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会自我认知,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
你觉得你了解自己吗?一定会有人说:我自己我还能不了解吗?实际上,你真的未必足够了解你自己。
因为人们的自我认知,是会受到自我视角所限制的。就像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表达的那样,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始终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只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却无法真正看见自己。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自我的判断,永远都无法真正地做到客观与全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呢?
其实,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个部分:
公开的自我:也就是透明真实的自我,这部分自己很了解,别人也很了解;
盲目的自我:是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部分;
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通过一些契机可以激发出来。
若想要全面地了解自己,就要从这四方面出发,去挖掘自己未知的部位,从而更全面地进行自我认知。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A部分和C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比较了解自己的部分,那这两部分我们就先不叙述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B部位。B部位是“盲目的自我”的部分,是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的部分。若想要多了解此部分的信息,我们就需要多从别人那里了解自我。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这种社会类型的“我”,可以称为“反射的自我”或“镜中我”。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很多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可以通过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等的反映而觉知得到。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
事实上,无论你对于自我的判断有多么的自信,也终究是主观而独断的。你永远没办法真正了解自己,除非有人能站在客观角度上完善你的判断。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更全面地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如果想要提升自我认知,那么就要多多听取别人的评价和建议,使B部分(别人了解,自己却不了解的部分)转化成A部分(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部分),这样一来,我们的自我认知就更加全面了。
那D部分,我们又该如何去了解呢?这部分“未知的自我”可以通过一些契机激发出来。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多多观察和审视自己的表现,时常问问自己: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和我的表现有什么关系呢?如此方能逐渐弄清楚自己性格、特长、能力等,从而使D部分(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部分)逐渐转变为C部位(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 这样一来,我们了解自己的部分就又增大了。
综上所述,若想要提升自我认知,我们就要多听取别人的评价和建议(使B部分转化成A部分),还要时刻保持自省(使D部分转化成C部分),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
其实,不管是通过外界来了解自己,还是通过自省来了解自己,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和社会”有所联系。即使是自省,我们也绝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们要做心态开放的人。多虚心地去听取外界的意见和批评,在自省时,也不要将自我封闭起来,而是要把“自我”放在社会环境中去做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逐渐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自我而中心”,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多问问自己:“这部分我还能做到更好吗?”“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行呢?”…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自我、提升自我。
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定要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探索自我是我们一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在提升自我认知的同时,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本文由海尔大学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