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谈判,毛主席为什么坚持要周总理前往?尼克松给出答案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1949年底的莫斯科已是非常的寒冷,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毛主席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访问。
毛主席一行人经过10天的长途旅行,于1949年12月16日到达了他向往已久的莫斯科。对于这次访问,斯大林非常重视,苏联方面在莫斯科北站举行了隆重而简短的欢迎仪式。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及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小会客厅恭候毛泽东一行,双方进行了会谈。
斯大林早就知道毛主席,两人一直没有见过面,但是两人一见如故,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快结束前,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事实上,从会谈一开始,斯大林就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
毛主席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主席这句话包含了非常深厚的中国文化,翻译一时没有搞懂什么意思,竟然一时不知道怎么翻译,就是听懂中国话的人一时也不知道毛主席的话是什么意思。
毛主席的幽默使在座的苏联人一个个目瞪口呆。毛泽东不想做更多的解释。他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更摸不透毛泽东的意图了,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在斯大林看来,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在一块,应该什么都能定,想完成的都能完成。他们做不了的,谁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做。
中苏友好谈判,毛主席为什么坚持要周总理前往?显然,斯大林不了解毛主席的心思,更不了解毛主席对周总理的倚重。因为周总理公认的大外交家,一方面他能深刻领会毛主席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善于谈判。几十年后美国尼克松总统也给出了答案。
尼克松是美国第34任副总统和第37任总统,尼克松曾在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建交前,他早就知道周总理的厉害。
尼克松在《领袖们》(也有的翻译成《领导人》)一书中这样写道:斯大林执掌苏联时期,有位难以对付的外交部长叫莫洛托夫,他曾警告一位美国谈判代表:“要是你们认为我们难打交道,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的时候再看吧!”
作为首位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周总理进行了多次会议,在与周总理的接触中,他被周总理那种伟大的精神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所折服。他给周恩来的评价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拥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人。
在中美建交和会谈的过程,周总理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会谈,最后中美顺利建交。在1976年,尼克松曾对邓颖超说:他始终态度坚定而不失礼,他越是“手中有硬牌”,讲起话来越是平和。我认为他之所以能这样从容镇定,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所受的锻炼和阅历,但是也反映了他的成熟和自信。
后来斯大林在了解了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后,才同意请周总理赴莫斯科。1950年1月2日晚,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说:“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
1950年1月10日,周总理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在与苏联的会谈中,周恩来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
比如,斯大林曾在东北问题上放出试探气球:要中国承诺,除了苏联人以外,不许第三国公民进入东北,不许他们居留于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突然提出的问题让谈话有些冷场,周恩来略微思考,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居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
这一反问使斯大林措手不及,陷入窘境。他尝到了周恩来的厉害,赶紧解释说苏联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人进入东北活动。
至此,斯大林才明白毛泽东非坚持把周恩来请来不可的原因了。
后来在毛主席把控大局、周总理进行总体谈判的情况下,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对周总理赞誉有加。从当时来看,签约的签订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增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方面的巨大成就之一。
天择:周总理是毛主席倚重的人,以个人魅力征服了各国领导人,以自己的风采赢得了斯大林和尼克松的赞誉表现了伟人风范,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