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语白文学习热潮降临,不跟上真的会落伍!
最近,朋友圈里掀起了白语学习的热潮,也有不少朋友在讨论到底要不要让小朋友在家里学白语,讲白语。支持者大都认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少数民族,我们应当有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自觉;也有不少人担心,小朋友在家讲白语会影响其对英文,普通话的学习,进而影响小朋友的长远发展。
在此,不对各种观点进行评论,只聊聊个人的语言学习经历。我出生在正宗得不能再正宗的白族家庭,家族上推三代甚至更久远都是白族,从小在家均讲母语——白族话,三岁多开蒙,跟随爷爷学习文言文,完全不知道一页页纸张上所写为何物,但爷爷的诵读却使我刻骨铭心,从那时起,差不多练就了过耳难忘的基本功,听到的声音记忆总比眼睛扫过的文字深刻,以至于若干年后准备各种考试,对于较为薄弱的章节,我都需要借助录音复习😜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除了发音受到母语的影响,思维习惯、行文方式丝毫没有受到母语的制约,相反,学到一定程度后,尝试着对不同语言进行比对分析,反而深化了对两种语言的理解。过程中,如果说有可取之处,或许就是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新语言本身去解读新语言,而不是惯性地用自己的存量语言去解读新的语言。初中时,刚接触英文,有不少同学用汉字读音注读英文,结果便是语音欠准,文法欠佳。而我始终坚持音标注读,尝试着用英文的语言逻辑解读语言本身,读原著不读译著,坚持数年,英文的水平却也进展不少。
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另外一点心得就是,要有强劲的学习动力,当年曾计划赴港读博,为了提前适应环境,开启了疯狂的粤语学习模式,没有语言环境直接上港剧,最高纪录差不多两天一部电视剧,听粤语听到想吐,如此坚持两三个月竟也能做到听懂完全无难度,可以说点简单的粤语词汇,识睇港文报纸。虽最终未能成行,但多懂一门语言终究不是坏事。
另外,国际音标是个不错的工具,北京求学期间,课余幸得民族大学李绍尼教授指点,学习了国际音标,并引导我从会说白语向会写白文拓展,一别经年,久不练习技艺生疏,但时至今日却也还能勉强看懂大家在朋友圈发的白文拼写,😄那段学习经历也强化了我对白文的认识和对各种白语发音的熟悉,目前除了中部音(剑川白族话)外,大理其余区域的白语大多能模仿一二。
简言之,与其纠结语言环境,不如培养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能为将来的多元发展创造最大可能。——与诸位同窗好友共勉。
《白语茶座》感谢儒芬茶叶全力支持白语文推广。
值班编辑:Dual Weit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