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场的十点半——古城烽火(宁远游记)
夏日幽长,阳光也驻足的久了些,能够让我辈尽可能多的沐浴在明亮温暖之中,总要好过那一根根冰冷昏暗的路灯。同样的,时间也好像走得慢了,这就不免会显得有些百无聊赖。无聊的久了,心里自然就长草了,便时不时的想着要跳出这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去赏玩一番那远方别人的苟且,毕竟新鲜感也算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无论那里有多么的寡淡,在你看来,总还是比眼前的沉重要更值得欢愉的。想必,这也算是旅行的意义吧。
眼下的时节,旅行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故面对挚友张大师的邀请,甚至都没有哪怕一点矜持的情绪。鉴于张大师这样一名骨灰级别的自驾游发烧友,故而也就没有再做什么行程食宿游玩攻略等等焦头烂额又俗不可耐的事情,反倒是轻松了不少。
轻装上阵,自然是笑逐颜开的。只是张大师实在不愿放下每一个既能赚大钱又能毁人不倦的机会,所以此行的时间就只有短短的两天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如芥子般小之又小的遗憾了。
既然都芥子了,那自然是不会去挂怀的。且塞翁失马,倒是省去了长途跋涉的辛苦,游玩就在眼前周边了。但京津冀周边风景,许多年来也基本算是走了个遍。还是那句话,新鲜感没有了,旅行便也失去了它的价值了。所以,目的地的问题,还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
废话说了太多,正式回到主题。经过不断的考量与斟酌,最终作为历史大拿的张大师选择了位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宁远古城。多说一句,这个地方,许多年前我是曾去过的,只不过经年累月,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所以,这一次,也勉强算是故地重游吧。
说起宁远,想必熟悉明清历史的朋友自然不会陌生。想当年,这条扼守着大明江山咽喉的关宁锦防线,不知埋葬了多少民族忠魂。那一段段征战厮杀的惨烈,一段段视死如归的面孔,无一不代表着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精神财富,最硬的民族脊梁。这其中,袁崇焕驻守宁远,击杀努尔哈赤的故事,更是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而袁崇焕,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那一段风云变幻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且他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品质以及之后的悲惨经历,更是为他个人以及整个国家的悲剧平添了几分浪漫主义的叹息。袁督师本人,自然便化身成了忠勇、仁义、爱国等民族精神的完美化身。
好了,既然是游记,那便不必过于详尽的普及历史,点到即可,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心里先有个念想:“这个古城不一般,这个古城很牛逼。”就可以了。
兴城距离天津不远不近,以张大师风驰电掣般的车速,大概五个小时左右便到达了。虽然旅途很是辛苦,但难得的是张大师并没有半分疲惫的姿态,故我们决定直奔古城,游览一番之后再寻住处。
下了高速,路上渐渐的有了烟火气,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都很感兴趣的一个现象,高速公路固然快速便捷,但似乎总是感觉少了些生机,显得很不真实。所以,每一次离开高速公路,回到人间的那种恍如隔世的感觉,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激动呢。看来,生活,终究还是需要一些气息和温度的。
逐渐的,无论是建筑,还是人流,车流,都开始慢慢的多起来,虽然看起来,略有些破旧和颓败,似乎是回到了孩提时代那已经记不真切的街景。但这些年来,去过的地方也算不少了,故而对于这样的画面倒也没有太多的新奇和惊讶。
跟随着导航的提示,我们在慢慢的接近此行的目的地,眼前也越来越有县城该有的样子。虽然没有大城市中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那些看上去很高大上,很是华丽耀眼的城市美景。这里的路显得窄小了些,交通也略有些杂乱无章,但却丝毫不减却这里的热闹与喧哗。街边的各种店铺,叫卖声,混杂着发动机和汽笛的声音,构成了一首无比接地气的交响曲。
终于,经过众里寻他般的搜索,那座心心念念了半日之久的古城已然耸立在了眼前。青灰色的城墙高高的横亘着,举目望去,显得颇为壮美。城门楼外还保存着依旧完整的瓮城,走入其中,一种自上而下的压抑感扑面而来,那种被包围的感觉,想必曾经的敌人,也一定有过这样无以言状的胆寒。城门楼上,随风飘扬着几面古时的旗帜,上面无一例外的大书着一个“袁”字,足见民族英雄那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和经济效应。
不同于曾经到过的那些人气颇高的古城,古镇,或是仿古的小街,这里可谓是另一番景象了。最让张大师无力吐槽的,停车场居然是城墙外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那些无精打采的乱枝野草似乎在叹息着眼前的破败倾颓,同时也好像在低吟着那当年的金戈铁马。此情此景,竟让我不禁想起了那句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后来,听当地人说,我们停车的地方是西门,而古城最繁华的地点在南门,其他几个城门相对要差一点,此是后话。
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借景抒怀,待张大师十分艰难的停好车后,便匆匆的进入古城。也许是到过太多的类似地方,脑海中已经充斥着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的游客大军,各种随处可见的小吃,餐馆,酒吧,以及那些比比皆是的“made in 义乌”的玲琅满目的小纪念品。只是,当我真正踏入城门的一刻,还真真的是闪了我一个措手不及。那一瞬间,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来到了一个假的古城。
并不规整且有些坑洼的街道,举目之下一大片低矮的民房,典型的北方农村建筑格局,与那些大一点的村庄并无二致。纵横交错的小胡同中,每一个院落,每一间房屋,看起来都似曾相识。有那么一刻,我甚至已经忘记自己是在一座古城里面旅行,似乎仅仅是徜徉在乡间最普通的小路上,享受着世间最朴素的心境。
当然,沿着主街缓缓走着,两旁还是有不少的店铺的,让这座古城看起来并不那么一片死寂,虽然游客真的是十分的寥寥,偶尔会有那么一辆电动车或者汽车从面前鸣笛驶过,才让人稍微的能感受一下这里难得的活力。
同样的,就连街边的那些店铺,也着实的让我有些大跌眼镜。那些颇为老式,但绝非刻意为之的门面,很自然的便让人想起曾经九十年代大街的感觉。小卖部,五金店,甚至还有不少在大城市中几乎销声匿迹的劳保用品商店,看着那些并不算精美,且应该不会有什么购买欲望的物品,倒是真的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不过,细细想来,或许,这样的古城,才当是最真实的吧。
很快的,便来到了古城的中央,也是整座古城的至高点——鼓楼,这似乎是所有古代卫城的标准建制,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两条相交的主干道,交汇于正中央的鼓楼处。想着天津卫那早已消失的城墙,或许宁远卫,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吧。
仰视了一下还算巍峨壮观的鼓楼,对这座曾经的军事重镇也平添了几分感慨。只是鉴于时间原因,并没有做太多的停留。此时,举目四望,四座城门楼全都清清楚楚的立于四方,就像四名忠勇强壮的卫士,用伟岸的身躯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最后,用目光丈量了一下,相隔应该不是很远,与天津卫最初的面积应该相当,想来古时,卫城的规模也便是如此了吧。
接下来,我们没有去往当地人推荐的南门,而是沿着来时的方向,继续向东行进。不多时,一个近似于古代衙门一样的建筑映入眼帘。从一旁无比显眼的售票处便可得知,这里一定是一个景点了。抬头看去,朱红色的匾额上歪歪扭扭五个金色的大字——蓟辽督师府,便瞬间明白了这里的主题。张大师自然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最符合此行目的的景点,在含着泪舍掉了80个软妹币之后,检票人员便笑逐颜开的目送我们走了进去。
督师府的面积着实不小,也不知道当初袁崇焕确实是住着如此大的院落,还是地方政府纯粹为了旅游目的开发出来的,就无所得知了,当然,也大可不必去深究。我们旅行,参观,每个看似有故事的景色,其实更多的是人们的精神寄托,至于真真假假,看得多了,也就是这么回事吧。
府中的景致还算清幽,可能是人少的缘故吧,至少漫步在其中,还是无比舒畅的。里面的格局也与往日到过的那些类似的景点并无二致,那些展厅里布满了那一段风云际会的年代里为国捐躯的一缕缕沙场忠魂。当然多多少少,会有意识的突出彰显袁崇焕的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忠臣良将,永远是人们敬仰扼腕的最佳素材。只有在这里,这些对我们来说看上去遥不可及的高尚品德才不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让我们也可以切身的热血沸腾一回。在一个不怎么起眼的且昏暗的有点瘆人的屋子里,还有一个全面介绍从奴酋七大恨兴兵到袁督师宁远拒敌的历史进程的小展览。随着时间的行进,踩着历史的脚步,重新回顾了那一段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绝不亚于崖山之难的苦痛屈辱,感受着今时的和平兴旺,无论还有多少的不完美,都还是会由衷的感谢这个时代。
走出督师府,又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不得不说,洗尽了历史的伤疤,回到人间的感觉真的是好极了。来到了东门,我们方知道城墙是可以上去的。二话没说,又牺牲了50个软妹币,不过,为了登高望远,值了。
怪不得古人诗中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立于城楼之上,眼前的一切都变得开阔起来,就连心也变得更宽广了。微风拂过,竟有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快意,整个古城都尽收眼底。
沿着城墙,脚步也放的极缓。墙内的房屋,甚至院落中的细节都无比的清晰,那绝对是一幅真实而又有些写意感觉的生活画卷。那些最朴素的街巷,最普通的门窗,最简洁的花草,最简单的表情,甚至最安静的空气,都显得那样真真切切,却又是如此的遥不可及。
渐渐的,不知不觉,拐了个弯,来到了古城的北面。城墙下,残垣断壁却越来越多了,还有许多房屋看上去明显已经被废弃,不再有人居住了,满眼望去,一副颓败萧条的景象,不由得心生叹息。看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会更加的快速,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将不可避免。或许,再过些许年,无法想象这里会变成什么模样,那时的你我,也许真的只能在老人的故事中才能遥想这古城的废墟中湮没的沧桑与繁华。
北门楼,眼前是一片山峦,比起其他方向,更显得旷远。而这里,也正是当年袁崇焕凭城力抗努尔哈赤的地方。看着迎风招展的袁字旗,以及两侧整齐排列的大炮模型,凭栏望断,仿佛中,红衣大炮的威力似乎历历在目。冥冥中,我似乎听到了城上战鼓的轰鸣,将士们士气高昂的呐喊,大炮轰击下大地的震动,八旗军如丧家犬一般的丢盔弃甲,以及努尔哈赤暴毙时鞑虏那痛苦的哀嚎,一幕幕都是那样的热血澎湃,振奋人心。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也许,只是也许,没有后来的反间计,没有皇帝的猜疑,没有党争的祸乱,中华大地的历史会不会真的改变,会不会不再那样的悲惨壮烈,不再那样的泣血叹息。
日渐西沉,绕着城墙,再次回到了原点。在离开之前,又回首多看了几眼,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来到这里。起码,这一次,当是刻骨铭心的。当然,留在记忆中的,并不是那些高像素手机拍下的眼前风景,而是这些风景深处不断流淌,不断诉说着的如烟往事。那些,才是我们最需要记住的东西。
顺便提一下,古城的夜景还是颇为壮观好看的。诚如当地人所言,南门那里当真是热闹非凡的。从鼓楼到南门的那条主街也变身成了大家心目中许许多多网红古城古镇所该有的样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风景,喜欢这种景致的朋友,也是能够不虚此行的。
最后,在张大师的强烈要求下,翌日,我们驱车前往了葫芦岛郊外一座叫做“望海寺”的小庙。顾名思义,那是一座可以看到大海的寺庙。在经历了山路十八弯的惊险路程之后,宁静古朴的寺庙,一望无际的大海,证明了这一次的不虚此行。站在海边,享受着海风的洗礼,聆听着海鸥的歌唱与寺庙的钟声,静谧,欢快,宽广,升华,种种感受汇于一体,整个人都有些超然了。这时,一道海浪拍来,是时候,该回家了。
最后的最后,既然是出游,怎么能少了诗词奉和的彩蛋呢。这一次,依旧是张大师指定词牌,填词,而我则需步其韵奉和一首,想想都觉得好有难度啊。不过,好在,以我二人的诗词功底,虽然词句粗鄙,难入高士法眼,但好歹,也算是自娱自乐吧。当然,张大师的水平还是要高出我许多的,下面便是张大师的作品了:
《扬州慢·逛古城》
大恨告天,兵兴僻地,山河尽换容颜。
拥貔貅如虎,何人挽狂澜。
不忍见,风流朱户,典章文物,付与胡蛮。
忘身家,抛却封侯,立马儒冠。
复辽雪耻,誓王师,一点心丹。
奈都尉横尸,将军枯骨,啼血杜鹃。
谩道华夷开地,眼前事,草断河湮。
念古城犹在,轻风细雨依然。
嗯嗯嗯,最后大轴攒底的,自然是本人的奉和之作了,请大家务必指点一二啊。
《扬州慢·游宁愿古城步张大师韵奉和》
残月疏星,雄关遗恨,山河洗尽容颜。
凭高城望断,心事付波澜。
怎堪忆,狼烟遍野,天涯零落,万里荒蛮。
叹神州大地,谁人犹保衣冠。
那时灯火,到如今,焕影流丹。
可曾记当年,黄笺青史,泣雨啼鹃。
回首亭台歌舞,归心去,都与风湮。
看晓晴新处,轻舟浊酒嫣然。
——————————————————————————————
墨香冉冉,琴声袅袅,弹指间已是一番天地;
一纸香书,一份情怀,感动的是内心的波澜;
一品清茗,一首小诗,阅尽的是岁月的浮华;
童蒙弘文馆,心的起点,书的徜徉,梦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