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案例 | 木头也能“七十二变”?看孩子们如何将木头玩出新花样!

编者按

REDITOR'S NOTE

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能在娱乐儿童的同时能影响儿童语言、认知、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游戏对儿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提高自我探索能力和观察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认真仔细地思考,培养认真细致的思维,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在儿童参与游戏时,运动内容的加入,使儿童身体的各项器官得到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实现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韩店镇中心幼儿园里,有这么一群小朋友,跟木头交上了朋友,户外游戏时跟木头玩,过独木桥、开火车……各种各样的想法从孩子们的脑中蹦出来,再由他们一一实现。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走进木头变形记里。

(*注:案例选编自韩店镇中心幼儿园崔忠英老师《木头变形记》)

幼儿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地上的小石头、土块、树枝以及掉落的树叶等自然界的物体都是他们的玩伴。为幼儿营造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幼儿园将无人问津的树林进行了大清理、大开放,幼儿可以在林间游玩穿梭。在林间户外活动时,自然场地上散落的几根木头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没有老师的干预下,孩子们持续玩了好多天,而且游戏内容不断变化发展,由“过小桥”到“开火车”再到“过山车”,“木头变形记”正在上演。

阶段01

过桥游戏玩不停

✦ 发现“小桥”

户外活动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躺着几根圆木,几个孩子跑了过去,踩在圆木上玩起了“小桥”。可没走几步溪研、小雅几个孩子都滑了下来,圆木是圆柱体,没有固定点,孩子踩在上面摇摇晃晃的,非常不稳,根本没法行走。

“我来帮你”,梓瑜跑了过来抱住木头的一端,但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看到梓瑜抱不住木头,又跑来三个孩子帮忙。溪研再次走上了“桥”可木头还是摇晃。

✦ 固定“小桥”

颜坤说:“把轮胎垫在木头底下就不滚了”,于是招呼几个孩子喊着号子:“一二一,加油干啊!”大家合力抬起了木头,雨辰把轮胎推到了木头下面,颜坤迫不及待地走上“桥”,结果“桥”还是左右摇晃。我带着疑惑问:“为什么小桥总是晃动呢?”

这时翊豪说:“木头是圆柱形的,往左右滚动,我们得把左右两边固定好。”大家好像一下子明白了,纷纷跑到周围找可以固定圆木的东西。子硕找来小竹竿撑在圆木一端,竹竿底下还压上块石头。

“竹竿太轻了,作用太小了”,有个孩子喊道。曰钊找到了碳化积木撑在在木头另一侧,还有几个孩子干脆滚了轮胎放到木头两侧,雨辰找到了几块石头塞到了碳化积木的木头的缝隙处。

✦ 小桥不晃啦!

梓宇和俊伊滚来了好多的轮胎放在“小桥”的两侧。一切在孩子们的热火朝天的忙碌中“小桥”建成了,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走上去,圆木也不晃动了,大家一个接一个稳稳当当地走过了“桥”,跳下来欢呼:“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教师反思

幼儿喜欢亲近自然,大自然中有丰富的材料可供幼儿去选择,这种自由轻松的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在“过桥”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慌张不着急,不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在一旁观察、适时地提醒,引起幼儿的思考,促进他们自主行动、相互合作,这样的引导比直接帮助更有效有益。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桥”左右摇晃的问题。

幼儿在游戏时会有一个自我设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协商想办法,改进自己的办法去解决困难。在“过独木桥”的游戏中,幼儿从由伙伴抱住圆木两头到找来竹竿固定,再到用轮胎摆放到“桥”两侧,从而避免左右摇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思考和实践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整个游戏充满挑战和乐趣,并朝着更加自主的方向发展。

游戏结束后,我利用视频重温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尝试反思解释,并通过一来一回的讨论激发孩子们进一步的思考。通过一个游戏一场讨论就能让孩子们精准发现问题,清晰表达观点,轻松学习知识。

阶段02

圆木也能当火车开

✦ 上火车前要买票!

第二天的户外游戏时间,有更多的孩子跑去尝试“过小桥”的游戏,小雅想出了不同的玩法。“呜呜呜,咔嚓咔嚓火车开来了”,她坐在木头最前端玩起了开火车游戏。小雅喊道:“过了小桥的来坐火车了!”听到喊声,几个孩子跑了过来,也坐上了火车。

“你们还没买票呢,现在还不能乘车。”小雅提醒着,并从地上捡的一块小石头递过去:“这是火车票。”孩子们看到后,纷纷下车四散去寻找“车票”。正研找来了一大把的“车票”,小雅一块块地仔细审核着。

俊伊没捡到小石头,撅着小嘴走过来问:“我买一张车票可以吗?”

小雅说:“好吧,现金还是扫码支付?”

俊伊捡起一片枯树叶说:“我用手机扫微信吧。”

小雅从容的拿出一块扁平的石块:“这是微信,这边是支付宝,都可以付款。”

俊伊嘴里发出“嘀”的声音,支付成功,俊伊也能当乘客了。

✦ 制作火车餐

火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多了,座位不够用了。几个孩子滚来了轮胎当座椅。俊伊说:“你们听到咕噜噜的声音了吗?”他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仔细寻找,原来是有人小肚子饿的咕咕叫了。

正研说:“火车上能吃饭吗?”

俊伊说:“火车上有餐厅吧!”

正研捡起地上的一块纸箱碎片和小树枝当做点餐本和笔说道:“我来当服务员给你们点餐。”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点起了自己喜欢的食物:“我要一份红烧肉!”“我要吃烧烤!”“我还要一杯奶茶!”正研用小树枝在纸箱碎片上有模有样的记录着。

听说大家要点餐,小川、长林、小雅主动要求当厨师。小川和长林找到块残缺的方砖当炒锅,又找了些石块当食材,小树枝当炒勺,临时小厨房准备就绪。

大厨小雅登场,抓起一把沙子洒到上面,嘴里还念念有词道:“撒上点孜然粉,再来点辣椒面,烧烤就做好了。”“长林你去拿几个土豆,我再炒个土豆丝。”长林接到任务马上又出去寻找了几个圆圆的土块,小雅找了块尖锐的石块当菜刀,三下五除二土豆丝也搞定了。正研给需要的乘客端了过去,大家有说有笑地吃着美味的“火车餐”。

✦ 丰富火车餐厅

火车游戏还在继续,第二天的户外游戏孩子们有备而来,游戏前孩子们在班级里自由选取了很多游戏材料,塑料的蔬菜、铁质的炉具、炒勺等餐具等,物料更加丰富了。

他们用两个轮胎摞在一起,架起了双层的炉灶,还设计了盛放调料的柜子,上面搭着木板变成炒菜的炉子,另一块木板摆放在轮胎上变餐桌,木头变成座椅,就这样一个简易的餐厅出现了。大家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分工明确,面食店、饮料屋、特色小吃一应俱全,孩子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忙的不亦乐乎。

教师反思

“开火车”游戏是幼儿在自主活动的情境下,基于幼儿主观的兴趣、愿望、想象的满足与表达的游戏。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沙一石等自然物品,都是幼儿的天然游戏材料。游戏中的轮胎既能当火车座椅也能当做灶台,纸箱碎片和小树枝用来当点餐的本子和笔,小石块可以是火车票也可以用做食材,小树叶变成了能扫码支付的手机,圆圆的土块被当成了土豆。角色扮演是孩子们的游戏方式之一,在“开火车”游戏中,孩子们有的扮演司机,有扮演服务员,当出现乘客饿肚子时马上就有厨师登场。

整个游戏中实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互动,扫码购票、乘车乃至于享用火车餐都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替代品并不需要老师提供,幼儿会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去寻找和发现。幼儿的游戏是随心所欲的,游戏情节、游戏关系是在需求中不断递进和发展的。餐厅出现了,乘客变成了服务员,列车长变成了厨师,角色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随时变化。

当我们强调把游戏还给幼儿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时什么?在这个案例中,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把游戏还给幼儿,在于不限制、不教授,让幼儿尽情享受自己的游戏时光,但并不代表教师可以无所作为,相反,教师的适时介入、有效的互动,可以给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和幼儿一起享受游戏的过程,共同成长。

阶段03

圆木能当“过山车”

✦ 带着木头去旅游

小豪说:“火车开了好久了,我要坐着火车去北京,你们去哪里?”有的说要去上海,还有的说去旅游。颜坤抬头问我:“老师我们能不能带着木头去旅游?”我和孩子们都非常惊讶,问道:“怎么带着木头旅行呢,去哪里旅行呢?”小豪说:“咱们的场地上正好有一座小山呢,我们带着木头上山。”我带着鼓励的眼神点头道:“这个想法有创意,可以试一试”。

几天的户外游戏,孩子们俨然把木头当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户外场地的一角堆放着施工剩余的土堆,孩子们自己爬上爬下的都不容易,这么长的木头怎么才能爬上去呢?

“好嘞!”“我来了!”“我也去!”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迅速吸引了几个孩子加入了队伍。大家喊着号子:“一二一,加油干啊!”颜坤左手叉腰,右手指向“小山”指挥着大家搬木头。

“你们真笨,把木头滚过去会更轻松的。”睿豪说。大家把木头放下,开始齐心协力推木头。颜坤依旧负责指挥大家。

木头滚到了“小山”脚下,孩子们一起往山上推,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只是个小土丘,但也有3米左右的高度,孩子们自己爬上去都很费劲,再加上根大木头难度可想而知。但大家干劲十足,长林、睿豪、曰钊几个孩子使劲地推着。可木头移动的特别慢,并且出现了很大的倾斜度,一端高高翘起,一端接近地面。在“山下”加油的颜坤喊起来:“翊豪这边人太少了,快过来帮忙。”子硕、梓瑜走了过来,树木两端的孩子数量差不多,大家使劲地推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粗壮的树木终于挪到了半山腰。

越往上推难度更大了,木头还有点下滑的迹象,长林说:“我去找石头垫在树底下就不往下滑了。”但石块太小了,效果不明显,长林又去寻找大的石块,利用大家休息时间把石块放到木头底下。

“树木两边加上轮胎,这样就好滚了。”皓睿滚来了两个轮胎分别放在了木头两端,皓睿推着轮胎,眀朔推着皓睿,山顶上的鑫怡早已等待好从上面帮忙。我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并提醒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 “过山车”诞生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木头终于到达了“山顶”,他们高兴地大笑着欢呼,我也为他们的胜利鼓掌。

这时鑫怡提议:“我们来玩跷跷板吧!”在3米高的小山坡上玩跷跷板确实很危险,我没有立即制止,想听听孩子们的看法。“太高了,我不敢。”俊伊有点害怕地说着。“我们来玩过山车吧,我来摁住木头的一端。”大家慢慢的移动木头,一端顺着山坡下滑,翊豪在上端用手扶着。孩子们顺着木头往下滑,高兴地玩起了过山车。

游戏结束后,我拍了孩子们玩“过山车”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提出问题:“过山车好玩吗?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回答道:“过山车滑下来有点慢。”“过山车表面是树皮,滑下来很慢。”

我解释道:“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让我们快速的滑下去,这种力就是摩擦力。”我想知道孩子们更多的想法,于是继续问道:“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们快速滑下来呢?”孩子们答道:“在大树表面铺上塑料膜。”“也可以盖上一个床单。” 我:“当物体表面粗糙时,摩擦力大,当物体表面光滑时摩擦力就小。摩擦力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应用,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

教师反思

带着木头去旅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演变成了“过山车”游戏,整个活动下来,我一直很担心,将粗壮的木头搬到“山上”这件事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需要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在这期间木头很容易滑下来伤到孩子。虽然我很担心安全问题,但没有立即制止他们的游戏,而是先在一旁观察,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长林想到了用石块垫在木头下,可以减缓木头下滑的速度。颜坤发现了只有木头两端人数相差不大时,木头才能平衡的向上滚动。皓睿带领大家尝试了在木头两端增加轮胎帮助木头上山等等的办法。孩子们在共同的协商中合作解决问题并及时的调整方案,最终取得了胜利。

小结

一、自然环境下的自主游戏蕴含着丰富的发展价值

广阔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的自由天地,这里不仅提供了自由活动的场地,还提供了自由取放的天然玩具以及自由选择的游戏伙伴。教师在关注幼儿安全的亲提下,没有任何干预和指导,只是适时地提出问题,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开展。

事实上,这种低限制、高自由的活动方式,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对于班级的教师来说也存在“不好组织”的问题,但这种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里面也蕴含着丰富的发展价值。

几根不起眼的木头,在孩子们持续一个月的游戏中,从“过小桥”到“开火车”最后逐渐演化成“过山车”,无论是探索性游戏还是象征性游戏,孩子们能够与日常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生活。游戏过程中呈现出幼儿对自身生活经验的迁移,如在火车上购票、扫码、做餐、用餐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尝试丰富其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迁移至游戏中,不断扩展幼儿的思维,促进其发展。

二、高度自由的游戏场景背后是教师的无声付出

充分的自由绝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户外场地广阔也随之带了相应的安全隐患,为了让幼儿尽可能的享受自由和自主游戏的乐趣,我们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 提前讨论,制定游戏规则

在过小桥”游戏中,孩子们选择了竹竿并压上石块来固定木头,有的孩子拿着竹竿跑,幼儿合作搬起木头滚到“小山”,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带领幼儿到户外自然区域游戏时,教师会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幼儿讨论:出现危险的行为怎么办?有人攻击同伴怎么办?发现危险的材料怎么玩?我会在游戏前和幼儿讨论,时间长了,幼儿便养成了很好的游戏习惯。

✦ 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

户外场地的材料除自然的小石头、树皮、小树枝外,还投放了废旧的轮胎、碳化积木等,这些材料多数是塑胶、木头、塑料等制品,大大提高了游戏的安全性。

✦ 自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游戏活动后,幼儿需要将使用过的材料放回原处,是他们学习归类整理和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教师会在收拾活动中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幼儿讨论改进的方案。

三、根据幼儿内容给予后续的支持与推进

作为教师必须在幼儿游戏时“多看、多想”思考幼儿游戏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这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

✦ 游戏结束后增设分享环节

增设分享环节,孩子们在“过小桥”中了解了圆柱体的特点,“过山车”游戏中发现了摩擦力的存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

✦ 把游戏中涉及的材料投放到区域中

例如孩子们在游戏时捡到的树皮,鼓励家长收集光滑的塑料薄膜、丝绸等,让幼儿通过感官比较异同,感受摩擦力的大小。投放圆柱体、球体等的材料

✦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认同

在自然的户外游戏区活动时,经常会收到家长的投诉,孩子们滚的满身是土,满手是泥,有时头发上还粘上草叶,还有的幼儿在游戏时出汗过多而感冒。为了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请家长来园观摩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召开家长会,把活动时的照片和视频及时和家长分享;请家长参与到游戏材料的搜集中来等等。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家长逐渐认同了我们的做法,就会给予老师更大的支持。

木头还在不断“变形”,游戏还在继续,相信以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他们可以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得到更多的锻炼,收获更多的乐趣。

获奖案例(已发表)
>>>获奖案例 | 由糖纸引发的颜色探索之旅:孩子们竟然把自己变成了一道彩虹!
>>>获奖案例 | 孩子不爱玩规则游戏?这样玩,枯燥的蹦跳活动也能变成跳跃游乐厅!
>>>获奖案例 | 兔子窝从破小到专业设计,孩子们是怎么做到的?
>>>获奖案例 | 当绘本“活”起来后,幼儿的游戏跟着“火”了
>>>获奖案例 | 幼儿园游戏主题从何处来?看孩子们由吃西瓜生发的六大主题活动!
>>>获奖案例 | 给恐龙做纸浆新衣?孩子们的想法真的绝了!
>>>孩子们发现班里的蚕宝宝饿了,一场生命教育也由此悄然展开……
>>>三面环海,一面靠山,这所幼儿园把地方文化资源变成了不可复制的特色活动!
>>>在游戏中感知数学,孩子们竟然在“蔬菜保卫战”中嗅到了“商机”!
>>>幼儿园的小火车撞车了,看教师如何“四两拨千斤”,激发出孩子解决问题的无限潜能!
>>>当游戏回归自然后,看孩子们如何和一颗大树“斗智斗勇”,最终成为攀爬小勇士!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在这场“土豆保卫战”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区角去功能化后,椅子竟然被孩子们玩出了这么多新花样!
>>>由“都想浇水”生发的主题课程:看孩子们制作浇水器过程中的深度学习!
>>>“水怎么不听话?”——一场“驯服”水的游戏活动
>>>下雨天游戏中断?看这个班如何在雨中玩出惊艳活动!
>>>脚尖上的挑战:孩子从不敢尝试到第一个完成,教师都做了些什么?
>>>2个月!10次尝试!孩子们终于让它飞起来啦!
>>>源于生活的steam课程:数学经验并不是学加减法学出来的,而是这样玩出来的!

编辑 | 橙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