多做工简略朴素,精工者较少。

这时期玉器制作工艺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片雕、镂雕和圆雕三种。

魏晋 玉龙形佩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六、魏晋时期的玉器种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见到的出土玉器及传世佳器都不多,就目前所见而言,大致可分为葬玉、装饰品和日用器具三种。

此外,在考古出土的玉器中,还有少量的佛教题材玉器造型出现。

西晋 玉带钩 湖北省汉阳蔡甸一号墓出土

七、魏晋时期玉器文化衰落背景的社会现状分析

汉代末年权佞当道,民不聊生,于是曾经统一的国家便又开始走向分裂了。

经过长期混战,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出现。

这段历史几乎是中国文人墨家演绎最多的一个题材,极尽所能,写其风云变幻之态。

魏蜀吴三家争霸,最后却让司马氏渔翁得利,短暂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西晋。

但这种统一却走向了更大的分裂,出现了近三百年的先为东晋十六国,后为南北朝的对峙,小国纷立,朝代如变魔术般更替着。

东晋 玉螭虎钮印 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这就是汉灭以后魏晋南北朝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魏晋南北朝也是一个战乱纷繁的动荡年代。

但这时期玉器的发展却没有像春秋战国那样辉煌,反而跌倒了低谷。

战乱的年代,经济萧条,不允许人们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厚葬。

三国魏文帝时,朝廷明令禁止厚葬,金缕玉衣变成了历史名词。

其实禁止厚葬应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墓穴丰富的宝藏常常引人窥视,造成盗墓成风。

那些厚葬的王公们不但没能成仙得道,反而在死后仍得不到安宁,他们的财产被盗,尸体也常常是无法保全。

这令那些曾经打算厚葬的活着的人们望而却步。

战争的连绵不断,使得交通受阻,玉材的来源减少。

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少得可怜,还有很多是用石头来代替的。

东晋 玉双螭纹佩 江苏南京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八、佛教文化的兴起和石雕艺术的替代作用

苦难深重的人们不会再有心思用玉来装点自己,他们需要的是从现实折磨中解脱出来。

佛教文化的传入,正好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精神的载体。

为此有关佛教的艺术品大量涌现,雕玉的工匠们这时也转而去雕刻石佛像了,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便是在这时期开始兴建的。

平常的老百姓没有物质条件来购买玉器,那些富庶的土大夫、贵族们对于玉的态度也改变了。

他们不再遵循什么“君子比德于玉”的礼制,玄凤大盛,上层阶级更加崇拜虚无与放达,礼教成为了空谈。

儒道两家所赋予予的道德内涵和神秘气质都在渐渐消去。

用玉礼制的废除,使得玉又失去了一项功用,成为了艺术品的它们更是可有可无。

更有甚者,这时期食玉成风,有人以为食玉可以成仙,本来就不多的玉材就这样被他们自白地浪费了一 大部分。

看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不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不在玉器发展这一方面。

西晋 玉彘 江苏南京中华门石开湖西晋墓出土

(0)

相关推荐

  • 古玉的神韵,不知道的快收藏起来

    世界三大玉器产地之一的中国是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崇玉.尚玉.爱玉.藏玉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玉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的珍 稀及高 贵品质,象征着贵 族权力.地位.品德.唐 ...

  • 金银宝玉的世界:由商代到清朝,帝王将相随葬的金银玉器制品

    <晋书·索琳传>说: "汉天子继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可见汉陵的奢靡程度.这种现象不仅仅见于汉代,其它朝代帝陵的营建也大同小异 ...

  • 沈华:明代中期的玉器制作特点辨识

    (接上期:明代初期的玉器制作特点) 上一期说完了明代初期的玉器特点, 元末明初的玉器风格 我们接着说第二个阶段,就是是明代中期, 从史书上考证,明代中期主要指(成化---嘉靖年,1465---1544 ...

  • 寥若晨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

    隋唐是由三国经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公元魏220-公元589年)共三百六十余年的分裂之后,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潮期,也是重新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中华大帝国时期. ...

  • 古玉圈里的“大熊猫” |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东晋 ·<玉螭虎钮印> 通高1.7厘米.印身长2.4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南北朝云虎纹玉璜 导读:魏晋南北 ...

  • 古玉圈里的“大熊猫”——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东晋 ·<玉螭虎钮印> 通高1.7厘米.印身长2.4厘米.宽2.1厘米.厚0.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南北朝云虎纹玉璜 导读:魏晋南北 ...

  • 古玉鉴定:宋代玉器的制造特点分析,玩玉必知……

    收而不研者俗  藏而不鉴者傻 文物 | 书画 | 陶瓷 | 玉器 | 珠宝 | 名石 | 红木 | 文玩 五代郭威于951年灭后汉,即帝位,易号后周. 954年郭威殁后由养子柴荣继位(世宗),他亲率大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文人画家,绘画技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有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中外艺术在此时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下)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下) 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加深 (1)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田庄经济 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在中国由来已久.两汉时期,社会上出现的豪强世族,不少就是广占田土的大地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1.城乡经济的衰落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东汉政府财政困难到发不出官僚俸禄,农村土地抛荒,流民四起,社会危机正不断酝酿成熟.公元184 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及其后的董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门士族冲破世家大族垄断带来的影响

    引言: 在古代的阶级之中,士农工商是最为常见的,士人到底是什么角色呢,在春秋时期士人便出现了,基本上他们是来自于维护当时的价值观念的角色,无论是汉代的儒生或者是宋明时期的新儒生,都是承担了当时的价值观 ...

  • 玩微信必知的6个小技巧!太实用了,赶紧学起来!

    6个微信实用小技巧: 1.不想打字了,说说话秒变文字 当你不想打字,而对方又不方便语音聊天时,我们就可以用到这个功能了. 打开好友的聊天界面,点击右下角的" "号,再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