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房企解约应届生,折射出地产行业竞争的无奈
原创:涛哥杂谈(ID:jerryhetalk)
4月28日,在我们的HR群里,聊到武汉某地产批量解约了19届的管培生,简历大家也都看过,其实不少人学校还挺好。
解约的这家房企,道义上肯定说不过去,毕竟耽误了学生的发展,但从现实来看,很多事情也是无奈之举。
所以,今天我们不带情绪,单纯从行业的市场环境,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谈谈我们面临的现状,以及一些必然的趋势。
一、小型房企越来越艰难
这家房企2018年销售额不足百亿,如果你去网上搜索,会发现不同版本的声音。
你能够看到新闻报道说,他位列“2018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但销售不足百亿,怎么可能进百强呢?
很简单,就是买榜。这是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榜单完全就是广告,但是那些还没进入社会,什么都不懂的应届生,怎么知道榜单的水深呢?
不少学生一搜是百强,觉得可能还行,就冒然去了,殊不知这家房企的体量,离百强门槛还差了两倍。
而从年报看,事实上这家企业2018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净利润下滑超过50%,应该说经营压力非常大。
这时,如果你是老板,净利润下滑50%以上,你能怎么做?断臂求生,是必然,也是无奈。
二、巨头时代已经来临
同样在武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融创4月23日一天用152亿拿了四块地。
融创一天的拿地金额,如果减去150亿,剩下的零头,就相当于这家房企2018全年的净利润。
这是一个强烈且充满讽刺意味的对比,很多人说未来地产行业将会是“全国巨头+区域性房企”并存的时代。
但现实一定会给你一个响亮的耳光,你在一个区域干的再久,没有体量,没有资金实力,随着地价上涨,你很快就会被清理出局。
在钱的面前,时间的积淀不值一提。有资本的,那叫区域深耕;没资本的,那是区域等死。
市场上普遍的观点是,5年左右,地产行业将会完成轰轰烈烈的兼并整合,百强以外的房企几乎100%是不安全的;50强到百强的,将会非常困难;而50强以内的,可能刚刚够上未来的船票。
从克而瑞数据看,50强房企的市场占有率,2018比2017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而2019一季度又比2018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市场吞并非常快。
按这个趋势,5年之后,50强房企占据80%的市场份额,这真的不是想象。
留给小房企的时间,不多了。
三、“标杆+精英”是大趋势
每年,涛哥都会收到很多应届生询问:我学历不行,也没实习,还能去地产吗?
我的答案是:慎重,再慎重。
事实上,大部分的标杆房企,在校招时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因为大家要对管培生的长期竞争力负责。
但还是有不少房企,招人要求比较宽泛,招管培生很随意,而裁人则会更加随意。
我特别喜欢房晟陶老师的两句话:
1、你是把人当作工具还是把(培养)人当作目的,这是你管培生计划能不能做好的基础。
2、你招了那么多优秀的人,包括学生,包括中高层,你有责任帮助他们真正成活、发展。
地产行业,未来的公司越来越少,整合带来效率提升,人才总量减少,末位淘汰必然使行业呈现出快速精英化的特征。
这些人才洗牌的概念,涛哥从两年前就开始讲,而到了今年你会看到那些走人海战术的企业,都开始频繁的进行精简提效。
所以,未来地产行业,将会是“标杆企业+精英人才”的格局,你如果真的为了人才好,就应该坚持高标准,而不是为了一时的需求而用人。
四、如何选择地产公司?
1、规模很重要
体量将会是一切竞争的根本,没有规模,没有资金量,会很快从一二线城市的竞争中出局,同时三四线风险越来越大,存活和发展会很难。
2、管理要跟上
企业的成功 = 战略 X 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又是由人才、机制与文化构成。
从涛哥的经验看,组织能力是企业的稳压器,保障公司平衡稳健的发展。
例如大家看到,市场上凡是人才口碑不好,多年都很动荡的企业,在市场下行期往往就容易出问题。
想想北方的企业就明白了。
3、注重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总和,真正最好的企业,一定是外部说好,内部也说好,例如中华万金龙。
还有些企业,虽然在完善中,但你能看到他很重视雇主品牌,例如:认真做管培生项目,加强培训培养体系,优化激励机制等,这样的公司也不错。
相关的内容,其实涛哥经常讲,如果你不了解,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精选好文”中找到我对各个房企的点评。
总之,地产有风险,希望招人企业能更加负责,而求职的朋友也要看清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