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穴见“男女紧依偎”,考古揭开神秘身份:这是跨越千年的爱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从坟墓衍伸出的传说,真真假假总能引发人们好奇。日前,有考古专家在中国内蒙古发现一座坚固的古墓,主人身份是“辽朝”的陈国公主,也就是辽景宗孙女与她的驸马,为什么显得这么珍贵呢?

原来,以当年的技术来说,保存了这么久仍看得出两人“相依为命”的痕迹,可说是十分罕见且幸运。

▲考古队探究其中。(图/翻摄自奇闻空间TW YouTube)

经常分享奇闻的油管某频道,近日就介绍了这则故事。

坟墓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的一处村落,当时人们正在修建一座水库,过程中发现土壤下有着“巨大硬物”,因为无法移除,导致工程被迫停下来。

考古学家抵达现场后,得知这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仔细一看,他们立刻燃起兴趣,因为这并不是一般的古墓,极可能是“皇室的古墓”。经过多方考察,得知墓穴主人是陈国公主与驸马,两人既是情人也是舅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陈国公主逝世时,年仅18岁,就在她离开没多久,驸马不久后也因病离开人世,两人就葬在同一个棺椁内,在另一个世界延续缘分。

由于辽朝时期战乱不断,加上当时并没有良好的墓穴保存能力,能在地底下躲过千年的历史推移,又幸运躲过盗墓贼,可说是相当幸运,因此考古队将其称呼为“跨越千年的爱”。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祥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契丹人)与农业民族(汉人)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国的文化,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

史学界对“契丹”含义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之意。后来改国名为“辽”也是“铁”的意思,同时“辽”也是契丹人发祥地辽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与南方的中原政权长期对峙,而称“北朝”,而称中原王朝为“南朝”。

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常将辽朝(契丹,英语作Cathay或Khitan)当做中国(俄语作Китай)。

契丹族原为唐朝臣属(松漠都督府),唐朝末年,首领耶律阿保机吞并了契丹各个部落后,于916年称帝建国“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契丹屡次南下中原,946年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攻灭后晋后确定国号为“大辽”,983年改为“契丹”,1066年改为“大辽”,直到1125年3月26日为金朝所灭为止。1122年,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

辽朝926年灭渤海国,938年据燕云十六州,后灭后晋,自居为继承后晋的中原正统,即使之后退回北方。依据五行德运说的五行相生规律,后晋的“木”德之后为“水”德,因此辽朝以水为德运,并相应以黑色为正色。

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于1132年重建“大辽”,史称西辽。1211年西辽被屈出律篡位,并于121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

参考资料:《辽史》

关注【无风起念】

(0)

相关推荐