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桂理中丸》的四不用,记住才能用对【一点资讯】
参桂理中丸,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我们来看下组方:人参、肉桂、附子(制)、干姜、白术(炒)、甘草
参桂理中丸是一个很年轻的方剂,成方于清末,是火神派开山祖师:郑钦安的第一要方。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个火神派。“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创始人郑寿全,字钦安(1804一1901),人称“姜附先生”。中医最核心的理论是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气,促进万物生长,是寿命之根本。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讲明人之寿夭与阳气相关,阳气足则长寿,阳气损则夭折。火神派脱胎于伤寒派,开山祖师郑钦安认为:其阴阳两纲中,重点在于阳气,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中医治病,重在求因治本,火神派扶阳理论正是强调此方面,扶阳补阳,纠正身体阴阳偏差,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从成方缘由来看,参桂理中丸适用于阳气不足且伴有脾胃虚寒者。相应症状有:痛经,胃寒,呕吐,疝气,脾虚,泄泻,寒湿,泄泻,寒气,困脾,腹泻等。
和其他成方一样,很多朋友反应过使用几天后效果减弱,或者消失,甚至发冷,那么是何原因呢?我们来简单看下几种不适用的情况:
1、气滞气虚
气滞与气虚的人都会有怕冷的表现,人体的阳气具有温煦肢体的作用,在不足的情况下,温煦失司,就会造成畏寒肢冷的表现,但气滞气虚不代理已经形成阳虚。
2、寒饮
因饮水多,停积而成痰饮。其为病也,或两胁胀满,或心胸烦闷,或眼暗口干,或呕逆短气,诸候非一,故云诸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其中性质属寒的叫做寒饮。此一种也非阳虚。
3、阳郁
阳气不足,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阳虚,但是其实有很多人看似阳虚,实则是阳郁,阳郁则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的,内有邪气阻碍,导致阳气不能正常输布,四肢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就出现四肢冰冷,但是内部却又比较热。
4、阴阳俱虚
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阴阳两虚需要双调,而非单一升阳。
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声明:此文章仅用于大众获取健康方面的知识,不能用于自我诊断病情,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到医院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