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 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甘草炙,一两(3g)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组成: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各6g)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等。

华盖散《博济方》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组成: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6g)  甘草半两(3g)

功用:宣肺解表,止咳祛痰。

主治: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胸膈痞满,鼻塞声重,苔白,脉浮紧。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一两(3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白术四两(12g)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湿痹证。症见身体疼烦,无汗等。

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

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组成:麻黄去节,汤泡,半两(6g)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9g)  薏苡仁半两(12g)  甘草炙,一两(3g)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鉴别】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皆为治疗风寒湿痹之方。但前方证属风、寒、湿三邪俱重,其证身体疼烦而无汗,表寒及身痛较后者为重,故用麻黄、桂枝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后方不仅风寒较轻,且有湿邪化热之象,其症身痛、发热、日晡所剧,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薏苡仁渗湿清化,且全方用量尤轻,为微汗之用。

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三拗汤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风寒袭肺、痰气不利的咳嗽上气、呀呷有声证,遂又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祛痰降气,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大青龙汤 《伤寒论》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 麻黄去节,六两(12g)  桂枝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 石膏如鸡子大,碎(18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6g)

【功用】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2.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肿,恶寒身热,无汗,烦躁,脉浮紧。

【鉴别】 大青龙汤与麻黄汤均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同用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发汗。然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倍用麻黄、甘草,减少杏仁用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证属风寒重证,兼内有郁热,故方中配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以清解内热;且倍用麻黄以确保其发汗之

力;减杏仁用量,乃因无喘逆之症。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 十二枚(6g)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

组成:桂枝去皮,二两(6g)  芍药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葛根四两(12g)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症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桂枝汤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6g)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症见桂枝汤证兼咳喘者。

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五两(15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6g)  生姜切,三两(9g)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鉴别】 麻黄汤和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之剂,皆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然麻黄汤因麻、桂相须,并佐杏仁,则发汗散寒力强,兼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之恶寒发热无汗而喘;桂枝汤为桂、芍配用,并佐姜、枣,则发汗解表之力逊,但调和营卫之功尤著,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恶风发热而有汗。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均为桂枝汤类方,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是其病机共性,故皆以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下,表证未解而见微喘者,其证皆为外邪束表而肺气上逆,故以桂枝汤解肌和营卫,加厚朴、杏仁以降气平喘。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仅因药量之变化,则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前方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后方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满,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组成】 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香白芷(6g)  生地黄(6g)  黄芩(6g)  甘草(6g)(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大羌活汤《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

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组成:防风 羌活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各三钱(各9g)  甘草炙  细辛 知母生  川芎 地黄各一两(30g)

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症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浮数。

【鉴别】 九味羌活汤与大羌活汤均可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之证。大羌活汤比九味羌活汤少白芷,多黄连、知母、防己、独活、白术,故其清热祛湿之功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而兼见里热较甚者。

香苏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组成】 香附子炒香,去毛  紫苏叶各四两(12g)  甘草炙,一两(3g)  陈皮不去白,二两(6g)

【功用】 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

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组成:紫苏叶一钱五分(5g)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二分(各4g)  甘草炙,七分(2.5g)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各3g)  川芎五分(1.5g)  生姜三片

功用:发汗解表,理气解郁。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症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鉴别】 香苏散与加味香苏散皆可治外感风寒而兼有气滞证,后方乃前方加荆芥以助苏叶辛温解表之力;加防风、秦艽、蔓荆子以疏风除湿止痛;加川芎祛风止痛,生姜辛散解表。故后方辛散解表止痛之功强于前方,宜用于外感风寒较重而兼有气滞者。

小青龙汤 《伤寒论》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饮停,散寒蠲饮效堪夸。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干姜三两(6g)  甘草炙,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9g)  五味子半升(9g)  半夏洗,半升(9g)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

小青龙把石膏配,咳喘而烦效更佳。

组成: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各9g)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各9g)  石膏二两(6g)

功用:解表蠲饮,清热除烦。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症见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组成:射干三两(9g)  麻黄四两(9g) 生姜四两(12g)  细辛三两(3g) 紫菀三两(9g)  款冬花三两(9g) 大枣七枚(3g)  半夏大者,洗,半升(9g)  五味子半升(9g)

功用:宣肺祛痰,降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鉴别】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与小青龙汤皆有解表化饮之功。但射干麻黄汤证为风寒较轻,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较重,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枝、芍药、甘草;增入祛痰肃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解表散寒之力大,功偏治表;射干麻黄汤祛痰降气之力强,功偏治里。小青龙加石膏汤即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加石膏二两而成,主治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之证,故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加少量石膏清热除烦躁。石膏药性虽大寒,但用量较少,故不悖全方辛温之旨。

止嗽散 《医学心悟》

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

【组成】 桔梗炒  荆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12g)  甘草炒,十二两(4g)  陈皮水洗,去白,一斤(6g)

【功用】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 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金沸草散 《博济方》

组成:旋覆花三两(90g)  麻黄去节,三两(90g)  前胡三两(90g)  荆芥穗四两(120g)  甘草炙,一两(30g)  半夏洗净,姜汁浸,一两(30g)  赤芍药一两(30g)

功用: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主治:伤风咳嗽。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

【鉴别】止嗽散与金沸草散皆属治疗风邪犯肺之常用方。止嗽散以紫菀、白前、百部、桔梗等宣利止咳为主,解表祛邪之力不足,故主治外邪将尽、肺气不利之咳嗽;金沸草散则以旋覆花、半夏、前胡与麻黄、荆芥穗等相配,解表与化痰之功略胜,故主治风邪犯肺初起之咳嗽痰多者。

(0)

相关推荐

  • 《汤头歌诀2013年版》解表剂

    症状起因 2013-01-15 复禾健康医生组 <汤头歌诀2013年版>系本人温习方歌的系列总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伤寒论> [方歌]麻 ...

  • 方剂学温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苏合香丸(原名吃力伽丸) <广济方>,录自<外台秘要>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荜檀襄, 犀冰术沉诃香附,再加龙脑温开方. [组成] 吃力伽 光明砂研 麝香当门子 诃黎勒皮 香 ...

  • 方剂学气血双补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八珍汤(原名八珍散) <瑞竹堂经验方> 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 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组成] 当归去芦 川芎 熟地黄 白芍药 人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一两 ...

  • 方剂学补阴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组成] 熟地黄炒,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 各三钱(各9g ...

  • 方剂学补阳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肾气丸 (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 <金匮要略> 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组成] 干地黄八两(24g) 薯蓣 山茱萸各四两 ...

  • 方剂学回阳救逆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四逆汤 <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组成] 甘草炙,二两(6g) 干姜一两半(6g)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15g) [功用] ...

  • 方剂学温经散寒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通草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组成] 当归三两(9g)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甘草炙, ...

  • 方剂学清热解毒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组成] 黄连三两(9g) 黄芩 黄柏各二两(各6g) 栀子擘,十四枚(9g) [功用] 泻火 ...

  • 方剂学清脏腑热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 ...

  • 方剂学清虚热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组成] 青蒿二钱(6g) 鳖甲五钱(15g) 细生地四钱(12g) 知母二钱(6g) 丹皮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