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冠豸山、石门湖和竹安寨--连城诀(二)
连城冠豸山,旧称东田石,又称莲花山,位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东1公里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冠豸山平地兀立,柱石林立,险峻而奇幽。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的执法者戴“獬豸”冠而得名。
豸,通"廌"(zhì),即獬豸(獬廌),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古代法庭上用它来辨别罪犯,它会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但此处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Shān”,乃是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定名。原因就是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著、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独角神兽。在福建省,冠豸山与武夷山素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美称。
景区大门。
开始上山。不远就见到“诗碑”。“诗碑”与上面的清气亭都是2008年所建,纪念的是福建省委原书记、全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同志。诗碑镌刻的《项南同志哀辞》,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书。
清气亭,由国学大师饶宗熙所书。
拾级而上
岔路边有一岩洞名曰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若逢雨季,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
继续上行,路边石壁出现一座牌坊
圣旨坊。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军残部石镇吉攻陷连城,时县城官兵百姓约四千人上山躲避。太平军曾多次从西堑门(丹梯)攻打,因丹梯狭窄、山上有备,擂石滚木为雨,天平军始终无法得手。后太平军探知南堑险隘,守军松懈,以当地人为向导,由五老峰攻入山寨,死难者三千余人。仅有一名为黄九林者带领五百余人由东堑门逃脱。后朝廷颁布圣旨特设立此“旌表忠义节烈坊祠”,对此次御敌有功人员、遇难官兵28人,给予封赠抚恤。
很快来到一个大平台
丹崖之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原来这里就是滴珠岩,赤壁危耸,甚为壮观。
“冠廌”二字,字逾数尺,苍劲雄健,为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旁有乾隆年间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此地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
雁门书院,为清乾隆时期连城著名书院,民国初期遭毁,现有书院为1988年重新建成。
连城客家人素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当地望族纷纷建立书院、培养后人,而作为风水宝地的冠豸山自然就成了最受欢迎的选址之地。据记载,历史上冠豸山文脉渊深、书院林立,最多时数量达数十座之巨。现存有丘氏书院、修竹书院、竹径书院、东山草堂、仰止亭等。
据《连城县志》和《童氏族谱》记载,冠豸山五贤书院内有“止窝”及“洗心亭”,为童能元所建书斋。窝以止名,盖因古人以为“止之为义大哉:山止于地,水止于渊,身止于安,心止于静,思止于位...”,非常值得玩味。现重建地就在原洗心亭遗址。
“雁门书院”匾额为童小鹏题写。童小鹏,长汀童坊人,曾任毛主席秘书。
继续前行,山脚丛林掩映之中,就是冠豸山书院之中名气最大的“东山草堂”了。东山草堂为连城谢氏家族子弟修学育才之所,始筑者为谢浚(公元1584年-1638年)。东山草堂大致建于明万历年间。
东山草堂正门。门口石刻楹联为“东田石老山辉玉,宝树枝横凤振毛”,门额石刻“东山草堂”,皆为摹宋朱熹帖书。
东山草堂之所以出名,是因其内悬有《四库全书》总纂大学士纪晓岚“追步东山”和民族英雄林则徐“江左风流”两块题匾。当日没有开门,只能网上找来大家参考。
据谢氏族谱载:嘉庆戊午(1798年)秋,纪晓岚正在汀州府检校《四库全书》,谢凝道带着伯父谢国治拜谒纪晓岚,送上谢国治所编辑的“谢氏族谱”索求撰序。纪晓岚对连城谢氏望族极为称道,不仅撰族谱序文,且手书“追步东山”牌匾相赠。另一块“江左风流”牌匾,为清道光甲申(1824年),林则徐游览冠豸山手书。是年,适逢谢邦基的父亲谢凝道六旬寿庆,谢邦基邀请挚友亲朋赴连城酌寿筵并游览名胜,这当中就包括了林则徐。盖因谢邦基与林则徐是同年进士,交谊甚笃。林则徐见东山草堂内谢家莘莘学子发奋读书,感慨异常因而欣然挥毫题赠。
春草池。
相隔不远,有修竹书院。
修竹书院建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时任四川监察御史李庆(连城县人)所建,1985年连城李氏宗亲重新修复。
相邻的就是连城最早的书院--“丘氏书院”。建于宋绍兴年间,原为连城县最早的两位进士丘麟、丘芳叔侄在冠豸山首创的“二丘书院”。
精美的砖斗拱牌坊门,中间额匾刻“恩荣”二字,门柱前有戗石。
大门有两层石门框,外层门楣刻“进士联芳”,内层门楣则有丹凤朝阳浅浮雕。
里面供奉有丘鳞、丘方画像。丘鳞、丘方为南宋进士,鳞为叔,方为侄,连城北门人。公元1220年鳞登嘉定科进士,1226年方登宝庆科进士。“理学传人”匾,因丘鳞、丘方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弟子杨澹高徒,时称“理学一灯”。丘氏书院堪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典范。
白云深处...
“天堑”门
一路曲折而上
这就是冠豸山两座主峰五老峰、灵芝峰之间的山谷--神秀谷。这些由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丹霞谷巷,最高处竟达160米、最低处也有50米,大自然当真是鬼斧神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