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说自己耄耋加饕餮,何谓耄耋?何谓饕餮?和苏东坡有啥关系?
2020年1月15日《中国艺术报》刊登一则王蒙文集发布会的文章,86岁高龄的王蒙先生创作旺盛,他说将“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写作下去”。这真是文化人说的话。但对一般大众来说,何谓耄耋?何谓饕餮?由此又有什么引申?我想以一篇小文普及一点粗浅的文化认知。
作家王蒙
何谓耄耋(mào dié)?
来一段360百科: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王蒙先生86岁,恰在耄耋之年。这就称男人20岁为弱冠之年,30岁为而立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80岁为杖朝之年,90岁为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之年,80~90岁之间称耄耋之年。
这比什么老先生、老爷爷、百岁老人等叫起来有文化多了。好多地方的人当面称老年人 “老爷子”,这是比较尊重的叫法,一般被称呼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但具体在什么年龄却没有明晰的界限。
还会用“老头子”、“死老头子”这样的称呼,有点像“老太婆”、“死老太婆”,若用在老伴间的互称,大多数情况那是一种亲昵,这得看说话时的语调、表情。这样的称呼等同“老伴儿”。如果是不孝儿媳背后说自己公公“死老头子”,可以想象她那副丑陋、粗鄙、无知的脸孔。
耄耋老人
总之,文化人出口即是学问,出口就是典故。
耄耋老人就该是风烛残年吗?不一定!他可以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还可以出现一堆常用成语或形容词,都显得一般,王蒙先生用耄耋之年加饕餮精神来形容自己,这又是文化人俯拾皆是的学问。
若一般的民间老汉说,“别看我八、九十岁的年纪,却有颗十八、九岁的心”,这话说出来是个啥韵味?容易让人想到他心思太活泛了,一点也不老成持重。
何谓饕餮(tāo tiè)?
不照搬网络百科了,因为读者会自己查阅。其实对饕餮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引申。
我总有种将饕餮和暴殄天物关联起来的想法,都有贪吃、贪多无厌、挥霍浪费、令人发指的感觉,其实二者不同,暴殄天物是个标准的贬义词,若理解得好一点顶多形容自己时有些自谦之意。而饕餮则在贬义和褒义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
饕餮纹
1、饕餮的褒义,因为苏东坡,“老饕”成了美食家的代称
我们看看饕餮好的方面,有人说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这可能是真的好好大吃了一顿,用兰州话说“那叫一个满福”!
“饕餮盛宴”又比“大快朵颐”文雅一些,因为它更引申在形容艺术盛宴上,有人形容张艺谋的电影是视觉的“饕餮盛宴”,这绝对是百分百的夸赞。
那能不能用“饕餮”来形容美食家呢?不能,如果你这样说别人那不是暴露自己没修养,就是暴露自己没文化。
形容爱吃、会吃的美食家专门有个名词叫“老饕”,这来源于大“吃货”苏东坡,他先自嘲自己是“老饕”,就是说自己好吃、贪吃,我喜欢苏东坡,当然是才华与不羁,但最喜欢的就是他贪吃,贬损流放的苦旅,若发生在别的文人身上,不知产生多少愁苦忧愤之作,那就是怨天尤人的老“愤青”,苏东坡会干啥?做东坡肘子、东坡豆腐啊!
“老饕”苏东坡
这个人可爱得不一般,想起苏东坡,我总是想起张飞的虎虎生风模样,但张飞就是卖过猪肉,在成都到处可见“张飞牛肉”,他也与美食有关。张飞与李逵不同,一个粗得可爱,一个傻得气人。苏东坡将文人的儒雅与张飞这样的可爱豪放、不拘小节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怎能不心胸豁达?别看苏东坡极力夸赞“三国周郎赤壁”,周瑜可没有苏东坡好玩、可爱。
苏东坡给自己起过好多别号,“老饕”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自己的好吃、贪吃毫不讳言,一点也没有偶像包袱,为此他写过《老饕赋》: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老饕赋》
“老饕”一词此后便成为追逐饮食而又不失风雅的美食家的代称。
“老餮”苏东坡
2、饕餮的贬义
饕餮更多的是贬义,不仅是贪吃,更引申为贪婪、凶狠。《淮南子·兵略训》中有
“贪昧饕餮之人残贼天下,万人骚动。” 《淮南子·兵略训》
《左传》把饕餮分成两部分,饕指贪财,餮指贪吃。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左传》
哈哈,苏东坡没有好好研究这一条,否则他改称自己“老餮”,而不是“老饕”。“老餮(tiè)”,莫名有种“老铁”的感觉。
如果被人称为“饕餮之徒”,那可是非常严重的定性了。
饕餮
3、饕餮纹的文化象征
由饕餮产生的“饕餮纹”,常出现在九五之尊的帝王及王公贵族们使用的器具上,更多的是礼器,有一种神秘、权威的震慑力,象征权利或神力。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人的玉器上,而在进入青铜时代后得到更广泛使用。为何将“饕餮纹”装饰在象征王权、神权的器具上?这样的器具常用于古代王室贵族的祭祀、盟誓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宗教巫术色彩。
这种纹饰是一种动物头部正面形象,以鼻梁为中轴线,左、右对称,鼻梁凸出,双目巨大,炯炯有神,大嘴咧开,露出獠牙或锯齿形牙,额上有兽角。
那么饕餮是一种什么动物?可是像麒麟、龙一样,是人们设想合成出来的神兽?
是的,这些都是神话中的动物,它们的出现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鬼神崇拜、先祖崇拜等有关。
青铜器饕餮纹
在《山海经》、《神异经》中,饕餮是一种半人半兽的组合怪物: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神异经·西荒经》
有的资料中说饕餮是人面羊身,所以头部的兽角是羊角,总的说来,饕餮的形象是人的面孔,牛或羊的身子,是一种吃人的、贪婪凶狠的怪兽。
4、饕餮或许是沉冤千古的忠良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舜帝继位后“举十六相”、“除四凶”,就是说他上台后进行了彻底的官员大换血,新提拔任命了16个亲信,除掉了4个前任尧帝用过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是“混沌、穷奇、杌、饕餮”,后世把他们都演化成了凶兽。司马迁距离尧舜时代太远,书写这部分当然是基于传说。
但想想历史上那么多人臣弑君,我们不一定接受人云亦云的“禅让”,可能的确是氏族社会里很多人推举舜为尧的接班人,但舜一上台就来一场大换血,并大造舆论,彻底把打击对象丑化,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话语权。
舜帝
但历史总会留下不同的声音,《竹书纪年》说:
“昔尧彼衰,为舜所囚也。”
《韩非子》说: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傑,武王伐纣。”
这里出现了“囚”、“逼”,作何理解?站在胜利者的角度,是以贤能者代替残暴昏庸者。而站在另一方面,这是犯上作乱、忤逆弑君,就看谁掌握了话语权。
历史不敢让人细细思量,如此一想,有一种汗毛倒竖的感觉。
5、饕餮真的曾经是一个人或一类人吗?
如果舜除的“四凶”是四个人,那么饕餮就是一个人,他就是一个部族的首领,舜除的不仅是他这个人,还有他整个部族。他的部落可能叫“饕餮”部落,部落图腾可能就是饕餮的形象。
这一原始社会的部落制特点在西夏李元昊时期还有明显的保留,李元昊要除异己,那是整个家族都要诛灭,比如舅舅卫慕山喜密谋叛乱,他将卫慕整个家族的人都溺河而死,他的母亲卫慕太后也被他用毒酒毒死,妻子卫慕王妃生下孩子后把母子都除掉,听起来让人血都凝固了。
李元昊
而更远古的尧舜禹时代,正是部落联盟阶段,应该也存在这样的血腥争斗。
而孔安国为《史记·五帝本纪》注云:
“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也就是说,饕餮是黄帝时代一个官员缙云氏的儿子。
唐代孔颖达为《尚书》注疏:
“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
这里饕餮不仅是缙云氏的后人,还指西南的三苗氏族部落。
三苗与华夏地图
6、饕餮是一种祥瑞的象征
民间素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但九子究竟叫什么则说法不同,明代的杨慎将饕餮列为龙的九子之一,在《升庵集》中这样记载:
“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
所以饕餮纹大量出现在食器、酒器上。饕餮凶狠吗?其实在某些时候,它不是凶狠而是祥瑞,卫聚贤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认为:
饕餮纹正面为羊头,羊面两面的为侧面鸡形,“饕餮”原为“鸡羊”之象,谐音吉祥。
饕餮盛宴
这远远超乎我的认知,但这只是一种说法。饕餮纹又大量出现在礼器和兵器上,就算看起来凶猛,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护佑人们、震慑鬼神和敌人的保护神,这当然是“祥瑞”的象征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王蒙先生为何说自己“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写作下去”?这无疑是赞扬饕餮的勇猛精神与开拓进取,也是形容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
综上所述,王蒙先生的一句话,启发我刨根问底的求知欲,大半夜披衣起身,写下这段粗浅的文字,只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各位方家一笑了之,若能在评论区斧正留言,拨乱反正,更是功德无量。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左传》《淮南子》《神异经》《山海经》《竹书纪年》《韩非子》《浅议饕餮及饕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