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融”到“智多星”:江苏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弯道超车
【数据猿导读】 如何能够在变革之中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是每个行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记者 | 大文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银行这样相对封闭的体系来说,DT时代的降临意味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就内部而言,如何高效的对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如何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如何快速审批、提高用户体验,如何在大数据技术进步的浪潮下保证资金和信息安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银行内部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银行业也感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压力。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服务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及民间小额理财需求难以满足等难点和盲点,利用监管空白,短时间内蓬勃发展,成为金融新业态、新势力,成为了倒逼银行业进行大数据改革的中坚力量。
在这样的新环境中,银行业进行大数据化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银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方面进展如何?大数据会在银行业发展出什么样的成果?数据猿对江苏银行数据应用专家进行了专访,他向我们介绍了大数据在银行业中的发展现状。
江苏银行于2007年1月24日正式挂牌开业,是江苏省最大的法人银行。截至2016年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达15983亿元,各项存款总额达9074亿元,各项贷款总额达6494亿元。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6年度全球1000强银行排名中,按一级资本列126位,是中国排名提升最快的银行之一。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银行。
江苏银行大数据建设起步于2014年底。2014年,正值“互联网+”、大数据概念最火热的时期,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提出了“大数据弯道超车”战略,基于“打造最具有互联网和大数据基因的银行”的想法,江苏银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数据应用产品:如“智多星”数据分析平台、“e融”品牌下的“税e融”、“享e融”等线上贷款产品、基于内外部数据整合建模的对公资信服务报告、以实时风险预警为导向的在线交易反欺诈应用、基于柜员交易画面等半结构化数据的柜面交易行为检核系统等。
这位专家告诉数据猿,江苏银行目前开发和使用的大数据应用主要分为三种: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智慧决策。
在智慧营销方面,江苏银行开发的“税E融”产品,将平台与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进行联动,对贷款业务进行支持。江苏银行还为给客户经理提供了“筋斗云”平台,通过客户的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在智慧管理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2015年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早在2013,国内部分银行电子渠道业务量占比已经接近80%,日均手工监督工作量减少了近99.4%。目前中国各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数据量已经达到100TB以上。其中仅工商银行累计存储数据就已经超过4.9PB,农业银行每年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归档量分别突破100TP及1PB,交通银行每日处理约600GB数据,存量数据超过70TB。一份广为流传的调查则指出,银行业每创收100万美元,平均就会产生820GB的数据。
银行拥有的大量的结构化数据是银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先天优势,但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和挖掘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朱研表示,当银行内数据达到一定的规模,对大数据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之后,业务部门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报表工具又无法及时、准确的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银行需要一个可以实现自由的开发、探索的工具。
江苏银行基于帆软软件提供的数据平台开发了“智多星”数据分析平台,可提供固定报表查询服务、自定义快速报表服务、智能 BI多维分析服务、数据挖掘和建模服务在内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降低了银行内部的数据分析门槛,“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分析数据、开发报表。”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领先的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商,沉淀数据分析领域十余年,致力于为全球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分析解决方案。江苏银行认为,与同类产品相比,国内厂商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更贴近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对银行用户“中国式复杂报表”的习惯。与国内其他厂商相比,对客户响应需求的能力和开发能力也是银行比较看中的。
在智慧决策方面,江苏银行正在尝试通过机器学习对业务、市场和风险进行预测,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在大数据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数应用领域的法律和监管缺失的问题。这位专家告诉数据猿:“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暂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在银行与工商、税务机关合作的过程当中,数据都需要客户进行授权,但是更多的第三方数据源提供的数据却常常包含未授权的隐私数据,这些数据能不能用、怎么用,都需要更多法律法规来进行指导。”
实际上,不光是在银行业,大数据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都缺乏法律规范。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该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部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安全基本法,对我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作出了系统规定,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网安法》基本覆盖了大数据安全的各个方面,除了个人信息保护、跨境数据传输评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之外,还包括公共数据资源安全开放、数据内容安全、大数据非法交易等方面,是当前大数据安全防护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改变了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长期以来缺乏权威的、全面的、基础的上位法的现状,也将为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数据已经开始为金融行业创造新的价值,而在金融行业之外,依然有更多的传统行业面临着变革。如何能够在变革之中抓住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是每个行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文/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