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废除汉字,改用字母,他写2篇奇文反驳
专家建议废除汉字,改用字母,他写2篇奇文反驳
引言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承来说,文字都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字传承着不同的文化,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共识。而在中国历史上,正是因为出现了汉字,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在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中,汉字也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和变化,以适应文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但一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在汉字传承的过程中,也经历过一次几乎覆灭的灾难。
在清末民初的这一阶段中,受西方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专家都希望能够废除汉字,改为使用其他文字。但最终,一位文人写出2篇全文仅有一个读音的奇文后,强有力地证明了汉字的不可替代性,从此,废除汉字的呼声也就从此消失了。
01
在民国初年时,受晚清动荡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内部也是比较混乱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思想开始进行激烈的碰撞。很多文人专家就开始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的态度。在这一时期,有些专家就建议废除汉字,改为使用西方的拉丁字母。
就连中国的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由此可见,在这一历史阶段内的中国社会,社会上对于传统的汉字是非常排斥的。虽然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废除汉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毕竟相比于汉字而言,拉丁文简单易学,这对于消除社会中的文盲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仍有一部分学者表示,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因此绝对不能被废除。
就在两方学者唇枪舌战之时,赵元任写出的2篇奇文,却让大家的争论停歇下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了汉字的不可替代性。在这两篇文章中,每篇文章只有一个读音,却分别讲述了两个完整的故事。
02
在赵元任看来,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传承千年而不中断,汉字在其中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如果说轻易将汉字废除的话,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为了印证自己的这一观点,赵元任先后写下了文言形式的《施氏食狮史》和《季姬击鸡记》,在这两篇文章中,通篇只有“shi”和“ji”两个读音,虽然文章读音相同,但人们却能轻易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说将这两篇文章中的所有文字都转换成拉丁语的话,那么其中的内容便会不复存在。
《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季姬击鸡记》: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赵元任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两篇奇文,目的就是告诉国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虽然相比于其他语言来说,汉字的学习难度比较高,但在其中却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智慧。在看过这两篇文章后,很多之前想要废除汉字的专家们纷纷表示,如果是用拉丁语言的话,绝对不可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文章。经此一事后,我国文学界内就再也没有过希望废除汉字的声音了。
结语
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对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它们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正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出现、传承,世界上才会有丰富的人类文明。如果说自人类出现以来,所有人使用的就都是同一种语言、传承统一文化的话,那么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就会大打折扣,这也绝不利于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在未来的社会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将其精华内容继续传承下去,并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够做到全方位发展,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