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 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甘草炙,一两(3g)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组成: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各6g)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等。
华盖散《博济方》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组成: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6g) 甘草半两(3g)
功用:宣肺解表,止咳祛痰。
主治: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胸膈痞满,鼻塞声重,苔白,脉浮紧。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一两(3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白术四两(12g)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湿痹证。症见身体疼烦,无汗等。
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组成:麻黄去节,汤泡,半两(6g)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9g) 薏苡仁半两(12g) 甘草炙,一两(3g)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鉴别】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皆为治疗风寒湿痹之方。但前方证属风、寒、湿三邪俱重,其证身体疼烦而无汗,表寒及身痛较后者为重,故用麻黄、桂枝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后方不仅风寒较轻,且有湿邪化热之象,其症身痛、发热、日晡所剧,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薏苡仁渗湿清化,且全方用量尤轻,为微汗之用。
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三拗汤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风寒袭肺、痰气不利的咳嗽上气、呀呷有声证,遂又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祛痰降气,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大青龙汤 《伤寒论》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 麻黄去节,六两(12g) 桂枝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 石膏如鸡子大,碎(18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6g)
【功用】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鉴别】 大青龙汤与麻黄汤均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同用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发汗。然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倍用麻黄、甘草,减少杏仁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证属风寒重证,兼内有郁热,故方中配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以清解内热;且倍用麻黄以确保其发汗之
力;减杏仁用量,乃因无喘逆之症。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 十二枚(6g)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组成:桂枝去皮,二两(6g) 芍药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葛根四两(12g)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症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6g)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症见桂枝汤证兼咳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五两(15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生姜切,三两(9g)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鉴别】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皆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然麻黄汤因麻、桂相须,并佐杏仁,则发汗散寒力强,兼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之恶寒发热无汗而喘;桂枝汤为桂、芍配用,并佐姜、枣,则发汗解表之力逊,但调和营卫之功尤著,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恶风发热而有汗。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均为桂枝汤类方,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是其病机共性,故皆以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下,表证未解而见微喘者,其证皆为外邪束表而肺气上逆,故以桂枝汤解肌和营卫,加厚朴、杏仁以降气平喘。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仅因药量之变化,则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前方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后方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满,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组成】 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香白芷(6g) 生地黄(6g) 黄芩(6g) 甘草(6g)(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大羌活汤《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
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组成:防风 羌活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各三钱(各9g) 甘草炙 细辛 知母生 川芎 地黄各一两(30g)
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症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浮数。
【鉴别】 九味羌活汤与大羌活汤均可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之证。大羌活汤比九味羌活汤少白芷,多黄连、知母、防己、独活、白术,故其清热祛湿之功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而兼见里热较甚者。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组成】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g) 甘草炙,一两(3g) 陈皮不去白,二两(6g)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组成:紫苏叶一钱五分(5g)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二分(各4g) 甘草炙,七分(2.5g)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各3g) 川芎五分(1.5g) 生姜三片
功用: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症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鉴别】 香苏散与加味香苏散皆可治外感风寒而兼有气滞证,后方乃前方加荆芥以助苏叶辛温解表之力;加防风、秦艽、蔓荆子以疏风除湿止痛;加川芎祛风止痛,生姜辛散解表。故后方辛散解表止痛之功强于前方,宜用于外感风寒较重而兼有气滞者。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饮停,散寒蠲饮效堪夸。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9g) 半夏洗,半升(9g)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组成: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各9g)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各9g) 石膏二两(6g)
功用:解表蠲饮,清热除烦。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症见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组成:射干三两(9g) 麻黄四两(9g) 生姜四两(12g) 细辛三两(3g) 紫菀三两(9g) 款冬花三两(9g) 大枣七枚(3g) 半夏大者,洗,半升(9g) 五味子半升(9g)
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鉴别】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与小青龙汤皆有解表化饮之功。但射干麻黄汤证为风寒较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较重,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增入祛痰肃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解表散寒之力大,功偏治表;射干麻黄汤祛痰降气之力强,功偏治里。小青龙加石膏汤即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石膏二两而成,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之证,故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加少量石膏清热除烦躁。石膏药性虽大寒,但用量较少,故不悖全方辛温之旨。
止嗽散 《医学心悟》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组成】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12g) 甘草炒,十二两(4g)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6g)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金沸草散 《博济方》
组成:旋覆花三两(90g) 麻黄去节,三两(90g) 前胡三两(90g) 荆芥穗四两(120g) 甘草炙,一两(30g) 半夏洗净,姜汁浸,一两(30g) 赤芍药一两(30g)
功用: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主治:伤风咳嗽。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
【鉴别】止嗽散与金沸草散皆属治疗风邪犯肺之常用方。止嗽散以紫菀、白前、百部、桔梗等宣利止咳为主,解表祛邪之力不足,故主治外邪将尽、肺气不利之咳嗽;金沸草散则以旋覆花、半夏、前胡与麻黄、荆芥穗等相配,解表与化痰之功略胜,故主治风邪犯肺初起之咳嗽痰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