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经的重要穴位

(1)合谷

合谷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在手阳明经上,是大肠经的原穴,也就是肾中原气通过三焦到达手阳明经的输入口,所以它有较强补气的作用。一般的讲,肌肉丰厚隆起的地方气都旺,而浅薄凹陷的地方气都虚。临床上我们针灸时先要看下病人的基本情况,最简单的就是看下合谷,如果是凹陷下去的,那么说明气虚明显,针刺效果就不好。这种现象在中风偏瘫、长期卧床的病人就比较多见。

针刺合谷时最好用左手拇指或是食指按压在穴位上,顺着指甲进针,一来减轻针刺带来的疼痛,二来可以避免刺破血管。合谷穴脉气较强,所以针刺感强烈,不要进行大幅度的行针,尤其是对体质虚弱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晕针。针刺合谷徐缓针感可传到食指。

合谷的用法较多,能够治疗的疾病也比较广泛,但都离不开补气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兼有较强的温阳、行气的作用。所以合谷对外感病、经络脉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在治疗外感病方面作用尤为显著。

五输穴中井穴脉气最浅,一般也就针刺1~2分,没有得气的感觉,只有痛感,它的用法更多的是点刺放血,从荥、输、经脉气逐渐走深,到合穴经气就已经很深了,向内联系脏腑,所以合穴深刺才能引到脉气。

合谷是原穴,所以针刺可深可浅。合谷穴总的来说有温阳益气的功效,但深刺和浅刺的作用就有所不同。浅刺有解表、宣发、开窍升阳之功,深刺有利湿气、降逆、下气、固脱之功。

取穴方法:伸展拇指、食指,从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远端1/2处往其近端循摸,摸到一个凹陷。合谷缝隙位于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

(2)三间

三间穴在临床上使用也非常广泛,我想可能是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位置上它和气穴“合谷”挨的很近,可以得到它的经气补充;二是它是手阳明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可以治疗身体沉重、关节疼痛性疾病。不过三间却很少单独使用,常和董氏奇穴的灵谷穴一起使用,作为后者的加强针。

三间穴在示指之拇指侧(桡侧),本节后凹陷处,穴当本经第三个穴位,故名三间。它位于二间和合谷之间,在《针灸甲乙经》中,二间又被叫做间谷,三间被叫做少谷。这三个穴位只有一字之别,作用却不尽相同。

一般的教科书对三间的操作只是描述为直刺0.5~0.8寸,不过董氏奇穴要求是贴骨下针,这样针感会更强,疗效也更显著。针刺时让病人稍微握拳,这样进针不尽能取到正穴,还可以减轻进针时的痛感。这个穴位针刺感强烈,所以不要进行大幅度的行针,尤其是对体质虚弱的病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晕针。

三间穴能够治疗的疾病比较广泛,目痛、牙痛、咽喉肿痛、肩背疼痛、手指及手背红肿、身热、胸满肠鸣、气喘、大便不通、多卧善睡等。归纳起来这都和它具有良好的泄热、止痛的功效分不开。董氏奇穴中灵骨和大白常用来治疗足太阳经的坐骨神经痛和恢复偏瘫病人肢体功能。

取穴方法:从第二掌骨头的近端循摸到第一个骨和筋之间的缝隙,即是三间穴的准确位置。

(3)曲池

曲池是人体大穴,临床使用频率非常高,它是手阳明经的合穴,所以曲池的经气相对而言,会更加深入,它向里即联系大肠。

曲池穴的针刺比较简单,因为其局部解剖较单纯,这个地方没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经过,针刺比较安全。临床中主要有直刺、透穴,也可平刺和斜刺,就是向上或者向下。但是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这个穴一定要在曲肘时,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取,曲肘时这里有一个凹陷,就是“穴处有凹,形似浅池”,在这个地方取穴,才是曲池真正的位置;二是进针可以适当深点,太浅不容易引到经气。

曲池可以治疗手阳明的经筋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网球肘,《内经》用火针或是温针灸治疗。此外,曲池还可以治疗外风,所谓周身之风,治疗周身肌肤的风邪,功用主要是宣透解表,还可以治疗血中之热,或者说血中之风热,就是说曲池可以治疗类似荨麻疹一类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病。临床经常加上风池、血海、三阴交配合使用,治疗病人的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就是中医讲的类似风疹这一类疾病,都可以用曲池穴,配合活血养血有关的穴位。

当然还可以配合大椎、合谷,让功用叠加。大椎穴治风也是以外风为主,风热为主,但也可以治疗内风,就是肝风。合谷穴治疗头项、口面之风邪,也是上半身风邪为主,风寒、风热,与肺卫有关的问题,有宣肺之效。大椎、曲池、合谷配在一起,有风寒加风门,有头痛,加风池、风府,这就是曲池治疗以风邪为患时的用法。

取穴方法:首先确定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的手阳明经的缝隙,然后从手三里沿着缝隙往上循摸到肘关节,在肘横纹处,也就是肱桡肌的外侧缘,可以摸到一个较大的凹陷即是曲池穴。

(4)肩髃

肩髃在临床上也是经常使用的穴位。这个穴位是以它所在肩部的位置命名的,髃是边缘的意思,放在这里其实指的就是肩峰端,而它准确的位置就在紧挨肩峰前下方的凹陷处,当然它也是肩部位置最高的穴位。

肩髃大概有这么几种针刺法,一是直刺,也就是朝着肩关节腔的方向进针0.8~1.0寸,这也是西医肩关节腔穿刺的进针点;二是顺着经脉朝着肘关节向下斜刺,;三是向极泉方向透刺,疏通阳明和少阴的经络气血,利于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肩髃最常规的用法就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的疼痛、活动受限,也就是肩周炎;另外它是手阳明和阳跷脉的交会穴,所以它能调动经脉气血,充盈阳跷脉,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尤其是能改善下肢的行走功能,偏瘫病人选取这个穴位作用就在于此。其次肩髃还可以治疗瘾疹。

取穴方法: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会出现两个个凹陷,前方凹陷就是肩髃。

(0)

相关推荐

  • 深刺风府穴的秘诀

    ​风府穴在针灸里面向来是个常用穴,可以用来治疗癫痫等神志疾病.但在针刺中也常常把它列为危险穴位之一,教材里面多强调"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延髓".在教学及临 ...

  • 2021年4月25日《针灸大成》第49课作业

    文字仅是我本人对老师课程的理解,您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收看老师的授课视频,祝您福慧双增! 从攒足穴上来,到头上转个弯,向后是膀胱经,胃经并没有到头后面去,所以前面脸的问题大部分是胃经的问题,头后面的问题 ...

  • 巨骨穴

    巨骨穴 取穴方法:巨骨穴位于人体的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穴位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巨骨穴 解析: 巨 ...

  • 【穴位】肩髃

    肩髃 <针灸穴名解>: 髃,骨间陷隙也.又同腢,肩头也.穴在肩端,举臂两骨间陷者中,故名"肩髃".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穴.治肩臂项背风痛及痿痹之症.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 ...

  • 譩譆穴

    噫嘻穴(yì xī xue)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別名五胠俞.令病人發噫嘻之聲,此穴位局部能動應手指,故名噫嘻[1].譩,通"噫",傷痛聲.<集韻> ...

  • 十二经脉之大肠手阳明经之脉白话解

    大肠手阳明经之脉白话解 一  运行路线 大肠手阳明之脉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 ...

  • 人纪针灸系列:手阳明经之二间、三间(二)

    大肠经的荥穴,我们叫二间.由于大肠经这个经络五行是属于金,荥穴是 属水,因为大肠经是阳金.所以,二间变成是大肠经的子穴.大肠经的子穴,也就是说治大 肠经实症.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它. 那二间穴怎么找, ...

  • 《手阳明经经筋之循行路线主病及治疗原则》

    关于手阳明经经筋之循行路线,经文曰:"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孺结于鹪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脶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烦: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 ...

  • 大肠经为手阳明经,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打通大肠经的方法

    大肠经为手阳明经,在十二经中有独特的应用,有养阳.生津通腑等作用. 如果手阳明大肠经的经气发生异常变动,就会导致牙齿疼痛.颈部肿大等症状. 1 上臂偏粗.下牙龈肿痛的人,大肠经可能有堵. 在食指尖上的 ...

  • 颈椎病的穴位缓解——阳明经

    当下颈椎不适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庞大.笔者结合中医针灸,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穴位的缓解方法.中医有多条经络循行颈部,不同的经络,有着不同的穴位.下面逐一了解循行颈部的经络及其对应的缓解穴位.由于最多 ...

  • 手腕有个“坑”,藏着止疼穴!牙疼、耳鸣、嗓子疼、头疼,它都管|耳鸣|阳溪|牙疼|阳明经|穴位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针灸学>.<针灸腧穴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想,作为一个中医 ...

  • 手太阴与手阳明穴位背诵

    一.手太阴肺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 两条经络线 1.起中焦.络大肠.从中府,走手臂.桡侧线,出腋下.内侧走.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到少商. 2.列缺分.掌背走.到商阳.交大肠. 穴位:中府(肺 ...

  • 手出汗的针灸穴位

    手出汗的针灸穴位

  • 手阳明太阴

    ​过在手阳明太阴: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是清代医学家 柯韵伯的理论 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 阳明.太阴的病变规律 1"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病理特点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而当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