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一席谈:“下一个进球”才是最好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2月8日、10日,我得以与中国书协刘洪彪副主席两度共进晚餐。席间交谈,他的一些观点颇为新颖独到。这些内容,有的已在课堂、论坛、文章中公开发表。凭记忆,现梳理罗列几则,与朋友们分享。
🔺他对人类众多界别有自己的排序:科学家第一。科学家往往一项发明就可能改变社会形态,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政治家第二。如不划定疆界,不制定法律,不明确规则,世界则无序,就乱套;企业家第三。大大小小的国有、民营企业创造大量财富,提供巨多岗位,使社会富足,让民众安居乐业;第四是文艺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精神生活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文化又是永恒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指标。
🔺刘主席把艺术家品格德操看得很重。他说:一个人再有学问再有才华,如果心肠坏、讨人嫌,没人看得起。恐怕中国人不会把秦桧、汪精卫们的书法作品挂在家里。
🔺西方白种人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总认为他们是人类最优秀的。其实,中华民族几千年都处于领先位置。中国人为什么如此智慧聪明?我觉得“三根棍子”就能说明问题。一根是毛笔,只有中国人给自己增加难度,棍子一端装一撮兽毛,圆肚尖头,五指执笔,把字写成变化无穷的艺术,绵延几千年;还有两根筷子,五指执筷,大到一个猪蹄,小到一粒花生,都可以稳当准确地送到嘴里。有的人用手抓,原始,不文明;有的人用刀叉,微型武器,野蛮。中国人用竹、木筷子,最环保,最文明!关键在于,中国人从小用这三根棍子写字吃饭,五指的灵活操作,充分开发了大脑,锻炼了协调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如果我们不再写毛笔字,不再用筷子,恐怕几千年形成的强大民族基因将不断衰弱和退化。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书法家历来长寿!因为书写必定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心平气和。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做了持之以恒的“气功”。于是,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以至延年益寿。刘老师66岁了,看上去像56岁,身材颀长,神采奕奕,思维敏捷,逻辑清晰。
🔺刘老师对自己不满意的字,一律撕掉重写,绝不送人。他说,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艺术负责,对历史负责!
🔺刘老师在洛阳二炮部队服役十年,青春献给了河南,“三观”形成于河南,他把河南视为第二故乡。刘主席特别呵护河南形象!他说,中国姓“中”,中国之国名来自“中原之国”,源于河南。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讲求“中和之美”。河南人凡是对可以、对、行、好、OK、不错的事物,谓之“中”!准确精当,淋漓尽致。所以,“中”,可以说是第一汉字。
🔺“十年磨一剑”,洪彪先生每十年举办一次展览,目前已先后举办40、50、60岁墨迹展,每次展览都是当年新作,都是自作诗文。他说,他永远不满意从前的作品,总是期待当下和明天笔下的精彩。像球王贝利一样,“下一个进球”才是最好的!
本文作者 袁志华
转自老袁记  特此鸣谢
附:

刘洪彪:当今写书法的人很多,只有一种有前途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当代草书领军人物刘洪彪,曾在《书法报》上撰文,指出当今写书法的有三种类型的人。
第一种是信马由缰的“民间自由体”。
刘洪彪认为,这一类人写字没有传统碑帖渊源,或者继承传统不多,也不管是雅是俗,多半是为了娱乐和休闲,写得过瘾痛快。此类书者,多半出于爱好,有这份兴致,无可厚非。
这一类人只要不图功名,不谋私利,不以“书法家”欺世盗名,不以“书法艺术”狂蒙拐骗,字是图个高兴快乐,同样可以达到修心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第二种是墨守成规的 “传统书法体”。
这一类人尊崇古代前贤,敬畏书法经典,基本上以某一家、某一帖为法本,以临帖习字为日课,专心致志,长期坚持,力求神近形似,能够传承一部分经典技艺,是传统书法的继承人。
这一类书法人,能静下来、坐得住,初心不改地心仪手追,实是一种顽强、坚韧的修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来自传统,能被社会认可,获观者赞誉,特别是写大众熟悉的历代名家字体的,没有争议,对继承传统有功劳,是大众普遍较能接受的书法家。
第三种是创变图新的“个性风格体”。
刘洪彪认为,前面两种固然值得点赞和叫好,但是真正有前途的是第三种。他们深入传统法帖,广泛临写,集百家之长,将不同的风格相嫁接整合,做创变图新之探索,独辟蹊径,自树一帜,建立个性风格。
这一类人,不光富有艺术才情,还要有历史使命感,是书法发展的开拓者,有发展前途。
他们师古而不泥古,学某一家而又不拘泥于一家,不抄袭古人,不尾随今人,不重复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敢于突破,虽然时时面临争议、非议的风险,但依然努力找寻书法的当代之路,苦心塑造书法的当代形象,他们才是真正引领书法艺术发展的智者和勇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